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叫“组照”、有叫“报道摄影”),它是通过多幅照片的组台,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平淡而又感人的故事,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逻辑联系的多幅照片来阐明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增多,深受读者的欢迎。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日,《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其它报纸有什么“破案故事”、“新风故事”等栏目,《人民日报》也从1984年9月起在一版开辟了“凡人新书”专栏,相当多的稿件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新闻故事获奖的不乏其作。故有人称它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枝奇葩。新闻故事从大概念讲属于通讯的范畴,由于它短小精悍,也有人称它为“小通讯”、“微型通讯”。什么叫新闻故事?说完整点,就是:写一人一事为主,篇幅短小(一般五六百字),内容单一的通讯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3.
特里莎修女说:“爱,直至成伤。”麦兜的故事里充满了慈悲、同情。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缺陷,即使小朋友的童稚世界也有失望、忧虑甚至死,但是猪猪告诉我们“那不是缺陷,是你不在梦中”(William Bulter Yeats)。有人提出“在香港生存的十个理由”,其中一个是香港有成人童话——麦兜的故事。我也有“爱猪的十个理由”,其中一个是这个世界有两只叫麦兜麦唛的粉红小猪。  相似文献   

4.
工业摄影与工业“明星”黄尚信什么是工业摄影?对于它的界定,既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新闻摄影的一个品种”,也不能只看它的实用性(即服务性、广告性),更不能片面地把它说成是“机器十人”。工业摄影是一个独立的摄影门类,它不是任何摄影的附属品,它和农业摄影、军事...  相似文献   

5.
专题摄影这种形式,一登上摄影舞台就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它那典型的思想性、完整的情节,以及版式效果的艺术性,一直受到了画报读的喜爱。长期以来,它成为画报的主要表现形式,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人们给专题摄影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用图片写的报告学,用图片写成的散,诗歌,用图片写成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摄影界对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有了不同的看法。时起时伏,争论得红红火火。有人说,新闻摄影姓“新”不姓“艺”;有人说,艺术摄影姓“艺”不姓“新”。文枪笔弹,各有各说,更始终没有人能雄辩地拍一下板,定一个音。 我干摄影几十年,前20年当记者,拍新闻照片。后20年搞创作,拍艺术照片。从来没有把摄影分成“新、艺”两家。我认为,他们是两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兄弟。他们之间只能分类,不能分家。  相似文献   

7.
今年起,《辽沈晚报》的“北方周末”,每期用两块版的篇幅开设了以照片为主件的摄影专版“目击”。这是一页完全由照片组成的报纸,对于习惯了文字阅读的报纸读者来说,从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事实上,这种强烈冲击力来自于这一版的内容,因为它打破了以往摄影版以艺术摄影、风光摄影、单幅照片为主的模式,而是用照片在讲述着一个故事或反映着一个事件。这种被称为“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在阅读全国一些报纸中,看到出现了一个醒目耀眼、富有魅力、为报纸增辉的新闻新品种——“新闻故事”。什么叫“新闻故事”呢?我认为,就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件的新鲜过程和感人情节。“新闻故事”,不同于一般其它的小通讯、小故事。它首先突出了时间和内容上的新近、新意。具有四强(新闻性强、新意感强、针对性强、故事性强),两广(社会面广、内容范围广),两短(情节过程短、文字篇幅短)的特点,是介于通讯和消息之间的一种小型的“边缘体裁”。也就是说,“新闻故事”就是具有新闻性和带有新闻形式的成份而写出来的故事。它依靠时间新近的独特,给读者欣赏上以引人的兴趣;它  相似文献   

9.
光是摄影的基础。摄影就是用光来记录形象、记录影调、形状、轮廊、色彩、结构等等。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光通过照相机摄影镜头,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影,再通过显影、定影等加工制作工序,最后制作成一幅摄影作品。所以也有人称摄影为“光画”。下面我们把光线的分类作一简单介绍。光线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光。它包括室外自然光和室内自然光,另一类是人工光。它包括各种摄影灯光、舞台灯光、万次闪光灯等。我们先来研究室外自然光。  相似文献   

