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奥运会徽是奥林匹克文化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奥林匹克文化的象征。本文从会徽艺术设计的文化理念、艺术风格的展现及作为标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出发对新世纪的三届会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解读,旨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奥运会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概念不仅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深远的历史文化传承,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贡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有形与无形、国内与国际、体育与超体育三个视角构建了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进一步阐述了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的功能与价值、传承与保护等基本问题,并在操作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会徽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艺术性标识.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现代奥运会会徽反映出来的设计理念、时代背景、发展演变及影响因素,阐释奥运会徽的特征、意义和发展趋势,解读世界各民族人类文明,感悟会徽留给现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特征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进行归纳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阐述奥运会开幕式对世界不同文化间传播交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奥运舵手论     
奥运舵手体现出的平民化思想是以人为本、重在参与等奥运思想的演绎,是对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诠释,也是北京奥运会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研究解读奥运舵手的文化内涵,论述奥运舵手喻示的意义:平民选手回归奥运赛场,体现平民化思想;增强赛艇项目的观赏性,激发民众的奥运热情;北京奥运会践行奥林匹克理念的具体体现;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突出特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 ,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 ,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1906年顾拜旦与国际奥委会讨论了文化艺术在现代奥运会中的作用问题 ,议程的第一项就是探讨艺术和文学以何种方式 ,在何种程度上参与到奥运会中来 ,与体育运动结合 ,从体育运动中吸取营养 ,同时提高体育运动的品位。国际奥委会最后选定的文化艺术形式是建筑、雕塑、绘画、文学和音乐 ,提出可以举行在这些艺术领域因受到直接来自体育的灵感而创作出的作品的比赛。其他一…  相似文献   

7.
1964年东京奥运会视觉形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的视觉形象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1964年东京第18届奥运会(以下简称东京奥运会)的视觉形象可谓独树一帜,该届奥运会创造出的会标和公共信息图形等视觉形象在奥运会史上都是开先河之举。长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在欧美,世界艺术的中心也在欧美。为什么奥运会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作为国际性赛事,不仅仅是体育项目的竞技,更是各国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展示,奥运会会徽作为奥运会的标志,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本研究通过探讨奥运会的文化渊源,以及在各个阶段奥运会徽设计的文化表达,更好地理解各国文化与标志设计的融合,总结出奥运会会徽设计的一般特征,提出标志设计在文化层面的设计趋向,对标志在文化层面的设计有启示作用。研究认为:(1)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具有时代性、象征性和易于传播性的特点,寓意表达更加深入;(2)奥运会会徽的发展逐渐趋于文化元素的抽象化融入,主题寓意表现突出及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 ,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使武术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轨道发展。我们坚信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武术进入奥运会 ,不仅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运动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正如顾拜旦先生所强调的,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的和艺术的".每届奥运会体育比赛只有短短的16天,但筹办奥运会(包括申办奥运会)则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奥林匹克文化活动也伴随着它的始终.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最著名运动员,也吸引着世界最著名艺术家来此展示才华、创造奇迹.而观众参与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在时间和范围上甚至超过了参与体育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