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运用调查、统计等方法,着重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在国内重大比赛中抓举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3年全国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琴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74-74,77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比赛的概况、特点、运动员的技术指标、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试举成功率较低,南方中小级别占优势,北方大级别占优势。据此,提出了转变训练观念和进行系统训练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的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比利时产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四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四次成功抓举动作进行分析。结果:(1)四人在抓举整个过程中,身体压力中心的左右波动幅度均大于前后波动幅度。其中发力阶段左右和前后波动最大,而下蹲支撑阶段和提铃阶段波动较小;(2)与其他阶段相比,下蹲支撑阶段的压力中心运动轨迹最小;(3)在抓举整个过程中,身体稳定性顺序为下蹲支撑阶段〉提铃阶段〉上举阶段〉发力阶段,阶段总压力差表现为发力阶段〉下蹲支撑阶段〉上举阶段〉提铃阶段。结论:四人在抓举过程中符合"近、快、低"、和下蹲"低、稳"的要求。付小娟需加强提铃和上举阶段身体的稳定性,郭晴和张茜需加强发力阶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维运动图像分析手段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各动作技术阶段(第一发力阶段、过渡阶段、第二发力阶段和惯性上升阶段)的时间比、杠铃上升高度比、做功比和平均功率等关键指标,揭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9名举重国际健将比赛条件下抓举同等杠铃重量时成功与失败的18次试举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特定负荷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技术特点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动作的时空特征来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伸膝提铃阶段合加速度矢量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时提铃用力较均匀,而失败试举时运动员对杠铃不稳定作用力的方向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查阅文献为基础,以2003—2004年度国家女子举重运动为调查重点,辅以多年的观察分析及访问,对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抓举强度特征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总结出她们在赛前一个月中强度的特征及差异试图为女子举重运动员在今后的比赛训练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强度特征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赛前1个月中强度的特征及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运动员左侧末端杠铃加速度、速度和高度等为指标对高丹抓举技术进行分析。采用2台Speed Cam Macro Vis Eo Sens高速相机进行拍摄,通过SIMI-motion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对其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成功时在A点杠铃加速度为0.39 m/s2,失败时为0.12 m/s2,说明成功时在杠铃离地瞬间用力较快,2次抓举A至D杠铃加速度和肩部移动距离的变化,说明在伸膝提铃阶段都有二次发力现象且上体过早后仰;(2)D至E杠铃加速度成功和失败时分别减少了0.07 m/s2和0.03 m/s2,说明在引膝阶段用力不连贯;(3)在F点成功时杠铃加速度最大为0.38 m/s2,失败时为0.41 m/s2,说明成功时用力节奏较差;(4)成功时左侧和右侧支撑点分别向后移动了0.17 m和0.22 m,而失败时左侧和右侧支撑点分别向后移动了0.13 m和0.11 m,后跳之后两个支撑点没有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说明后跳之后两个支撑点发生前后偏离;(5)失败时杠铃的最高高度为1.04 m,而成功时1.09 m,失败时杠铃高度较低,在下蹲支撑阶段没有撑住杠铃导致其失败。把杠铃加速度的变化以折线图的形式来分析运动员技术动作,可以直观反映运动员的用力节奏,发现其技术动作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用力节奏较差,还需对其技术动作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方法:运用高速摄相和三维运动解析的方法对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目的:通过对运动员朱丁梅抓举技术的分析找出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结果表明:(1)运动员膝关节角、髋关节角比较合理,在发力阶段伸髋不充分.(2)杠铃的运动轨迹偏向后方,没有呈现近似s型,运动员发力时有明显的后跳动作.(3)各阶段时间比和杠铃上升高度比整体较合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结论:(1)发力阶段伸髋不充分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2)两心向运动员后上方偏移,抓举技术动作不符合"近"的原则.(3)运动员在抓举90kg时过早发力,当杠铃高度达到最高点时杠铃在支撑点后方不利于支撑,导致后掉失败.(4)抓举的总体节奏较好但是精细化程度还不够.(5)对运动员的后跳动作不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个级别的全部赛事成败率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试举成功率比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抓举比赛中的后掉次数比前掉次数高;挺举的上挺失败次数高于下蹲翻失败次数;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的试举方案比上届增多;同时,对各国运动员试举技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运动员技术发挥不稳定、实力不足和比赛心理素质不好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大强度训练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其大强度训练的内容、负荷量与训练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女子抓举技术动作肌电信号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砺  张兆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31-32,34
针对江苏省女子举重队的现役队员,运用肌电测试仪对抓举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选取8块在抓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浅层骨骼肌做同步肌电测量.运用相关软件得出8名运动员在3个不同重量的抓举全过程中8块骨骼肌活动的先后顺序(时序).运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其中的任意两块骨骼肌的发力时间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改进技术动作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发力阶段等动肌力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与等动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时的等动肌力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抓举发力阶段,提肘动作发生在伸髋结束时,不同关节等动肌力的比值反映了举重发力动作的先后顺序;抓举与挺举上挺发力阶段的最大相关速度与上肢等动测试的峰力矩,平均功率相关指标有显著性相关,而最大速度与等动测试的峰力矩、平均功率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切尔诺梅尔金197.5kg抓举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友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67-169,172
通过《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管理、预测与分析》软件对切尔诺梅尔金在第26届奥运会上抓举197.51kg的技术分析,表明:切尔诺梅尔金发力阶段杠心穿越重心轨迹,杠心贴着重心向上而行,而两心相对最大偏差明显偏小;发力后杠心上抛速度大;杠铃上抛最高点相对高度高;支撑阶段身体下落快,人体重心向下的加速度超过了重力加速度;采用滑杠技术,突出“低”、“稳”支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抓举不同动作阶段杠铃上升时间比、高度比和作功比这3个敏感指标对近几届参加奥运会集训的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优秀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和男女选手在技术上的差异,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运用三维运动学方法,获取评价抓举技术动作稳定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廖辉、石智勇等5名运动员8次成功试举与7次失败试举中每个特征时刻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动作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抓举失败的原因。研究认为人/杠合重心与人体支撑面中心在前后方向的距离(两心差)是评价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各阶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两心差越小,技术动作稳定性越强。抓举过程中运动员的两心差数值曲线呈现出双波峰双波谷的特点,较为合理的两心差变化趋势应该是:两心差于发力阶段初达到第一个波谷,惯性上升阶段初达到第一个波峰,于下蹲支撑初达到第二个波谷,杠铃速度最大时刻达到第二个波峰。大多数抓举试举失败都出现在接铃完成阶段,而下蹲支撑阶段两心差过大是导致运动员在接铃完成阶段无法对杠铃形成有效制动的重要原因。研究中成功试举在接铃完成阶段末两心差几乎为零;接铃完成末两心差过大,将导致运动员在上举时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重量下男子抓举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实验测试及肌电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重量下的男子抓举动作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重量越大,抓举时提铃翻手的速度越快;三角肌的肌电积分值最大。提示,为提高举重成绩,应重视胫骨前肌和胭绳肌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三次文献、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5年国内外2次重大蹦床比赛女子前8名蹦床运动员的第一套动作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高水平女子蹦床运动员第一套计难度分动作的难度值接近平均值;在成套动作难度值方面中国运动员较外国运动员变化明显,并且难度值普遍大于外国运动员;至于难度战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