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裂变——透视魏晋南朝之“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历史的、诗学的范畴,兴的发展在魏晋南朝时代出现了鲜明而活跃的多层裂变:从重“托讽”与“兴托”,到对兴的审美中介性、审美激情和审美包蕴性的认知与揭示,兴的涵义大大超过了秦汉时期的“比喻”与“象征”,而表现出显著的多功能性。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古代诗学的发展成熟过程,也显示了魏晋南朝承前启后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愉快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愉快教育强调教育目的与教育教学规律的完美结合;重视情感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关的欣赏;具有审美愉悦功能。通过情境教学、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能够使愉快教育的审美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认为“每一种艺作品,都是由一个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意图产生出来的”。这个观点隐含着二元论的倾向,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不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美的规律简言之就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最大程度地把握客体对象,同时最大程度地伸张人的主体自由性。因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美的规律的性质必然是统一的,而不是多样的。美的规律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实践的指导法则和要求。艺作品里意识形态性的强弱是依照美的规律的需要而增减的,而不能与审美性形成此起彼伏的对立面。阿尔都塞的观点在中国产生的不好影响应该被澄清。  相似文献   

4.
文艺之所以是文艺在于其不可动摇的审美品性,其包括审美性和思想性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文艺作品是审美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而文艺的商品性是文艺进入流通消费领域的相随结果。文艺品性和商品性分属审美和经济两个不同的范畴,从体现过程来看,文艺品性是本,商品性是末,因而在文艺活动中本末不应倒置。  相似文献   

5.
孟祥英 《教育艺术》2006,(8):50-51,36
汉字是一种美的文字,其美主要表现在:“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从汉字的审美性特征出发来观照语文教学,既可以比较到位地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格,又能较好地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境遇,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7.
徐静 《文教资料》2006,(36):90-91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生命线,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成功的班级活动有利于增强生生、师生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着眼于"美"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向"善"和"美"靠拢,同时让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从美的设计到美的形式、氛围与延续,做到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美的渗透,将助力颇具美感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实施,最终让集体中的学生感知美、体验美。  相似文献   

9.
徐静 《考试周刊》2007,(1):83-84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舞蹈专业可分为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国际标准舞六个专业,根据其差异性,专业舞蹈院校须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为培养本专业优秀的专业舞蹈人才提供科学的保证。基本功训练作为培养各类舞蹈专业人才的基础性训练,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强的教学特点,其中芭蕾基本功训练与各专业学科相互交融,具有科学的身体塑性功能,并可有效地训练腿部的灵活性、身体的稳定性与控制力、爆发力、弹跳力,提高旋转的重心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以山水风景为对旬的观赏审美活动,因此,1、游鉴风光要慢慢走。2、移点观赏方可见景。3、随宜曲折才能入佳境。4、月旦群芳不宜褒贬而须品其殊色。5、避尘嚣,享天籁,欣赏听觉美。6、导游辞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杨辉 《现代语文》2007,(7):91-93
“审美意识形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的重要议题,其中钱中文的《文学发展论》、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及王元骧的《文学原理》先后从各自的立场共同论证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给予了文学的审美性尤其是情感特质以充分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文学的审美性尤其是其情感因素,是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核。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审美是一种秉持间性姿态的审美活动,自我间性是生态审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自我间性审美尺度要求我们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在知行圆融、身心和乐、全面发展等方面型塑符合生态道德的理想人格,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朝着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美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接受美学层面来说,方言栏目的兴起,是受众文化审美接近性的需求、传统审美接近性的体现、地域审美接近性的表达和审美个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既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中的“意象”概念仅局限于文艺理论而没有成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美学范畴,古代的“意象”理论虽则解释了诸多文艺问题,但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和体系上的不完备。用现代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界定“意象”概念,研讨其本质特征及生成原因是很必要的,它不仅对完善古代“意象”理论有帮助,而且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也有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景雨 《现代语文》2006,(12):78-79
当代艺术乃至生活中浸渍功利色彩的强制性审美,导致审美漠视以致审美疲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存在严重分离倾向。我们更多地是把审美客体当作审美解剖对象,侧重于对审美对象的机件构造的理性分析,而忽视了审美客体潜含的情绪投入、人格折射、心理反光等流动的、丰满的、迷幻的东西,漠视了对审美对象的感性理解与情感投入。这种大众审美倾向同样投射到语本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长期以上层建筑性和意识形态性作为对文学的本质规定,与此相适应,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中政治型文论话语和认识型文论话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新时期以来,以朱光潜先生在1979年发表的<西方美学史·序言>为开端,在文艺理论领域内,对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不断地展开反思.伴随着这种反思的不断深入,各种审美型文论话语开始确立,长期占据学术舞台的政治型文论话语和认识型文论话语发生转型.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研究理论的大量引入,在新的语境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又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的范文组成。语文知识点的序列性、整体性、人文性及审美性就潜藏在一篇篇名作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在宏观上以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为着眼点,统筹教材中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在微观上,引导学生击发现每篇课文的语言美,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等内在美,使阅读训练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相比,进一百多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归结为当代性的追求。创新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笔者试从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化旨归及语文教育的审美性,探讨艺术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