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冉 《科教文汇》2009,(10):232-232,280
《山居秋暝》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它侧重对自然美的描绘,而自然美主要是由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因此,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往往只注意到这些景物的色彩、形状等美的属性,而忽略了对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虞华燕 《科教文汇》2007,(10X):187-187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晋末宋初谢灵运诗歌中以《登江中孤屿》为代表的典型山水诗,从其山水诗写作的社会、思想背景等方面,肯定了谢灵运山水诗的重要历史地位及重要过渡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除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之外,"清明"还有清澈、明朗之意,用来形容天气、月色等.而清澈、明朗的天气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时节是天高气爽的初秋.王维的名诗《山居秋暝》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就是明证,前者有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后者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后,临风听暮蝉.  相似文献   

4.
黄婧  李仕俊 《科教文汇》2010,(31):130-131
《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诗歌翻译与美关系密切,译文能否传递原诗的美成为判断译文优劣的主要标准。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切入,赏析不同译者如何处理诗中的美学特征,以及原诗中"动"、"静"相衬的特色。对不同译文的赏析发现,音美、形美、意美三方面的和谐统一是丰满译文的主要条件,其中又以意境的再现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廖立军 《科教文汇》2013,(23):63-63,67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气势连贯,厚重有力,虚实相生,意境雄浑。以概括之笔书写大自然的雄景奇姿,道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盛唐情怀,为唐诗中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6.
王红玲 《科教文汇》2009,(13):224-224,230
本文从诗歌格律和意象描述两个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致杜鹃》,体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整书内容似一篇精美散文,其言情沁人心脾,其辞无半点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然更为堪称绝妙的是,全书以“境’!}涵盖通篇。愚再三研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深感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意境之美,遂作此文以自慰。  相似文献   

8.
高德琴 《科教文汇》2009,(13):227-227
《丽之歌》是黎巴嫩著名作家哈利勒·纪伯伦一篇散文。本文从《雨之歌》的文体风格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文中语言的修辞手法,意境以及哲理。在此基础上更深刻的体会纪伯伦散文中所倡导的“爱”与“美”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何君丽 《科教文汇》2010,(16):57-57,7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意境创造方面不自觉地运用了尚未形成的诗画理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意境。本文就《诗经》在意境方面运用的寓实于虚、借景抒情、回环往复等方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0.
讲了多年《故都的秋》,也在各地听过许多教师讲《故都的秋》,又在网上浏览了众多《故都的秋》的教案和相关鉴赏资料,感觉我们为《故都的秋》清澈的文眼带了个墨镜。那就是在授课或鉴赏过程中明知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却因为把鉴赏重点放在了“特别地”“清、静、悲凉”上,从而忽略了对“来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树国 《科教文汇》2008,(16):186-186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12.
<山居秋暝>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它侧重对自然美的描绘,而自然美主要是由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因此,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往往只注意到这些景物的色彩、形状等美的属性,而忽略了对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刘帅 《科教文汇》2009,(16):224-224,230
本篇论文主要对大家熟悉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进行了分析,使读者通过乐曲所描绘的意境能更好地了解到此曲最早是由琵琶传统文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来的,及它被改编发展的过程和早期收入此曲的文献。对《春江花月夜》的各个段落所描绘的意境和曲式结构进行了具体的解析。同时又讲解了一下琵琶文曲的特点、分类、琵琶文曲演奏的各种技法和琵琶曲目创作手法的发展变化。提出《春江花月夜》被改编的形式有许多种,但最成功的就是琵琶、古筝二重奏的《春江花月夜》,分析了二重奏的含义和此曲改编的成功之所在。最后说了《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在国内外享有的地位,受大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散文有三美:美在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在精巧的构思,美在生动传神的语言,《海滨仲夏夜》、《春》、《荔枝蜜》等散文名篇就体现了散文的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晋末宋初谢灵运诗歌中以<登江中孤屿>为代表的典型山水诗,从其山水诗写作的社会、思想背景等方面,肯定了谢灵运山水诗的重要历史地位及重要过渡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廖丽平 《今日科苑》2009,(16):158-159
王维的诗以清幽静穆、飘渺空灵的境界取胜。王维在创造这种独特的意境时,受其诗人之心、画家之眼的影响,即以画法入诗法,自觉的、有意识的使他诗中的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境界,进而强化了他深奥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7.
廖丽平 《金秋科苑》2009,(16):158-159
王维的诗以清幽静穆、飘渺空灵的境界取胜。王维在创遗这种独特的意境时,受其诗人之心、画家之眼的影响,即以画法入诗法,自觉的、有意识的使他诗中的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境界,进而强化了他深奥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先生:您好!我对相对论有一个跟风崇拜———认真学习———彻底抛弃的过程。读到贵刊《挑战与争鸣》的一系列文章,非常振奋,似乎遇到了良师、遇到了旗手。一些文章意境之高、学识之精、文笔之妙,令人敬佩。我对相对论是这样认识的:爱因斯坦的错误,根本在于他的“座标变换”  相似文献   

19.
周旗 《科教文汇》2014,(17):96-96,101
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不同的语言选择对抒发情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其不同版本进行剖析,以期发现不同作者对于同一诗篇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传世之作,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旋律优美、意境深刻,深深牵动着亿万听众的心。从旋律、和声、节奏、演奏技法、结构、意境等几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展示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