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4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对促进怀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加速怀化的崛起。“杂交水稻故乡”将成为怀化的城市名片,“袁隆平杂交水稻牌”将成为怀化经济发展的拉力,“杂交水稻文化”将成为怀化城市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其核心表现为主体文化的较量。怀化作为新兴城市,以什么文化作为自己的主体文化,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并进入名城之列。侗、苗等“少数民族文化”不能从总体上构建怀化城市文化骨架;怀化“铁路文化和移民文化”没有鲜明个性;“五溪文化”是一种地域共有文化,并非怀化惟一;“和平文化”则缺乏强大的包容力和全面的向心力;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发明和展杂交水稻过程中形成的“杂交水稻文化”则具备城市主体文化的各个要件,可以此为基础将怀化城市建设成国际稻都,从而踌身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地名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为基础,详细地考察稻作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过程。贵州的稻作文化来自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主要传播途径是沅江、澡水和舞阳河。“且兰”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一站,其都邑位于黄平县旧州镇天官寨大坝子,苗族族属,从事湿地原始稻作,与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一脉相承。文章首次破译了“且兰”的苗语含义,实证出贵州稻作文化传自湖南。“夜郎”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二站,由湖南迁来的苗族与贵州西部的古越族共同创建,“夜郎”(yelang)为“yina”之音转,本义即“神圣稻国”。其都邑位置学界已有几种学说,但笔者现在又提出一个新学说——“夜郎都邑望谟说”。文章认为,“夜郎”国都邑位于望谟县城所在的望谟坝子,蔗香河是其门户,直通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汇合处。“夜郎”国控制着水路交通要道,是西南地区稻作文化的中转站。经其中转,稻作文化继续传往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越南北部。越南的“东山文化”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怀化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化旅游形象应根据怀化的“文脉”特征、主题特色和公众认知来进行分析 ,不仅应找寻怀化的地理文脉 ,而且要从怀化“五溪文化”研究入手 ,充分揭示这种地域文化所涵盖的人文精神 ,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大湘西”旅游品牌的总揽下 ,找准其形象定位的方向和坐标  相似文献   

5.
生活于华南一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村落和城镇,由稻作文明衍生的壮族民间习俗,蕴含着稻作文化,在壮族人民历史生活与发展中的社会意义和人类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心理状况。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与“red”在联想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本文以《红楼梦》中“红”的使用及其翻译为主要语料,辅以汉英语言中“红”和“red”的惯用短语搭配,对比归纳出其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语词的文化意义的研究是文化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词除了表“数”意义外,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寻数词的文化渊源,结合相关数字词语考察其文化意义,并把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字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常用数词文化意义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水田稻作技术是从中国大陆传入的,其源头在长江以南的稻作民族中,古老的天皇制和天皇文化归根到底还得追溯到中国大陆的古层文化,“大尝”意为“大的新尝”,即“体现天皇权力的新尝”,新尝与大尝原来都是村落层次的谷物收获礼仪,但神祗令把它明确规定为国家祭祀。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的复杂心理活动,为教育提供了厚重的智慧源点,其理想境界在于意义图式累积与生命重构。意义图式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重复出现的典型意义结构,是人类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意义建构旨在将外在的意义图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图式,以实现意义图式的累积。累积意义图式可赋能读者的高质量阅读,使读者在文化涵养中超越自然生命建构价值生命,实现从“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再至“天地境界”的生命价值演进,从根本上形塑阅读的理想境界。这既是构建中国自主阅读体系、推动“阅读学”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又是破解新时代碎片化阅读困境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0.
浅析隆安"那"文化——以稻神祭习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叶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105-109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国家,有着丰富的稻作文化,留下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以水稻种植为中心的生产结构;由稻作农耕而形成的文物古迹;与水稻种植密切相关的民风民俗;相应的民族语言和文学艺术等.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对稻作文化和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对"文化"意义的认知理解影响着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文化"的意义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出现过多次转变,从早期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研究者把文化作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控制变项,到把文化视作重要因素探求教育的发展力量;再从认为文化是影响教育政策的约束初始条件,到把文化视为探求人类行为意义的背景原因。如今,在多元文化思潮下,比较教育研究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稻作文化,不仅包含了对水稻的起源、流变及水稻本身和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还涵盖了由于水稻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生活方式和生产习俗等。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在漫长的稻作生产中,逐渐在日常劳动、饮食、民居、语言、民间文学、舞蹈、信仰等方面形成了稻作文化积淀深厚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京清凉山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有丰富的佛事活动,有崇正书院、惜阴书院及耿定向、龚贤、吴敬梓的遗迹.但是,它是南京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宜以"清凉山文化"称之.  相似文献   

16.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1):105-110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译介理论研究不断升温,研究的热点也呈现出多元视角,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在译文与原文之间处理好对异域文化的传真。对于翻译文化研究应从文化研究、文学文本操纵的“失真”及其求“信”方面着手,分析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阐述翻译的“文化传真”功效所具有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文化的解析引导出吴文化的形成、界域及其特殊性质。稻作文化是吴地经济与地理因素的产物 ,又是吴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且引发了吴地许多表层文化。文章最后指出现代化趋势之下传统吴文化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好莱坞悬疑片《七宗罪》引出数字七,并通过对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数字七有关的某些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归纳和比较,印证了在东西方的文化“中七”是受到普遍欢迎的神秘而又神奇的数字。并由此说明了关注文化,了解社会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对红河哈尼族来说,糯米饭不仅是美味食物,而且还是民族精神的支柱。红河哈尼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梯田稻作文化,成为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典范。而且至今仍保留有与梯田稻作相关的祭祀、风俗、礼仪等,其中,糯米祭祀神灵是中国传统的稻作祭祀文化中的古老习俗。这一习俗至今仍然保留在红河哈尼族祭祖、祭山、祭寨神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祭祀活动中,成为研究我们稻作祭祀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稻米作为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分析,比较直观、系统地呈现“花腰傣”社会中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分析了稻米在花腰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