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鲁教版《史记选读·垓下之战》一文时,有学生指着课本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一句提出这样一个疑问:田父为什么要欺骗项羽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愣了,但是我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狠狠地表扬了这位同学,并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讨论,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最后归纳为以下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理",从玉,治玉也。"治玉"指将玉石雕琢成玉器。由于玉石的纹理最为细密,故治玉需要下精细琢磨的工夫。雕琢者既要切实把握玉石的纹理,又须富有创意地构思所塑造的形象,兼以精湛的技术和细心的品质等,只有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玉石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沈阳 《考试周刊》2014,(49):30-30
项羽一生纵横天下,雷厉风行,最后被困垓下,拒渡乌江,自刎而死。在垓下之战的突围过程中,项羽在阴陵迷失了道路,向田父问路,结果田父欺骗了他,于是陷入大泽之中,以致被刘邦的士兵追上,最终惨败自刎。田父之所以欺骗项羽,根本原因还是项羽失去了民心。  相似文献   

4.
    
陈林宏 《红领巾》2007,(3):20-20
中国人喜欢玉,不仅因为玉美,还因为玉象征着高尚的品德,能为人带来福气。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玉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特殊  相似文献   

5.
    
一直喜欢玉,但却没有玉。上珠宝店,逛文物市场,常常有机会看玉,但从没有下决心买,一是觉得自己不温婉,不是戴玉的人。再就是怕丢玉。我认定自己是个丢不了钱包却一定会丢玉的人。有一天早上戴一件晃眼看像玉的玻璃小挂件,到了办公室,一摸,链子好端端的,那花生米大的挂件却没有了。丢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像贾宝玉,玉丢了,魂也丢了。我历来不喜欢大型玉雕。玉这东西,要紧的就是玲珑,霸着一块大玉石在上面雕些飞龙游凤、山水人物什么的,是很粗鲁的。以前演电影正片前放一些《祖国各地》系列记录片,要表扬工艺美术方面的新成就,常常就是一块大…  相似文献   

6.
    
台儿庄大战那年,峄县望族苏家住进了一位姓丰的国民党军官。临开战时,军官交给苏焕文老先生一块玉玺,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印,乃无价之宝,让苏老先生代为保存,打完仗他来取。苏老先生看过玉,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接。丰军官单膝跪下说:"此玉自祖上传至鄙人手上,鄙人一直视若生命,未有一分一秒不带在身上,但鄙人此去战场,生死未卜,最担心的就是这块玉落入敌手,故托于苏先生。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望勿推辞。"  相似文献   

7.
    
给你讲一个有关诺言的故事。台儿庄大战那年,峄县望族苏家住进了一位姓丰的国民党军官。临开战时,军官交给苏焕文老先生一块玉玺,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印,乃无价之宝,让苏老先生代为保存,打完仗他来取。苏老先生看过玉,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接。丰军官单膝跪下说:“此玉自祖上传至鄙人手上,鄙人一直视若生命,未有一分一秒不带在身上。但鄙人此去战场,生死未卜,最担心的就是这块玉落入敌手,故托与苏先生。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望勿推辞!”苏老先生见他言辞恳切,不便再推托,只得收好,并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要在,你的…  相似文献   

8.
    
我在大理买到一块玉。圆圆的,细腻,温润,淡白中泛着光洁的柔嫩的绿。这是质地缜密的缅甸玉。 玉为石中之英,石之美者,属贵重之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从版本样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带“玉茗”字样的符码、诗词典故中“茗玉”未曾缺席的事实、宝玉贴身小厮茗烟(焙茗)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内在有机联系等综合考量,共同拱卫着刘姥姥口中出现的那位女儿的芳讳确为“茗玉”而非“若玉”的学术结论。  相似文献   

