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头一 试卷发下来后,老师让各小组总结讨论、自查、互查,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平均分为83分.自查找回平均分2分,互查找同平均分2分.我们找出的问题有:1.书写不规范.2.个别语句知道意思,但是回答不好或不完整.3.时间把握不好,没有把题做完.我们下次考试的目标是:争取赶上第一名的小组或与第一名的小组缩小差距.希望老师重点讲评第5、6、8题.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的:1.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2.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口头论辩能力。活动内容:汇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组织进行答辩竞赛活动。活动过程:1.发动学生各自整理单元或全册教材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制成征答题卡片,装人自制统一规格信封中,然后全班汇集起来,放进纸箱内待用。2.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参赛小组,每组四至六人。3.选出两位竞赛主持人,负责赛场活动的安排,老师作为竞赛项问。4.举行现场答辩竞赛。赛题分必答和抢答两种形式,以必答为主,每次由主持人从题箱中随意抽取。每道题由分…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8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的阅卷工作,我们评阅的是文综37题,该题4个小问题共计32分。评阅工作尚未结束时,笔者随机抽样统计了63名考生37题的成绩,平均分为10.87分,得分率37%。其中最高分为21分,最低分为2分,及格人数为8人,及格率为12.7%。评阅工作即将结束时,我们得知37题的平均分约为10.06分。  相似文献   

4.
本学期学习《综合英语》(2)中除第3、4课以外的9课内容,即1.2.5.6.7.8.9.10.11共9课。期末考试的题型与《综合英语》(1)相同,共有7类题:第一题:选择题(词汇,主要是实词或词组,全部取自课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第二题:选择题(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5.
吕峰 《贵州教育》2011,(10):42-43
一、合作学习中的低效、无效现象 1.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由于我们一些教师不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注重表面形式,把全班几十名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上课时,教师按传统教学方式该怎么讲还怎么讲,讲授结束后,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同学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让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显然,这种合作学习仅有合作之名而毫无合作之实。  相似文献   

6.
山大某院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18分: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视与主流答案相符程度给分,完全不相符得0分。事是真的,命题老师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老师”,参加考试的学生感叹:“老师太狠了州1月20日《半岛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每年高考结束,师生都有各自的感受.一方面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好,试题易于人手,运算量相应减少,大约110分的恭本题都是日常训练的常见题,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认为难,该拿的分拿不到.为何高中三年做了成千上万道数学题,而高考的二十一道题做不好呢?显然我们的“夯实基础”没有转化高考的分数,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罕见天象──1993年11月6日水星凌日观测报告西宁市解放路小学四年级(一)班党兆瑞,李亦琦,杨海龙等10人天文小组观测过程:一、准备.根据预报,我们天文观测小组十名同学和两名辅导老师,携带观测仪器和观测资料,于1993年11月6日10时10分乘坐科...  相似文献   

9.
李贞 《教书育人》2007,(10):30-31
王老师:半期考工作一结束,学校马上召集全体教师开会,看着主席台上各位领导全都一脸严肃的架势,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校长严厉的训斥音调比平时提高了几倍:“这次半期考,我们学校的成绩很差,你们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成绩来回报我们的学生、家长、社会呢?……初一(1)、(2)班语文平均分在县里排名倒数第二,与第一名平均分差15分,在初一段内排名第五,与第一名相差5.35分;优秀率在县里排名倒数第三,与第一名相差30.4%,段内排名第六,与第一名相差26.4%……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 ,我总结出了班级管理“六查”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学生自查。所谓学生自查 ,就是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 ,这是一种以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的自我教育方法。学生通过自查 ,一旦发现自己有违纪现象 ,就要从以下三种方式中挑选一种来进行自我教育。一是为他人或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 ;二是对违纪行为进行反思 ,以此来警示自己 ;三是在班级的记事本上写出当天的心理感受。通过自查 ,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战胜自己。二是学生互查。所谓学生互查 ,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学生互查主要采取…  相似文献   

