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质思考     
生活中的一些人或事,其外表和内里有时并不是一致的,甚至还是相反的.我们常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比喻人或物外表好而本质坏,这里,"金玉"是现象,而"败絮"就是本质.当然,如果反过来说呢,"败絮"只是现象,而"金玉"就是本质了.我们所说的"本质思考",就是要多多注意思考事物的本质,看到内在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看书.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稚;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因此,历史知识也不例外,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联想指的是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思考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慨念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4.
何谓语感?"语"就是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感"从心理角度来说,就是感受、感知或领悟。语感就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也可以说,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  相似文献   

5.
慎言本质     
为什么要慎言本质呢? 因为我们曾由于轻率地说本质而吃了亏.比方说, "你就是那个(剥削)阶级本质",于是,他永远不得翻身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办一个企业或开一个商店,稍大一点,他就想雇工,就想"剥削"了;一个人手上有了点钱,他就想利滚利,也想"剥削"了.好像很难有几个例外.这岂不是说,很难有人是没有"剥削"本质的吗?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观点中,实践只是被看作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由此得出一种误解,即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只是一种与我们现实相分离的未来社会的遥远理想,从而导致现实当中忽视人、牺牲人的现象的发生.事实上,在马克思看来,实践首先不是作为一种工具,作为实现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的手段而存在,相反它本身就是价值尺度或标准.因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与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体现和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关注特定时期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生存状况就是体现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意会与言传是人面对以往经验及对未来事物的现象的思考和表达。人经由从事物的表象到事物本质的理解,需要把个人生活体验,以及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相对接,对事物的现象、本质、属性、价值进行筛选,找寻出其中的规律,再用"妥帖"的方式来表达。不难发现,名词性、动词性的属于比较易于"言传"的,而形容词性的(个体的感受)属于可"意会"而不大容易"言传"的。名词性的是能看到的事物,"言传"是为了回答"是什么",侧重于说明。例如:伞: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用  相似文献   

8.
魔术的实质手段就是障眼法,它用醒目的外表或道具引开观众的视线,进行暗箱操作,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小学数学中也有欺骗性很强的题目,如果你没有"火眼金睛"就不能揭穿它骗人的外表,从而看到它的本质.有许多同学往往会败在这类题下.  相似文献   

9.
"发现问题"需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考,要从着似没有关系的现象中找出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数量和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将这些联系或矛盾提炼出来.而所谓的"提出问题",是基于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将找到的联系或矛盾用数学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更具创新精神. 那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问,"会问"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这一命题中,"人"既可指整个人类或一个人群,也可以指"个人"。而环境,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即我们可以"遭遇"到的一切。因此,"环境"的最大项就是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内的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文学"和"现代文学",我们的观念过于单调和陈旧,这导致现代文学史被书写得纯粹而僵化、偏执和片面,大量的重要文学现象被排斥."取代"而不是"累加"是我们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因而文学史总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更替.我们的"历史"观还是非常传统的,"真实性"、"客观性"、"规律性"、"统一性"、"有机性"等还是我们的基本观念或信念.以这样一种"历史"观为基础,现代文学史似乎就是一部主题文学史,就是一部具有等级、秩序和层次的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规律史.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日的.从伦理道德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无论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政党,也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以至每个人对自身,都应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从教育教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位思考与处理问题,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变异学习理论,基于现象图式学,探索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理解、体验和思考.以事物或现象出现的原初状态为"基值",通过不同形式变换"基值"使学习者逐渐认识事物或现象本质的一种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前,很多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就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校外教学,由此而强调实践教学难以组织实施或让其流于形式.其实,以教学场所是否在校外评判是否实施了实践教学是不正确的,实践教学的本质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功能和本质要求、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前不久,"南京高考之痛"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讨论和深思。讨论和思考的结果,更坚定了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念和决心。因为,相对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地球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是有思想的,"反思"几乎成了本能.在人们"肚子"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脑袋"中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即对宇宙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穷根究底式的探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就要认识人作为智慧生命体的价值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自由自觉的劳动过程中,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使人自身充实而幸福.这就是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8.
有些人认为数学就是算,会算了就是学好数学了。实则不然,我们都知道,数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对思考成果的正确表达。一个真正学好数学的人,他(她)一定能用非常专业的数学语言或符号有序而清晰地表达数学的过程、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年洪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弈秋>,强调的就是为人为学必须"专心致志".回味洪先生的言教身教,我将要退休之际,才领悟到"志性"的真谛:洪先生在母语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一般人是难以企及的,老朋友们甚至称之为"洪宗礼现象".我一直思考:这当中的原由、本质是什么呢?是他的学识、智慧?  相似文献   

20.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说的都是"思"——"我思".帕斯卡尔说人的本质在"思",人因思考而有生活的意义;笛卡尔说人因"思"而存在,并以"思"证明自己的存在.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说的也是"思".人之所思,或对外物,或对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