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阅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碎片化、泛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媒体出版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新媒体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差异日益显现.电子音像产品曾在出版史上浓墨重彩,其“盘配书”产品也曾在传统数字向数字出版迈进初期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阅读方式的普及,传统的出版、印刷、发行方式受到了挑战,数字出版、网络发行、多元阅读等新兴方式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出版业。融合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就策划编辑如何做好融合出版工作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做好融合出版工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允杰 《今传媒》2009,(11):67-68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技术正在期刊出版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催生了多种新的传播模式,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数字环境下积极探索期刊的发展将是期刊人应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数字出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普及,新兴的数字出版启发了人们的无限创意,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改变,数字化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数字出版的良性运作,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特点,与其他行业一样,消费者直接主宰着数字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移动阅读时代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偏好以及对数字出版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出版用户体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用户在移动阅读中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洞察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结果】用户在移动阅读时代更注重阅读的便捷性和个性化,并对数字出版的互动性和视觉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结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出版的用户体验需求在不断变化,尤其强调阅读的便捷性、个性化、互动性和视觉效果,数字出版行业应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出版物的受众在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上各有侧重,阅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内容提供商不仅要及时解决不同用户终端的产品形态的多样性问题,更要做好数字产品的结构化和碎片化,甚至能够在线即时为个性用户提供数字内容的“私人定制”.这些需求如何实现?采用什么平台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马美 《编辑之友》2011,(7):28-30
随着以手机、电子阅读器、网络在线等为载体的数字阅读不断发展,人们惊呼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从事传统图书出版的业内人士,更是担忧数字出版对纸质出版的侵占与蚕食。从我国目前国民阅读调查来看,传统书业的确不容乐观。那么,当今图书出版业现状如何,造成图书阅读低迷的根源何在,传统出版是否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呢?一当今出版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在国外,阅读电子图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说在纽约,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校园里,无论是在上班途中还是用餐期间,随时随处都能见到拿着电子阅读器或手机看书的人,而开车的人也喜欢用电子阅读器来听小说或者其他类型的图书,甚至还有人使用这些设备听《圣经》.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在这不可阻挡的阅读新潮流的推动下,图书出版业正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变革. 一、阅读与出版的关系 人类对文字的创作活动和对阅读的需求使得出版活动获得诞生与发展,同时,出版活动的发展与壮大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阅读需求,扩大和普及了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9.
数字阅读时代,随着种种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读者可以随时实现阅读需求,图书的电子出版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因此,传统的书评也与"网络"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豆瓣网作为数字阅读的新兴网站,在国内网络书评界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书评网站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甚至为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出版物的受众在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上各有侧重,阅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内容提供商不仅要及时解决不同用户终端的产品形态的多样性问题,更要做好数字产品的结构化和碎片化,甚至能够在线即时为个性用户提供数字内容的"私人定制"。这些需求如何实现?采用什么平台和技术?无论采用何种平台和技术,对专业性图书出版社尤其是  相似文献   

11.
任娟 《出版与印刷》2017,(1):54-57,58
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传播,阅读社交网络成为数字出版时代数字化阅读的新应用。本文首先定义阅读社交网络的概念,探讨阅读社交网络的应用价值。其次,从目标用户、用户关系、产品定位以及功能服务等角度对国内外四家有代表性的阅读社交网络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基于阅读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依据分析结果,从学术和未来应用视角对我国阅读社交网络的研究给出了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渐饱和,以及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传统出版社纷纷试水数字出版领域,数字阅读运营商也在探索发展新模式.但是纵观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许多网站虽然早已上线,但是其内容仍然囿于“网络文学”的范畴,并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出版的全方位运营,数字出版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以豆瓣阅读这一专注于数字阅读的互联网产品为例,对其成功经验做出分析,进而探讨其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网络出版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文章从网络图书出版的定义入手,对网络出版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对策,研究网络图书出版的未来发展动向。网络出版是指作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将自己的作品或者他人的作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供给用户浏览、阅读和下载等行为活动。我国的网络图书出版开始于1995年,经历了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浪潮外部环境的推动,如今在出版业务中已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图书出版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出版的出版形态模式、出版流程以及  相似文献   

14.
张周 《采.写.编》2018,(1):152-153
伴随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儿童的阅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数字出版更使儿童书籍出版的结构转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面对传统出版方式转型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寻求适合少儿图书数字出版长期发展的策略,丰富图书出版的内容和形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少儿图书出版转型所面临的不利条件,并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一种依托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新型出版形态--电子数字出版.传统出版载体纸张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计算机、手机、MP4、MP5等都成了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载体.  相似文献   

16.
数字阅读时代提升用户阅读体验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编辑之友》2015,(12):19-22
与传统阅读相比,数字阅读是一种更加注重感官体验,更加强调主体能动性和互动性的新型阅读形式.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成为数字出版行业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关键.当下的数字出版行业存在的制作不够精良、信息整合与推送精确度不够、阅读资源互通性不足、用户参与度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数字出版行业应提升产品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打造专业化品牌、提高用户参与度,以期不断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做大做强数字阅读这一文化传播产业.  相似文献   

17.
《电子出版》2000,(12):22-22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高新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使印刷领域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信息传输得到迅速发展。一、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技术可归纳为1. 彩色桌面出版技术2. 数字打样技术3.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4. 在机直接制版印刷技术5. 数字印刷技术6. 计算机光盘出版技术二、目前的现状及规划设想 我国印刷工业技术及装备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高档彩色印刷还不能满足需求,中低档产品重复,生产效率低。我国印刷行业的发展应根据国情和企业的自身条件出发,制定有…  相似文献   

18.
大众消费类数字期刊的现有运作模式,与其用户移动化、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并重的需求不相匹配.超小型出版形态的小文件尺寸、清晰导航、小出版体量、滚动式页面等特征,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大众消费类数字期刊出版的新路径.大众消费类数字期刊超小型出版方式的发展需要在技术、平台、用户等方面打破困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游戏出版、互联网教育出版和互联网学术文献出版为主的数字出版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大力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渐饱和,以及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传统出版社纷纷试水数字出版领域,数字阅读运营商也在探索发展新模式。但是纵观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许多网站虽然早已上线,但是其内容仍然囿于"网络文学"的范畴,并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出版的全方位运营,数字出版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以豆瓣阅读这一专注于数字阅读的互联网产品为例,对其成功经验做出分析,进而探讨其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