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涉农新闻通联上传的稿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下面就从稿件文字和稿件图像两方面做一分析:一、稿件文字(一)稿件的标题:稿件的题目可是说是一个片子的眼,题目是吸引观众是第一要素,因此好的片子是否能有一个好的题目也体现了一个记者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举如下:1.在植树节到来时,有的地方传上来稿件题目是:(××农场开展植树节庆祝活动)。这植树节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庆祝的,至少应该是纪念活动。与这个农场形成对比的  相似文献   

2.
一部有感染力的电视专题片,除了内容深刻,画面真实,音乐和谐之外,解说词是否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声音因素。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解说词创作是以文字为基础,以电视专题主题为脉络,以电视其它元素为依附,通过创作人员思维组织,文字排列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种文体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文字与图片是新闻报道中的两翼,二者并重不可偏废,这已成为当今新闻界的共识。综观现代报刊,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以图文并茂吸引读者。浏览报刊,也常见文字记者“偶而露峥嵘”亮出几张好片子。摄影记者也时不时地舞文弄墨以铅字的形式证明自己。这实乃一可喜现象。其实,“两翼说”不单指报刊编辑部的整体,也应该是对编辑部的每一个成员而言。一个敬业的新闻工作者,除去他日常担任的角色(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外,还应主动向另一翼做些发展,力求使自己成为“两栖动  相似文献   

4.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要求剪辑师全方位地掌握各种电视语言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观众制作出赏心悦目的片子。本文重点就"字幕"这一文字语言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一部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比如说优秀的素材、适合的配音、良好的摄像技术、好的文字稿件等等。其中,专题片中的宣传片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所谓专题片中的宣传片,就是指介绍整个专题片的概况和主题思想的一个小片子。它放在整个专题片的最前面,时长大约在30秒—60秒左右,概括了专题片所要叙述的大致内容,起到导视的作用。一个好的宣传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勾起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在看完宣传片后能够对片子产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重文字轻图像,总认为,只要文字语言准确、流畅就可以了,图像语言准确与否,是否流畅自然不太重视。一是图像语言表意不明。有些电视记者在抓拍图像时欠考虑,随意性太大。结果所拍的图像究竟要表示什么意思不明,使得后期制作无所适从,有时也就胡乱剪一下。比如,新闻中经常出现一些漂亮脸儿的特写,但究竟为什么特写这张脸,观众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片子在文字稿中写明企业欣欣向荣,但图像  相似文献   

7.
朱振球 《新闻界》2001,(3):55-55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同样非常重要,两者都要求准确到位,才能使文字语言与图像语言和谐完美,可视性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但现在有些电视记者却重文字轻图像,总认为,只要文字语言准确、流畅就可以了,图像语言准确与否,是否流畅自然往往不太重视。因而有些电视片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图像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片子的准确表述。一、图像语言表意不明。有些电视记者在抓拍图像时欠考虑,随意性太大。结果所拍的图像究竟要表示什么意思不明,使得后期制作无所适从,有时也就只能胡乱剪一下。比如,有的片…  相似文献   

8.
看完政论式电视系列片《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体让人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片子。它的内容配合改革开放的形势,顺应时代的潮流,却又不是刻板地说教,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声音和画面、文字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熔事、情、理于一炉,让观众比较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是我们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通常进入我们视野的,仅仅是片子的主题和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在片子编辑的时候,通常仅仅以把事实叙述清楚作为片子的主要目的;在审片的时候,审片者也通常只关注片中提法是否准确、事实是否有遗漏,以及对事  相似文献   

10.
曹惠 《视听》2012,(7):8-10
纪录片是我们电视节目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型。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通常进入我们视野的,仅仅是片子的主题和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在片子编辑的时候,通常仅仅以把事实叙述清楚作为片子的主要目的;在审片的时候,审片者也通常只关注片中提法是否准确、事实是否有遗漏,以及对事实的表现角度、表达程度把握是否得当,等等。至于这些事实如何以艺术作品形象系统微妙地作用于观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作为“集锦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整个片子中最精彩,最引人注意的镜头,应该说这几组镜头是片子的灵魂.最富有表现力,它直接揭示主题,表现冲突,提升兴奋点,调节片子节奏、组织片子结构。像画龙点睛一样,“集锦镜头”的妙用让整个片子更精彩、更好看。更能“提味”、“提神”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是电视专题片的一个重要灵魂。观众在观看中,会被一些人物突出的事迹、鲜明的个性吸引,这样的片子就能令人记忆深刻,令人震撼,也被人物性格所折服。因此,一部人物片子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人物鲜明的个性有关系。所以,做好电视专题片的人物塑造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下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新闻人物片子采访,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一、专题片中人物采写中常见的通病  相似文献   

13.
大概是在1997年左右,电视界开始关注“世纪末”,一些“回眸”、“迈向”、“跨入”之类的片名出现在屏幕上。1998年末,以纪念改革开放20年为题材的片子大量出现。而在1999年电视世纪末情结达到了高潮。这种专题片,笔者也做过几部,自己也不甚满意。放眼其他台做的同类片子,水平有高有低,质量参差不齐,但总的看  相似文献   

14.
白文科 《记者摇篮》2012,(10):17-18
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可谓异彩纷呈,电视编导们如何选择专题片结构也可谓见仁见智。在众多的结构形式当中,线性结构是最常用、最适合用来"讲故事"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为什么同样是采用了线性结构的片子,有的片子从头到尾环环相扣,看了前面就想往下看,越看越爱看,直到结尾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的片子,东一笤帚西一扫帚,观众硬着头皮看完,一头雾水。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专题片结构处理中的两个关键要素的把握:一个是主线是否清晰坚实,一个是情节的安排是否巧妙。  相似文献   

15.
有"情"的片子才有温度,有温度的片子才打动人心。本文围绕"情"在片子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探讨记者从选题筛选到实地采访再到片子最后制作完成的每个环节如何融入"情",如何能制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有温度的好片子。  相似文献   

16.
电视语言是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因此一个节目是否成功有很多因素。镜头语言固然举足轻重,但书面语言同样不可或缺。因此,写好解说词是电视节目必须解决的课题。 解说词是在用文字说话,但它显然不同于独立的文章。段落之间很强的跳跃性、语言和形式逻辑上不强的连贯性,使得评价一篇解说词的优劣,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片子中,同画面、同期声甚至音乐、音响结合在一起去观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视语言对信息的完整表达。简单地说,电视解说词和其他媒体文字语言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在画面语言的基础上间接引发,是为“观看”而写作。因此,它就有了自己的特有形态和写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下半年开始,三秦都市报新任老总善用照片,每到晚上发版时仍在寻片子。看到哪个记者在,就说现在就去拍张好片子回来。于是就有了“午夜新闻”这个栏目,也就有了我的这组《夜西安》。  相似文献   

18.
洪岩 《记者摇篮》2006,(8):56-56
作为电视人,有时我们会发现,一部电视专题片无论是摄影构图还是解说配乐,都堪称精品。然而,片子看上去却不是很感人,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就是:缺少细节。何谓细节?用文艺界的话说: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的细跑。所谓电视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电视细节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富于感染力的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文字等要素,它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也可以是“一个场景”、“一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深刻印象,主要有两点:一是片子所揭示的深刻内涵;二是片子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谢勤亮 《新闻记者》2008,(10):64-69
关注现实题材 先谈谈近年反响较大的几部片子吧.一个是<北京西站>,片子的样式很新,策划思路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