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璇 《文教资料》2011,(28):27-29
《长生殿》正反问句数量众多,主要是使用"可VP"句式和"VP否(无)"句式。"可VP"句式中,"可"的揣度副词的用法在《长生殿》中得以充分展示。"VP否"式的正反问句的继续使用,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VP不VP"正反问句中"VP"的多样化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2.
泗阳位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处于江淮方言与北方方言分界线的南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泗阳方言里既有其他北方方言的某些成分,又有江淮方言的特点。泗阳方言里有形式丰富的正反问句,了解方言里正反问句的构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方言的面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方言正反问句有"VP-neg-VP""VP-neg""K-VP"三种基本类型,诸类型在分布上错综复杂、层次叠加,很多方言有几种形式"并存"现象。这些"并存"形式历史上可能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演变,最终形成共时平面上"并存消长"态势。  相似文献   

4.
彝语正反问句有着丰富的形式,可以采用直接重叠、肯定否定重叠、肯定否定重叠中间加语气词三种形式,可以重叠主要成分、也可以重叠附加成分,对双音节词进行重叠时既可以重叠前一音节,也可以重叠后一音节。与汉语正反问句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较多的民族语言特色,虽然自身有方言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在定量的基础上对“二拍”中的选择问句形式进行了简单描写分析,展现了“二拍”时期正反选择问句和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二拍”选择问句中真性问句和假性问句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明代口语反复问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金坛话一般指金坛原住民所说的本地话,它分布于方言成分复杂的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地带。与普通话相比,金坛话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从疑问词到语气词,皆有鲜明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考察陕北绥德话的"是不是VP"问句。具体分析了"是不是VP"问句中的语意倾向,梳理了该句型的历史发展线索,进一步确定了该句型应该归属于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9.
10.
九江话里的反复问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江话中的反复问句是由谓词加语气词构成的,它所常用的语气词无论是从语音分析还是从语文组合来看,都可以看作是否定副词与语气词的合音形式。这在现代汉语中是很独特的现象,该文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看法是《诗经》中没有一言句式,对于这一说法古代和近代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通过对《缁衣》和《蘀兮》、《丰》、《东方之日》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看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自然观。在孔子的观念中自然界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论语》中的自然观有许多理性因素和人格化的特点,通过孔子对待自然事物的方式和他对自然事物的感悟,人们可以从自然观的角度解读"仁""礼""德""理"这些概念的内涵。《论语》中体现的自然观是多元的,这是早期儒家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教学是产生于欧洲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地方性院校实施任务型教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认清其利弊将有助于我们明智地利用它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楚简帛有“可”、“可以”、“能”等助动词,共计15个,除“愿”、“当”、“宜”、“可得”外,其它助动词皆有各种否定句式出现。但“愿”、“当”、“宜”、“可得”的否定句式在其他先秦文献中可见,句式种类也趋近成熟。根据否定词出现的位置,楚简帛助动词的否定句式可分为前附否定、后附否定和双重否定三类,它与肯定句在语法结构、意义和使用频率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此外,否定句的否定语义不限于助动词,在句子层面上亦构成否定,具有跨层级性。  相似文献   

15.
林晓冰  柳伟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19-121
应用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和理解与解释理论,可以获得对严复的"信"的翻译标准的更深层解读。"信"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文本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理解无法克服历史的局限性,绝对的文本理解是不存在的。理解的相对性决定了"信"的标准的相对性。"信"的相对性不否认"信"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受体B前出现量词“个”可以表示“不定指”,但这并不能概括其所有的 “个”字功能。“把”字句受体B前的“个”还存有何种别样功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从”的意义,应该是凤姐对贾母与王夫人的顺从或对上的顺从。这一特征在整部《红楼梦》中几乎无处不在。“二令”的意义,当然是指凤姐对下的使令。与第一点一样,这一点也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三人木”的意义其实极为清晰,人木合一,休也。不过这里的休并不是凤姐被贾琏休弃,前已论及,贾琏根本没有休妻的必要。“休”乃是万事皆休的意思。与休妻没有半点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反问反问句中谓词的类及其形容词性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反问句 ,它主要运用于口语语体中 ,在抒情议论文体中很少见到。一方面 ,出现于这种反问句中的谓词呈形容词渐增的趋势 ,另一方面这种句式也处于发展中 ,这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地方方言作为我们最早习得的语言,它对其他语言的语音习得都会有干扰。四川方言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即采用调查问卷和录音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四川方言与英语“标准发音”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根据录音对比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参考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