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曹雪芹笔下的王熙风和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均为世界文学画廊靓丽女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有三:精明能干;争强好胜;大胆泼辣。不同之处在于:王熙凤脆弱、消极;郝思嘉执着、坚强。她们的性格和家庭背景相似,但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导致了不同的命运;王熙风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郝思嘉的“正剧”命运(新生力量)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度,即使从周公“制礼作乐”,创辟雍、小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乡的时候算起,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已经有了三千余年的历史。如果承认中国是一个拥有绵延发展的历史,拥有博大精深的化,拥有仁爱、勤劳、智慧、勇敢的民众,拥有自立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民族的话,那么,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人民观深受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儒家“立己立人”的优良传统和“拯民于水火”的使命意识:传统民本主义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理念;佛学所特有的拯民救世的价值理念,均为影响他人民观的重要文化因素,是毛泽东人民观重要的文化精神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华夏子孙心目中创造形成的关公精神,是豪杰之资与圣贤之学的融合。豪杰之资是超凡的、绝伦的忠勇、仁勇、侠义、神武。所谓圣贤之学就是春秋之义。就是传统儒学中的“经世先王之志”的春秋之义。研究关公精神、关公文化,必须研究关公与《春秋》,研究关公所接受的“春秋”之义,研究关公如何以“春秋”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信条。 作为历史人物,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关公读《春秋》的事迹,历代官、民著述中也没有记下关公读《春秋》的感受、体会、诗文、笔记等;但在《三国演义》和民间的文艺作品、裨史资料、口头传说中,关公与“春秋”交融在一起,有深厚的内在联系。《三国演义》这部对中国人民影响深广的文艺作品,在关公形象的塑造上一个重要的创作意向,就是淡化了人民群众理想和信仰的关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以浓  相似文献   

5.
构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新思考□朝欣屏一、关于对企业教育“定位”的认识(一)企业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企业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有教育但没有企业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绵竹年画精品集里,关公之像出现频率很高.关公之所以在绵竹受到民众的拥戴,除了他自身具有的“忠、义、仁、勇”的品格外,还与绵竹所处地理因素、历史影响、全国的信仰繁盛之势以及佛教的推波助澜有关.这种对关公的崇信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中国“无形政府之一”的幕府,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产物,几乎伴随封建社会始终,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推动中国幕府文化学术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和绍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了绍兴师爷暨中国幕府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于2005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关公信仰复兴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公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当代民众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民俗事象。改革开放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港台到国外都兴起了关公崇拜热,且愈演愈烈。这一现象是传统文化意识与当代民众心理相对接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社会生活中异己力量的存在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也为关公信仰的复兴提供了现实基础。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而应因势利导,使其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历史人物关羽,自三国至清末经历了约两千年之久的漫漫演化,形成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关公文化现象。创建“关公学”是深化关公文化研究的现实需要和理论趋势。能够称之为“学”,主要在于它是属于自成体系的学说、学问与学理,在于它是展现关公文化总体特质、宏观理论和方法体系,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构架,在于它的有序结构性和客观系统性,是对关公文化研究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0.
在华夏子孙心目中形成的关公文化、关公精神是忠义、仁勇。关公是“义”的化身。关公身上的义,既包含忠义、仁义,也包含“侠义”和知遇“信义”精神。 关公的信义精神,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赤壁鏖兵,曹操败走华容道,在《三国志》各“纪”、“传”中都没有明确记载。而在《三国志平话》中写到:“曹公寻华容道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公拦住。曹相用美言告云长:‘看操与寿亭侯有恩。’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先于西欧一千年左右开始,后于西欧三百年左右结束。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二倍于西欧。但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确实“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①。而西欧中世纪时著名的农民战争不过几次,且规模较小。如果那种“农民战争是中外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论成立,那末,中国封建社会“唯一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道德水平下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照中国传统社会道德教化的丰富历史经验,目前有两方面的失误不容忽视:一是对知识阶层的“教”缺乏人精神的熏陶;二是对普通百姓的“化”缺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情的高品位、易播布的化精品。鉴于前,则难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鉴于后,则难以承担起导民众提高素质的使命。而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应该认认真真借鉴中国传统社会道德的“教”与“化”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3.
1662—1796年的134年间,我国处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如果联系世界历史.应该看到“康乾盛世”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封建社会即将灭亡的回光返照时期,这时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台湾统一比港澳回归有更多的不利因素,国际方面主要表现在台湾问题存在较强的冷战思维和较大的国际阻力,岛内方面表现在台湾民众的“统一”心情,不如港澳民众的“回归”愿望更强烈。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发展中国自身实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别对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两岸共同历史化和民族血缘关系;采取“扩大放小”的方针处理台湾岛内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现代随笔是现代知识者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炼狱”中的精神产物。回顾现代随笔所走过的历程,应该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消长兴衰的经验和教训。首先,现代随笔是知识者高扬现代理性批判精神,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核心内容,进行社会启蒙、思想启蒙和国民性改造的重要言说工具;其次,现代知识者必须注意推动随笔创作的多元化发展;第三,文化专制、艺术民主与现代随笔的兴衰消长也息息相关、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是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因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迅疾扩展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城市即文化。城市就是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产物、或者说集中体现。而城市精神则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或灵魂。因此,昆明的城市精神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当然,在这样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我们理应担当起构建“昆明精神”的历史重任,力促“昆明精神”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大量民间谣谚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封建黑暗统治进行了揭露,它们或指斥封建帝王、贪官污吏的残暴、贪婪,或对其进行无情的嘲讽,是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研究它们可以丰富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了解民众的处境及当时封建社会的状况。这种“眼光向下”和“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方法可以给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历史,视历史为“宝贵财富”和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强调总结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和“开辟未来”;认为当今时代“历史教育”不可或缺。邓小平的历史价值观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条主线,不论讲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哪一个朝代的历史,都会涉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问题。它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其影响所及,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千余年来,关公形象一直与《左传》和《春秋》有密切关系。《三国志》记载历史上的名将关羽“好《左氏传》”,但是元代以后,在各种文艺作品及传说故事中关公却与《春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秋》和《左传》是两部有联系却也有很大差异的儒家经典,《左传》侧重记载历史,《春秋》却侧重于阐发儒家的政治理念。元代以后的文人学者把关公和《春秋》联系在一起,主要也是为了借助关公崇拜传达儒家的“大一统”“讨贼”“君臣之义”等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