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必须继续推动"三时转型",即时政报道、时政部门、时政记者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所讲的"抓活鱼"强调新闻工作中应该贴近群众,深入基层,"抓活鱼"对于时政记者而言,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活鱼"与"死鱼"最大的区别就是"活鱼"是生动、鲜活的,时政记者的"抓活鱼"强调报道的主题性、及时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并突出稿件的可读性,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要想报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时政记者必须要懂得抓"活鱼"的方法,加强学习,深入地进行分析与研究,正确地利用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加强与基层的联系,掌握好正确的报道方法,加强与其他记者之间的联系。基于此,主要分析时政记者抓"活鱼"的具体方法,以期促进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赵建科  左燕妮 《新闻窗》2008,(3):117-118
做好时事政治的报道是主流媒体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也是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这是由时政新闻在各类新闻中所处的地位及社会影响力所决定的。因此,时政记者在主流媒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所在媒体时政新闻的水平,关系到媒体报道的时政新闻是否对社会有利,还会影响到媒体自身的安危,也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优秀记者。  相似文献   

4.
农历腊月二十九晚上,电话铃响了,是郭亮。她告诉我,明天(大年三十)要随温家宝总理到灾区,为不能按时交给我约的稿而致歉。放下电话,我沉思良久……阉家团圆的大年三十。在漫天的烟花即将燃放的时候,她离开温暖的家,走进满山冰雪弥漫处.走进断水断电的灾民中——这就是我们的时政记者.一百多年前,现代传媒业在中国诞生。从它诞生之日起.时政新闻就是读者关注的焦点。一百多年中,多少时政记者和郭亮一样走进了风雪,走进了灾难。我们这个多难的民族.正是在战胜一次次的灾难中走向崛起。,在五星红旗鲜艳的颜色中,也浸染着许多时政记者的热血。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活跃在辉煌的殿堂,与风云人物侃侃而谈:他们活跃在边疆哨所、农民炕头,与老百姓说家长里短。宋代范仲淹有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政记者则是“居庙堂之上心怀百姓,处江湖之远胸有全局”。古人云:上下同心者胜。他们是沟通上下的桥梁,他们凝聚了民族的精神。辛苦了——郭亮!好样的——时政记者!  相似文献   

5.
时政记者,简而言之,就是报道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新闻的记者.长期以来,时政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政记者责任重大,工作标准高,时效性强,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相似文献   

6.
张晖,1967年11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曾先后在国际台国际部任编辑,在时政部任记者,在英国任驻外记者。现任国际台时政部主任,时政报道首席记者。擅长国际新闻报道和时政报道,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优秀对外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  相似文献   

7.
每当我向同行解释“时政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重要性时,总有人会开玩笑地说:“原来你们是白宫记者”。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电视记者,我深刻地体会到,时政记者是一个国家命运与个人经历高度契合的职业,既有荣誉,又有历练,更有责任。一条新闻,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国家形象片。回顾六年来的工作经历,更让我深深感到,只有重塑时政新闻的创新体系,才能让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更接地气,更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忠 《新闻窗》2008,(2):102-103
什么是时政记者?从广义上讲,专门从事报道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新闻的记者,都属于时政记者的范畴。而从狭义上讲,尤其是从我国新闻事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时政记者常常特指专门从事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9.
普嘉 《青年记者》2017,(4):56-57
一年前,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某省级机关工作,在新单位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负责联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原本在报社工作,我常常与跑口单位的宣传干部打交道,现在角色转换后,相当于在时政新闻报道协作关系中,从乙方到了甲方.一年来,邀请记者参与宣传报道十多次,对记者的采访写作“套路”早已见怪不怪,现在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霞  南杰 《新闻采编》2009,(6):45-46
都市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对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可渭一家赛过一家。甚至可以这样讲,看一家报纸是否当地的主流媒体,那就要看它对时政新闻报道得好坏,因为,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时政新闻建立起来的。而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时政记者的素质高低。更由于时政新闻很多情况下是从会场上得来,因此,时政汜者需要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开会。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大媒体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拓宽生存空间,都逐渐开始另辟蹊径,积极探索更加具有传播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在短视频风靡一时的背景下,很多新闻记者都开始运用vlog来创新和丰富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从而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本文充分阐述了Vlog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特征,并深入剖析了Vlog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进而为时政新闻Vlog中出镜记者的报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媒行业也迎来了一次非常大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为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加快新闻传播速度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时政记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时政新闻报道的很多内容会涉及到党政活动、党的政策等内容,无论是在新闻行业中,还是在社会各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时政记者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时政记者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提升时政记者自身素养的建议,旨在为提高时政记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融媒时代媒体依托于多平台和多信息资源,进行着覆盖型媒体融合改革.基于时代背景,记者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本文从媒体融合发展的综述出发,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记者应具备的思想意识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记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电视时政新闻以报道宣传党政信息为己任,在政府与民众沟通中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作为中间人的记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记者出镜,可以提高节目收视效果,增加新闻信息量。那么,电视时政新闻应当如何运用记者出镜,又如何保证记者出镜的质量呢?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于各级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时政新闻工作均是一项核心任务。进入媒体融合时代,由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均发生了变化,因而电视时政新闻记者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要求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了解媒体融合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特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本文主要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面临的转型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时政新闻记者有效完成自身转型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时政新闻报道占据着党报的重要版面,具有导向意义,按理说应该成为读者最关注、最重视的新闻,但在实际阅读是我们却发现,很多读者对新闻并不感兴趣。问题就在于一部分时政新闻报道成了"流水账""记事簿"和"讲话稿",格式化严重。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时政新闻报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实践中,时政记者能够从会议上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政策与数据,而这些政策与数据正是判断发展形势,实施舆论引导的宝贵报道资源,通过对这些政策和数据的挖掘,时政记者就能在一些看似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经济新闻的"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