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在各种上层建筑中,是与政治关系最密切的一部分。因此,新闻报道中需要较多地从政治角度着眼,对新闻内容进行一定的考虑,甚至在尚未下笔写稿时。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闻报道中的媒体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已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正处于由学术团体向行业协会的职能转变阶段,并将承担行业维权与自律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全国广电系统的协会面临的新课题。为配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职能转变和服务于各地方协会的需要,本刊从第二期开始,在《专题讲座》栏目,以连载的形式,刊发以“自律与维权”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共有六讲,分别是新闻报道中的记者自律、守法是新闻报道的底线、隐性采访中的守法问题、防止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防止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舆论监督中的记者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3.
陈君良 《中国出版》2012,(16):37-38
图书编辑的政治意识与其职业中的政治把关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与申报、审稿与编辑加工等环节,切实把握好几个比较重要的政治把关要点。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大代表、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一次在大同市演讲,内容为“官以民为天,以法治为天”。某报发了新闻,报道中将“法治”改成了“法制”。一字之差,吕先生很不满意,专门给编辑部打电话,次日报纸作了更正。新闻理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林帆也提到:“我在一篇文稿中两处提到‘法治’问题,见报时一律被改为‘法制’,不知是为何改动的。反正时下的媒体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也不足为怪了。然而,‘法治’与‘法制’,其间有联系但又有其截然不同的界定,不容混淆。”  相似文献   

5.
试论把关理论在精确新闻报道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的精确新闻报道的把关,主要体现在事后的把关,即对调查结果的把关,但是在精确新闻报道的操作中仅对这一环节予以把关是不够的,媒体的把关作用应该凸现在精确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本从报道的各个环节,即对调查公司的把关、对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把关到运用版面语言这四个步骤谈精确新闻报道的把关,以期改进精确新闻报道现状,达到报道的精确客观、真实可信之目标。  相似文献   

6.
传统意义上的精确新闻报道的把关,主要体现在事后的把关,即对调查结果的把关,但是在精确新闻报道的操作中仅对这一环节予以把关是不够的,媒体的把关作用应该凸现在精确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本文从报道的各个环节,即对调查公司的把关、对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把关到运用版面语言这四个步骤谈精确新闻报道的把关,以期改进精确新闻报道现状,达到报道的精确客观、真实可信之目标.  相似文献   

7.
所谓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它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负效应是相对正效应而言的。新闻报道对被报道的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就是新闻报道的负效应。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某单位或某人物时,由于种种原因,不仅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由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纠葛甚至官司,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分析起来,大致可归类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两类。有意识型的作者大都为专职新闻工作者或文学工作者。这类作者的文章所造成的负效应往往直接与被报道者的利益、声誉有关,报道的内容大都为名人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8.
经过去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新闻界许多同志都在思索自己应该接受的教训。我们编辑人员从自己的反思中警悟到这佯一点:包括总编辑在内的编辑把关是何等重要!编辑负责从制定报道计划、约稿、选稿、改稿到组织版面、制作合成、校对审查、出版的全过程,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10.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新闻报道亦然。新闻报道的规矩不仅指来自新闻基本规律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新闻政策法规的限制,也包含来自各部门行业法律条款的规定,这里所要谈及的新闻报道的法律法规意识是指涉后者,而不是指通常所强调的法制意识即如何有效地避免各种人格权的侵害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编辑记者所从事的新闻报道工作实质上是在向社会公众展示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学者认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伴随3G时代的到来,手机出版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契机,但与传统出版相比,手机出版的编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手机出版中存在的内容低俗、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让我们重新思考编辑作为"把关人"的角色责任。本文即针对手机出版中的编辑把关意识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手机出版编辑工作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电视新闻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过去许多人认为电视新闻既是事实报道,就不可能创新,记者也无需培养什么创新意识,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事物就完事了,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一看法是错误的。新闻是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精神文化产品。新闻作品以真实为生命,因此不能对新闻进行艺术加工,不然新闻就会失去新闻价值,也不会吸引电视观众,长期以往电视观众就会对电视媒体形象大打折扣,所以真  相似文献   

13.
14.
景明  贾洋洋 《新闻前哨》2007,(10):60-62
央视名嘴海霞在主播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时,面带微笑略有些激烈地问现场记者:"我看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的吗?"这一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声讨海霞,指责她在主持节目时,伤害了王家坝灾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新闻报道,无论是传递信息,发表言论,还是服务社会、教育受众均有“导”在其中。换句话说,新闻不离“导”,“导”在新闻中。一般说来,新闻报道中的“导”大致有如下类型。第一类是引导。通过新闻报道作用,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使人们产生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第二类是疏导。当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由于多种因素干扰,认识模糊,是非难分,思绪混乱时,通过新闻报道的作用,使其分清是非,明确认识;三是督导。所谓督导,也就是新闻舆论的监督与指导。通过新闻舆论的监督,促使人们该怎样,不该怎样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观察力强弱作为衡量记者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就要站在一定高度,注意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把握事物,力求在宏观和微观采访中及时捕捉住新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7.
孟令军 《新闻前哨》2010,(10):103-104
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在新闻学领域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接近群众、身临其境,而且要身到心到,感悟群众心声,感悟生活真谛,进而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和受众心理,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天波 《新闻窗》2011,(4):55-56
当前,电视传媒不断进行改革发展和资源整合,同时,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各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赢得更多观众,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各电视台纷纷通过内部改革进行节目创新,依靠自身实力的不断扩大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英国《泰晤士报》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  相似文献   

20.
侯利强 《青年记者》2007,(3):100-101
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新闻,记往往面临新闻源不固定、突发性强、采访难度大、时间紧等压力,很容易在细节处理上粗枝大叶、不求精细,也容易进行简单化、弱化处理。因此,在强调社会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大局、平等、服务等意识的同时,笔认为还要加强其求证意识、换位意识和延伸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