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晋时,创作主体的才性问题普遍受人关注,但凝结为以"才"为核心的范畴集群是在唐以后.唐人的"尽才"思想以及圣人、风俗、天地"养才"的观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宋以后,因道与文的分途发展,文人的自尚宗趣与自觉独立,使得"才"的讨论脱开了政教束缚,走向更精细的境地.基于"才"的酝酿、发扬与呈现竭尽幽微与特殊,时人将兴趣更放在难以究诘的"天地养才"上,由此演成传统文论中主体理论与主体论范畴的极大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泽荣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爱国精神的诗歌与散文,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对他的文学范畴论、创作审美论、批评鉴赏论进行研究,可以完善东方文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3.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心"或"仁义之心"。良心以"好恶"迎拒事物,必缘境而显现为当下性的种种"端"。孟子举四端为例说明此"端"的逻辑内涵,但所谓"端",却并不局限于"四端"。人心诸"端"既非某种预设性的现成天赋道德情感,亦非某种由积习而成的经验性情感。"端"是人心作为"能、知"共属一体的原初存在方式,在具体境域中的一种当场性和缘构性的必然情态表现。它表明,人心不仅在理性上具有对仁义诸道德规定之"同然",而且在情感实存上内在真实地拥有这仁义,具有实现善之先天的才具。故孟子所谓性善,是一种具有存在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具某种可能性的向善。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网络招聘的广泛应用,人才的跳槽变得非常便捷和频繁。企业应该留住哪些人才以及如何去留住人才,这是许多企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构建出一套企业人才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对企业人才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分类,以便企业采用富有针对性的留才策略,去留住企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从"三才"理论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三才"的渊源关系,阐述了孙子的制胜观与"三才"内在机理的关联性,并从天地的空间观念、人与天地的依存关系以及"三才"和谐合一之道等方面论述了孙子"庙算"体系、攻防兼备的打击体系、"权胜"体系、"整体制胜"体系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孙子体系制胜观对现代战争以及战略谋划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法理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格律论、格式论、法度论、活法论、悟入论等,每一个诗法论的出现,都代表着一种进步。但这些都是诗内方法,最后人们更注意到“诗外功夫”,与诗内方法互相补充,从而丰富和超越了诗法理论史。  相似文献   

7.
从语义脚本、概念复合论等四大视角宏观勾勒认知领域幽默言语理论研究基本现状,同时也分析其中微观问题,认为幽默语义跃迁过程中隐含着被忽略的"释话"过程;而会话幽默中的共同心理预设实际上即是人们以知识结构的方式形成的趋同的社会心理默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的特质与中国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需要认真反思。其致命缺陷是“西化”导致的自我消解。实际上.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情采——言志缘情的情本体和讲究文采的辞本体;中国文论的主要特征是体验感悟的人文性;诗性呈现是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具有整体性、意象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创作论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未来的中国文论由文道论、文体论和文术论组成。文道论是中国文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从学理上回答中国文学的来源、特质等“道”的问题;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分支理论,重点研究中国文体的要素、嬗变等“学”的问题;文术论包括创作论和批评论.着重探讨“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著名词家、诗家、曲家和古文家徐士俊,成就斐然,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单从思想来看,具有明显的逞才炫奇的创作倾向。文章主要分析了徐士俊的赋文体、骈文体和散文体等三类作品表现出来的逞才炫奇的思想特征;并发现其创作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其细腻的情感、流畅的文笔以及广博的学识,使得其作品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通过学习杜甫,建构了自己的诗法理论,其要点是夺脱换骨。黄庭坚创此诗法理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黄庭坚的诗法理论被他的门徒奉为金科玉律,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的理论。历代都有诗话对它进行宣传、发扬,但随着江西诗派的发展,其诗法理论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后人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并给予批评和修正。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造的技巧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充满偶然性和个性化特征。技巧呈现为二个层次:意识到的技巧和意识不到的技巧。艺术技巧最重要的本质是空间的时间化,即把空间并存的存在变成时间先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中,要以旋律为中心来选择和声,而不是用传统的和声理论生硬地套用旋律从而被动地为旋律配置和声。为歌曲编配和声不同于四部和声的写作,它是织体型的,而不是声部的平稳与线条型。伴奏的和声所产生的听觉色彩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烘托旋律的情绪与艺术表现,因此,伴奏的和声选择与运用有着较大的灵活性。掌握针对伴奏所使用的各种实用型钢琴伴奏理论技巧,对快速提高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被许多高校选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讲读或参考教材,其影响力与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中篇对“太乙近天都”、“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仙掌月明孤影过”、“余自为谬人”、“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所作的注释仍有可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文艺批评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伴随着文艺理论的批评化这一发展趋势而出现的。哲学美学的衰落、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发展趋势使得文学批评更关注文本自身, 重视实证研究及文本分析,而由此导致的批评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反过来,这一变化又强化着上述研究趋势。文学文本理论的兴盛是理论批评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当代文坛“新历史主义”小说流派的叙述,主旨是消解社会性、消解意义,总的目的是解构历史。陈忠实《白鹿原》的叙述,主旨在于瓦解掉了权力话语具有决定论色彩的历史观,将历史的各因素看成一种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关系,偏重对历史的文化性阐发,并重构了历史过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属于曲学体系。他继承与发展了前人对戏曲创作要求的本色理论 ,在品评作家作品的过程与本身的创作实践中明确了对于戏曲创作的本色当行的要求 ,将本色理论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次 ,徐复祚十分强调戏曲创作的音律 ,特别是曲韵。作为传奇作家 ,他在用韵方面属于“《中原音韵》派”,但又并非一味死守《中原音韵》,体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客观要求。另外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还涉及到了叙事理论即文论的探讨 ,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阐发戏剧故事 ,注意到了戏剧的虚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提高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文学素养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课题。成人在幼儿文学的审美过程中存在着审美障碍,幼儿文学审美障碍的突破是提高幼儿文学审美能力的前提条件。幼儿文学的审美障碍包括语言认知审美障碍、心理认知审美障碍、思维认知审美障碍三个方面。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突破幼儿文学审美障碍,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文学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版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为了通过技巧使情感成为可以观看的形象,版画家创作版画时,其情感和技巧贯穿创作始终,情感是版画创作的灵魂,而技巧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有效的控制技巧的运用.使技巧完成情感的完美再现。当版画家在创作时心、手、眼能够和谐配合.即达到技巧与情感的平衡统一.就必然能够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分别阐释智商、情商、逆商、灵商、德商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五商与文艺创作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