10.
“档案摄影”简伦姜舜慈,孙承敏“档案摄影”,无论对摄影界来说,还是对档案界来说,都是新名词,我们姑妄如此称之,是因为它是在档案界新兴起的一个摄影门类。它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科技摄影等等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包含着这些摄影内容,又有它自...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当摄影记者摆开架式进行拍摄时,他的身前身后有时会冒出几位文字记者,同他一样操起“家伙”,有的是用“傻瓜机”,有的竟然也“长”、“短”兼备。于是,在你“咔嚓”,我也“咔嚓”的交响曲中,一种新的现象在传播圈里“曝光”了——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字记者摄影热。一为什么会出现文字记者摄影热?有人认为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机构传播手段不断改善的结果;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从它的任务和作用来看,它是新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造型特点来看,它又是摄影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新闻摄影所具有的“二重性”的特点。由于这种“二重性”,使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3,(19):66-67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很多,但是能把影片中这段故事看明白的却很少。因为这故事委实复杂。所以好像有必要把它再讲讲。这是一段有关ZION(中文名叫“锡安”)的历史,这段历史被来人称为“二次复兴”——(THE SECOND RENAISSANCE) 在“二次复兴”的初始,人类社会的文明已经进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4.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国的各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5.
编稿两得     
张兵 《军事记者》2006,(5):58-58
写文章,谁都希望“出新”。但怎样才能出新呢?——换个“说法”。譬如: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说的人多了,便不新了。有人反其义而用之,说:“杀猴给鸡看”,意思新了。还有人说:“杀鸡猴不看”,意思又新了。又譬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句老话。有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寄给我,题目是“磨刀也误砍柴工”,“说法”挺新。再譬如:“雪中送炭”,意思都知道。一位朋友跳出原意,作一文叫“雪中拒炭”,新不新?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乞讨。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四个字。一天,…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谜语     
《新闻天地》2011,(3):69-73
我开篇的题目叫“永远的谜语”,因为《红楼梦》给我们留下了动人的故事、深刻的印象,但它也留下了一些谜。比如说古往今来的读者和学者都在猜测研究秦可卿是怎么回事、史湘云的那个麒麟还有薛宝钗的那个锁是怎么回事,还有王熙凤与贾蓉的关系、贾母与张道士的关系、妙玉的身世、贾元春之死等等,都有人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17.
“摄影文章”并不是以文为主的文章,而是美国新闻摄影报道的一种体裁。它是以照片为主,以几张、几十张,甚至更多的照片,组成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来阐明一个主题,或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摄影文章”与找国的摄影专题报道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摄影文章”最初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展到今天,它包含的内容越加广泛,形式也日趋多样,在报道手法上也有着不少的发展与创新。美国《生活》杂志曾以“摄影文章”的报道形式闻名于世,后来不少画报、杂志也竞相采用这种形式。有不少的“新闻摄影文章”还汇集成  相似文献   

18.
宋澍 《新闻战线》2015,(3):108-109
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一个明确而引人深思的主题、一条能够贯穿整组照片的逻辑主体以及一张张能够点睛点题的叙事性影像都是专题摄影所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假如有一天专题摄影失去了读者,绝不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而是因为它没有叙述好这一个个故事。叙事性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描写手法,是将故事情节以叙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赋予文字以一定美感的文学表现形式,注重细节的描绘、人物场景的再现、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有谁能把记者和司机联系在一起?樊敬忠,你一个老实巴交的“山里娃”,凭什么手握方向盘做着“记者梦”,凭什么两手沾满油污跻身于人才济济的“拍摄阵营”。然而,当你一不小心一次捧回三项摄影“大奖”,你的名字一连几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屏幕时,惊得好多人直咬嘴,就连一些专业记者也自叹不如。有人说,你得益于自己是一名司机,因为你的车上不知坐过多少颇有才干的新闻摄影、摄像干事,他们的灵气和经验全颠簸到了你的身上;也有人说,你的优势在那架方向盘上,那是最好的聚焦镜头,它不仅摄入了真善美,也调出了最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照片故事背后的故事王岩《海湾归来难入世,战争阴影缠终身》(见本期插一四)是我在美国密苏里新闻摄影学院进修结束时交的诸业作品。就我看来,这个故事背后的故事比其本身似乎更堪回味。“专题照片和照片故事”是美国密苏里新闻摄影学院的“当家特色”课程,在全美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