11.
每年高考结束,师生都有各自感受.一方面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好,试题易入手,运算量相应减少,大约110分的基本题都是日常训练的常见题,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认为难,该拿的分拿不到.为何高中三年做了成千上万道数学题,而高考的二十余题做不好呢?显然我们的“夯实基础”没有转化为高考的分数,原因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岑正甫 《贵州教育》2010,(20):20-21
杜鹃。1.植物名,常绿或落叶灌木,春天开花。又名映山红、格桑花(藏语)等。生于山坡,丘陵灌丛中。2.鸟名,又称布谷、子规、杜宇。 昨晚,又收到来自学生的短信。第一条:“老师,最近您的身体好吗?家乡的映山红开了吗?每当映山红花开的季节,我都不由地会想起您,是您当年的一席话,才使我有了今天,我已在上海按揭买了房……”第二条:“老师,我今天领到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买了点茶叶给您邮来,聊表一下学生的心意,望笑纳。老师,您的身体不好,少抽点烟吧……”  相似文献   

13.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到“幸运52”去参加竞赛,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幸运52”的现场,就由王老师当一次主持人好吗?师:挑战第一关,请听抢答题: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2.看一看,下面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对不对?师:挑战第二关,请听必答题:1.连线题:2.填空题:今天参与我们活动的同学共有36名,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6名同学,每组同学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两个小组的六分之一是()名同学,一个小组的六分之一是()名同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2011,(9):34-38
考生注意: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相似文献   

15.
刘海琴 《考试周刊》2012,(89):11-12
诗歌被称为文学的极品,即“文学之上乘”。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奥,形象不确定,使师生们普遍感到棘手。可以说,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学生们做了大量的练习,老师们讲授了很多的方法技巧,但在具体的考试当中学生还是没感觉。每年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都很低.2008年竟然均分2.2分。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却收效甚微呢?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得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老师们都会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整理,我看过学生整理的笔记,不可谓不全,不可谓不认真,可是都是无用功。下面我就谈谈高三学生做好诗歌鉴赏题的方法。一、做好平时练习中诗歌鉴赏题的收集进入高三后,学生们要做很多的练习,我要求他们做好错题集,就是把每次练习出现的诗歌鉴赏题中比较好的摘抄或粘贴单独的本子上,在旁边注上诗歌类别、题目类型和答题思路。比如练习中出现这样的题:  相似文献   

16.
试卷评析是指学生在考完试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讲解、分析、点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纠正错误方法、巩固薄弱环节、提高解题能力、弥补知识盲点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听到同行这样抱怨:这道题刚刚考过、讲评过,这次又考到,还是有很多学生做错.为什么?我想,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初步探索出了一种“自查-互查-师评”的师生互动的试卷评析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对3道得分最低试题的分析 根据有关会议发布的信息,07年高考化学(海南卷1必考题部分,考生得分率最低的三道题分别是11题(分值3分,平均得分为0.71分,难度0.24)、12题(分值3分.平均得分为0.86分,难度0.29)、17题(分值9分,平均得分为3.72分,难度0.4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师,都怪他,每次拖组里的后腿!""老师,是他们组值周,可不能扣我们组的分!""老师,凭什么他们组就加分,我们组就没有?!""老师,反正我们组也不行,我也没办法。"……小组内对落后学生的排斥,小组间相互的推诿或抵触,甚至干脆不把小组建设当回事等等,种种怪相,与小组评价不无关系。尤其在量化评价中,或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分分必争,走向恶性竞争;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心灰意懒,完全放弃竞争,这  相似文献   

19.
一、对3道得分最低试题的分析 根据有关会议发布的信息,07年高考化学(海南卷1必考题部分,考生得分率最低的三道题分别是11题(分值3分,平均得分为0.71分,难度0.24)、12题(分值3分.平均得分为0.86分,难度0.29)、17题(分值9分,平均得分为3.72分,难度0.4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夏霖 《中学教研》2014,(10):35-38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是高中解析几何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是区分题的载体,比如2014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21题.据了解,这个满分15分的解析几何题,全省平均分5分左右.2014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第21题如下:例1如图1,设椭圆C:x2/a2+y2/b2=1(其中a〉b〉0),动直线2与椭圆C只有1个公共点P,且点P在第一象限.(1)已知直线f的斜率为k,用0,b,k表示点P的坐标;(2)若过原点O的直线l1与l垂直,证明:点P到直线l1的距离最大值为a-b.看到此题,笔者的第一感觉是这个题目很常规、很普通,主要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以及对分式的处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综合能力.考生经历了3年的高中数学学习,特别是高三的复习,应该具备了应对此类问题的能力.但从考生反映及阅卷情况来看,这个题目的完成情况不那么理想,值得推敲.这里笔者将自己的一些体会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