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东北的林海》教案设计牡丹江市教育学院郑金枝,张秀荣,曹雅茹教学设想本课作为中国地理分论部分的第一课,是在学习了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简况的基础上,从祖国各区域的角度来认识东北部地区的地理状况。本课主要是掌握东北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林业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佳木斯市张淑贤,满小螺教学设想本课是中国地理分论第二单元的第二个重点课,主要讲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概况。教学目的:有三;一是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成因及其黄土高原的重要地形特征,二是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和改造利用的方法,并...  相似文献   

3.
本课的教育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复习地理分论各课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认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2.读图用图,掌握我国主要山脉、名山、大河分布概况,强化对山川形势的整体认识,为河流、气候的学习创造前提条件;3.讲述祖国壮丽山川,培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我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用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外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概况,详细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作用,分析了我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就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软件的编制与研究问题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大洲和大洋”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从本节开始 ,进入了世界地理知识的教学。本节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 ,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又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 ,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三、教学设计思想“大洲和大洋”从海陆轮廓讲起。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书上的地球卫星照片和课本插图来认识海陆轮廓…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的课前教学分析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可以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拟定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出教学的方法,尤其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小学地理最后一课《秦岭和淮河》不仅讲述有关秦岭和淮河的新知识,还总结本学期所讲中国地理知识和转入下学期教学的作用。因此上好这一课十分重要。本课用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握初中地理世界分区部分的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钟作慈按照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地理世界分论部分有两个重要变化。一个变化是教学内容的编排,从“大洲─—大区─—国家”的体系,变为以各大区地理概况为重点,适当介绍本地区一个或几个有...  相似文献   

9.
本课的教学任务-本课训练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课的作业设置。  相似文献   

10.
栾国艳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科学的评判,自觉形成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从小就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2.重点使学生懂得…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的内容。本课旨在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是动态变化的。这节课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活动引领,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会教学内容,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宽知识领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北京市地理学会和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地理室在全市联合举办了"遥感影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说课比赛活动,本课有幸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特等奖。此项活动旨在推动影像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在此课中,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悦老师借助遥感影像图展示给学生真实的地理环境,不仅引导学生探究、提炼、认识到了知识的价值,学习了地理的研究方法,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科特有的时空特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概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尝试,阐明其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在课堂实践中,以思维导图为核心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并配合其他媒体运用,构成了本课教学的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分析和探讨了思维导图对于构建学生的地理思维、加强记忆以及梳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为今后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课堂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说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高二上册第四课第一节第一框框题,它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是辩证法教学的落脚点之一,学好本课为理解全书的理论结构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本课内容承上启下,为教材下册人生观部分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上下册内容的“衔接点”。其次,说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本课难上!和我一样曾执教过本课的老师大都有此感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大,法学概念多,线索又复杂;二是由于教师法学知识大多储备不足,又无讲授这一内容的经历(以往教材无此内容),等等。本课教师执教的这一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其知难而进的创新勇气和教学智慧,实在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6.
Ⅰ."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学构想(人教版)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为将来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打下基础,让学生建立起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到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和分布,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并配多幅插图,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简析。本课为译林版小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本课安排了教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很自然引出了日常交际用语:Welcome back to school!Is everyone here to day?Where is he?In the teachers’office等。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学期第一节课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并掌握本课的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材的思考是历史教学设计的起点。学术积累推动教学逻辑的形成,助力教学设计创新。本课的核心设计围绕辽国开创、元朝发扬光大的二元制统治模式,其扩大和稳定了"中国"的统治秩序和疆域,突出了元朝通过行省制等制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秩序,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统一。同时,本课设计以地理地形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认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和统一,进而更形象生动地认识北方少数民族二元制模式及元朝大一统秩序。  相似文献   

19.
1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情境,形象地展示地理概况和地理要素的特征,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  相似文献   

20.
安永 《山东教育》2005,(28):26-26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如何让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重难点,教学时可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