10.
芙蓉玉     
用芙蓉玉作载体出自信之意——意象个性化,借助虚构的爱情细节凸显自信的主旨——别出心裁。此文基本材料还可用来表现“鼓励他人”“为他人喝彩”的主旨;其变格途径是,主次易位——芙蓉变为次要人物,“他”变为主要人物,强化“他”说的“你红脸的模样真可爱”。  相似文献   

11.
尺玉     
<正>一大人们总爱说:世事难料,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不,谁想到和妈妈一次寻常的出门,计划隔天就回家,却因新冠疫情要被隔离一周。周六,我和妈妈坐上动车,前往80公里开外的省城给外公过生日。次日,我们起了个大早,坐最早一班动车回家,谁知道刚到家,妈妈的电话就响了。原来,是我们返程时乘坐的车厢里出现了一例新冠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2.
说玉     
玉的美丽是要你仔细去领略,几乎是,根本就不可能把你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住,而是一点一点地由外及里要你去深入好玉都好像出自北方,南方有没有好玉?好像是没有,南方出土的古玉好像都是古时候从北方千里迢迢过去的,但好的玉工一直都好像在南方,比如苏州的玉工,在清代好像一直都是玉作  相似文献   

13.
献玉     
我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被砰的一声打乱了。  相似文献   

14.
玉纽扣     
李婆婆是出了名的裁缝师,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欢找她做衣服. 李婆婆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花白的头发,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 李爷爷是李婆婆的老伴,他们从战火连天的岁月走到如今安乐和平的年代.多少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相互扶持着一起走过. 李婆婆家有一枚祖传的玉纽扣.听说是李婆婆的祖先给皇帝做衣服,衣服做得好,皇上大悦,赏赐了这枚玉纽扣.人们都认为是有玉纽扣的原因,李婆婆的衣服才做得那么好.李婆婆也是这样认为的.  相似文献   

15.
买玉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yáng)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负之时也。———先秦《韩非子》译文:宋国有一个名叫监止子的富贾,在跟人争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他在跟人争买时假装摔倒,使得那块璞玉摔出了一个小瑕疵,于是就赔偿主人一百金而把璞玉拿走,事后他用研磨技术将璞玉的瑕疵磨掉,变成一块很高级的玉,卖了千两黄金之多。———先秦《韩非子》虽然事情开始时有小挫折,但最后却是获得极大利益,人们以为他失败了却是成功了,岂不知是赔百金赚千金的缘故。现在社会的投资是…  相似文献   

16.
掌中宝玉     
<正>宝玉不仅在掌中,也在心中,跟着作者去寻找我们心中的宝玉吧!一位想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听说在远处有一位年老的玉石家,他就不远千里去向老师傅学艺。当他见到老师傅时,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众人敬仰的专家。老师傅拿出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  相似文献   

17.
玉鸟     
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晴,一对小巧玲珑的爪子,加上坚硬锋利的小嘴和一身金色的羽毛,凑成了活泼可爱的玉鸟。  相似文献   

18.
鹊玉     
“请大家合上书本。”这是15年前,我读高二的时候,我班新上任的一位青年语文老师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昨天下午,”语文老师继续说,“我去补鞋。补鞋的是一个年轻母亲。她的身边,坐着她的女儿,一张小嘴一刻不闲。我说:‘您女儿真口。’——口,大家知道,是方言,会说话的意思。她母亲爱怜地看看女儿,说:‘她呀,猪镊子嘴!’这话当即就把我  相似文献   

19.
田夫得玉     
魏国一个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一块宝玉来,他觉得这东西不一般,就告诉了邻居。邻居知道这是一块宝玉,想把它据为己有,就说:“这是一块怪石,将会给它的主人带来灾难,最好赶紧扔掉。”这农民心里虽然发毛,但还是搁在家中。夜晚,农民一家被宝石的光亮惊扰得不得安寝。第二天一早,农民  相似文献   

20.
说玉     
玉的美丽是要你仔细去领略,几乎是,根本就不可能把你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住,而是一点一点地由外及里要你去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