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红 《黑龙江教育》2009,(7):135-136
传统的外国教育史课程在编制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缺失。这些缺失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结果.为了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我们对外国教育史课程进行了改革,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来编排课程内容,以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来实施课程的探索,并在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发展,关系密切。外国教育史课程的开设推动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产生,其研究和引导学生研究外国教育发展规律与认识、规划与预测现代教育发展、诊断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设教育体系方面职能的拓展,促进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为外国教育史课程功能的拓展与实现提供了可能与支持。目前,陷入"被弱化"危局的外国教育史学科,需要以现实化为基础,以中国化为核心,以科学化为目标,加强科研队伍与制度、平台、组织建设,整合学科间研究力量与成果,推动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石之一,也是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以整体史学观为基本理念,加强课程内容的通识性和特色化建设,适当增加外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与多元文化教育史教学内容,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教育问题史,重视"中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的联系和沟通。  相似文献   

4.
滕大春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外国教育史学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任职。1947年滕先生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外国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学界公认的我国新时期外国教育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滕先生在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以及美国教育史和西方教育思...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外国教育史课程在编制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缺失。这些缺失直接影响了课程实施的结果。为了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我们对外国教育史课程进行了改革,进行了以问题为中心来编排课程内容,以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来实施课程的探索,并在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问题.文章认为: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研究观念与研究资料和方法同样重要,不应忽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过程是利用已有资料,突破旧的解释框架,建立新的“体系”以及运用新方法的过程;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创新较难,可以先从发展性研究开始,不断积累,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划分为外国教育史学科研究的启蒙时期、形成时期、发展与挫折时期、恢复和重建时期、当代时期。而当代的研究已突破了前苏联教育史的模式,开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并且初步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以预见:在新的世纪里,这门学科的多元化趋势、整体化趋势、理论化趋势、群体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外国教育史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他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我国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创造性地对外国教育史的含义、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以及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并把它用来指导河北大学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了解和把握其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对于建立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加快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步伐,丰富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我一直在围绕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能,即"学习外国教育史有什么用"作些思考。关于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2008年我在河北大学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以《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功用的历史分析》为题,做了大会发言。当时,我将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主要理解为:第一,将比较上位的"用"定位于探索人  相似文献   

10.
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曾经历两次发展的高峰期,但近些年因种种原因步入低谷,危机四伏。因此,复兴外国教育史学科成为外国教育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学科在濒临绝境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重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大规模译介国外教育学科为特征的隐蔽式教育交流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学科重建的一条重要路径.对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的文本分析表明,隐蔽式的教育交流通过译介国外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这两个学科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展现了教育交流对我国当代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具体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40年来,外国教育史学界从思想上得到了解放,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本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历史是有联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连在一起的。从外国教育史在“文化大革命”前起起落落、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历史图景和历史认识,学科体系确立、教材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原著和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出版等方面,可以窥见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国教育史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当然,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需要学者们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为超越当下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危机,需要重新历史性地思考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用问题.在充分关照西方历史学科功用及部分国家教育史学科功用发挥途径的基础上,确立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师职业发展功用、教育学学科发展功用以及提供教育历史洞察力和综合认识能力的学科功用体系,成为实现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超越危机的可能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学已走过了曲折反复的百年历程。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史学将走向何方?其发展趋势如何?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史学工作者的深思。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历程和世界历史学、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最新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对库恩范式的界定,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是存在的;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考察,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独立之前存在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在独立之后存在着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研究范式,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史史料学是教育史学科中研究史料的来源、价值和使用方法的次级学科。它是教育史研究中联结教育学和历史学的纽带,在史料内容、史料组织和史料解读等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外来学科,考察其在近代中国发生发展的历程,可以唤起当前学科建设中应有的历史意识。通过学科知识进展与学科制度建构两个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将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历史概括为酝酿、诞生、初兴、自觉与沉积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樊秀丽 《教育学报》2008,4(6):11-16
从美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人手,通过分析“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学术用语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具体阐释教育人类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并具有的双重性格,即基础学科的性格和应用学科的性格。前者的目标是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文化人类学一般理论的发展,这是趋向于文化人类学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研究;后者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性问题的研究,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