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2009年以来SCI收录我国理科期刊的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重点针对其基金资助情况、论文被引频次以及作者机构数量给出基金重复资助论文的科学定义,以期发现我国目前基金项目资助的规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国家科技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范管理基金重复资助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俞征鹿  马峥  郭红  王娜  贾佳 《情报杂志》2013,(4):1-5,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主要的科技资助渠道。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和SCI数据库为基础,从机构、地区、学科、高端论文和零被引率等角度对四类计划或基金项目论文产出和影响力水平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研究了科技投入和论文产出的时间关系。研究发现,项目资助产出论文质量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合著水平较低;从立项到论文产出成果达到高峰需要经历4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等6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3年刊载的基金项目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对基金论文的数量、资助来源、资助类型、地域与机构分布、作者合著等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基金论文发表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从基金论文的角度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为科学评价期刊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量学方法,以2008—2015年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引文数据库为依据,从学科分布、机构分布、高被引论文及ESI学科分析等视角下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及影响力水平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发表论文的情况揭示省自然科学基金这8年来的资助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广东省基础研究工作的合理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7-2013年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在2008—2013年间ISI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杰青基金项目的论文产出超过或者正在赶超国际相应学科的基线论文影响力,基本代表了我国较高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我国杰青基金项目团队发表的论文数与被一定数量项目资助的论文数占该学部杰青基金项目所有发表论文数的比例之间存在对数正态分布关系;当论文受到一定规模的项目资助时,论文的影响力相对较高,但论文受项目资助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论文的被引数增加;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对论文影响力的提高有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科研管理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新增加的基金项目检索功能,首次考察了全球主要论文发表国家的科学基金论文资助情况。各国科学基金对论文的资助比例普遍在12%至15%之间,中国的基金论文资助比例为24.43%。各国基金论文的篇均基金数量均在2.49以上,中国的篇均基金数量为2.97。进一步考察了中国不同基金管理部门和主要基金项目对论文的共同资助情况,发现目前中国科学基金对论文的重复资助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国家基金论文生产力发展水平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科学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权威期刊刊载的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往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制高点.以1998-2007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科学、科学研究"类期刊中的国家基金论文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科学学国家基金论文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计量学研究,分析揭示科学学国家基金论文的期刊分析、研究热点、生产模式、发展趋势、核心作者及主要阵地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技论文基金项目标注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提高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已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点。各学科领域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普遍具有方法先进、学术水平高、研究深入等特点,组织刊发基金论文已成为提高期刊学术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基金论文比率也成为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得到迅猛发展。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的科研产出能力也得到迅速提高,国家对科研的资助大大加强,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基金项目产出论文数量成倍提高。据统计,许多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例达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正是由于科技期刊对基金项目数量的追求及基金产小论文在评审和刊登中受到的一些“优待”,可能对基金项目标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在6种知名农业大学学报中随机各选取2005年出版的2期作为样本,对其基金项目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基金项目的规范标注和基金项目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2011年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数量、年代分布、使用语种、文献类型、学科范围、合作国家与合作机构、论文资助来源、出版物来源和论文标题等方面,分析近十年其科研论文相关信息,为学校科研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基金论文率、资助基金级别、论文主题、合著率、合作度、发文机构、作者所在区域和作者职称学位等角度,对2006-2008年《情报科学》所载基金资助论文进行定量分析,以持续了解该刊的基金论文状况,科学评价该刊的情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空间科学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客观呈现世界空间科技能力布局现状,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空间科学任务产出进行了定量评估,全面描绘了国际空间科学领域聚焦重大基础和前沿问题蓬勃发展的整体趋势,并通过大量客观数据揭示中国空间科学研究有基础、有潜力、快速发展的整体态势,同时指出中国空间科学任务严重缺失、尚需全面规划大力发展的现状,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情报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钱三强对科学学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推动成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学术刊物及学科学位建设,促成科学学在中国的建制化。他重视科学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规范和创新,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理论,促成了科学学在中国的规范化和理论化。"文革"后,中国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而是全方位的进步。著名科学家在这一时期的软科学转向,既是个人兴趣的使然,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周华东  王海燕  郝君超 《科学学研究》2012,30(11):1601-1606
长期以来,科学政策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导致科学政策的决策过程缺乏有效支撑。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2005年开始,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科学政策研究的学科发展与建设。在美国及国际学界积极响应和参与下,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5月《科学政策学手册》正式发布。该文基于对美国科学政策学的建设工作的解读,介绍了科学政策学的建设过程和科学政策学的主要内容,探讨了美国积极推进科学政策学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了提升我国决策科学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学类元研究包括通常意义的科学学元研究、科学史元研究、科学哲学元研究。1979—2008年,中国的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在起伏中呈现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表明,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在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一半以上的第一作者是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所有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36~40岁,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41~45岁,61~65岁的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也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6.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学学在中国体制化前的有关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提出对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看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等对科学的组织推动作用,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科学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引领作用。“十四五”时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亟待深化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战略定位的认识。文章梳理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导向的阶段演进,分析了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趋势特征,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策源全面创新、培育创新人才、联接高效体系、引领开放创新、塑造科学文化和示范深化改革等6个方面的功能定位,为系统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独特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美国政府于2005年提出发展科技政策方法论(Sci-ence of Science Policy,SoSP)的倡议,将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成为美国政府"基于证据的决策系统"的重要举措,并从微观、宏观和国家战略需求层面提出SoSP关注的十大问题。由于科技政策的制定依据涉及面很广,而美国提出的SoSP三个层面的研究主题只涉及科技政策依据的一部分,拟定的十个问题逻辑关系并不系统、清晰,同时有相当部分研究问题是基于美国国情的。因此,对于SoSP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进行梳理。本文围绕知识创新过程,首先在宏观层面对基于知识创新过程的SoSP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进而通过构建知识创新过程模型深入到其内部分析SoSP在各个模块的研究内容,对SoSP的系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以情报学关于智库研究为对象,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发现情报学在智库研究领域的不足,以此为基础,为情报学智库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借鉴。[方法/过程]以CNK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刊载的2006-2015年以智库主题的研究论文和智库的情报学科研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发文量、关键词词频和立项数等统计分析,阐明情报学视角下的智库研究关注的领域,指出情报学研究的局限,进而探究情报学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情报学对智库研究重视度不断提升,阐述了当前研究主要关注方向,发现智库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化的领域,指出情报学智库研究的未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