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林兵 《湖北教育》2001,(19):22-23
  相似文献   

3.
4.
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各学科的教学现代化,已成为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就要在学科、教法、学生三者的关系上寻找适当的位置。是否要运用和怎样运用现代化手段就要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构、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的优化探讨,以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搞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想得最多的无非就是怎样教好中学语文课.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课,除了要有先进的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外,还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搞关系,理内容,说方法,做榜样.  相似文献   

8.
教学三题     
粱灶群 《师道》2003,(10):26-27
名字的故事给新班级上课,我精心设计了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名叫梁灶群(板书)。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名字有点特别和俗气,因为‘灶’字很少用作名字,使人想起农村做饭烧水的灶台,黑乎乎、脏兮兮的,很俗很土,猜想我定是农家妹子,而我的名字也一定跟迷信五行有关,大家猜得很有道理。我的确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名字也的确与五行有关。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火,火在灶里最常见,父亲相信他的话,让我用了这个名字。希望‘灶’字能给我带来平安和幸福。我以自己的名字写了一副对联:灶神烹佳肴立地,群民享美味为天。横幅是:尽职尽乐…  相似文献   

9.
10.
周新春 《学语文》2003,(4):55-55
我以为,实施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关键是优化教学目的的实施,实现部分与整体、理论与实践的协调一致;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除此,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群 《职教论坛》2003,(10):41-41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达到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现代教学理论也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呢?我认为:一、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职业中学语文学习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发展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  相似文献   

12.
13.
14.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方法的知识。”毛泽东同志也曾以“船”和“桥”来形象地说明方法的重要作用。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指出:“科学是依赖于方法的进步程度为推动力而前进的。”这都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教学必须定位于学生 新课程的理念在于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把教材当作一种凭借,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学会哪些文本知识。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定位于学生。课堂教学定位于学生,不是抛弃文本。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的感情与文本融为一体,心潮随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感情与人物的悲喜而共鸣。但这不是一堂课的终极目标,学习是为了应用,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本领,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读解理论认为,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存在两种式样的力的作用,一种是由文本的艺术水准、结构样态形成的力的式样,另一种是由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构成的力的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力在阅读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张力结构,当两种力的式样相互调节,达到异质同形(两种力的式样相似)时,便是成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就是两种式样的力的碰撞,其效果取决于两种力的式样相似程度。由于每个文本的结构样态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也不  相似文献   

17.
近3年来,新的语文教材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尚没有真正吃透新大纲的要求,没有真正把握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没有真正运用适宜新教材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教好新教材,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方法(即课堂操作)的根本改革是关键所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思考,姑且称之为"三多三少三重".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陷入“少慢差费”的怪圈中而不能自拔。本文试图找出语文教学陷入误区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认清学科特殊性”的教改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