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记编辑子仲     
子仲博览群书,看似散淡的人生态度背后,有着对人生世相,对学术文化的深切关怀,有着作为编辑的文化使命感。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仁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  相似文献   

2.
冯仑 《青年记者》2007,(9):78-78
读书可以怡情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他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的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什么书啊?——读书的带头大哥子仲兄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每天上午,在文科编辑室埋头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  相似文献   

4.
《禁锢与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蓦然回首丛书”中的一种)一书,虽然只有15万字,但我却看了很长时间,原因是其中的错误太多了,令人不能卒读。且不说书的内容,单它那文字和知识性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16):68-68
★《论语今读》 李泽厚 三联书店 2004年3月 定价:38.6元 本书为著名哲学家李泽厚 上个世纪90年代客居美国时 所作。儒学在构筑汉族文化心 理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 书从考察《论语》的成书入手,进而分析《论语》一书所反映的价值观,从今人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这本儒学集大成之作。★《一路走来一路读》林达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 定价:31.9元 在“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和《带一本书去巴黎》畅销之后,林达又新推出一本关于美国和欧洲  相似文献   

6.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倡读书要“从薄到厚”,然后再“从厚到薄”。读一本书,一深入下去,就会发现涉及的问题相当多,这样,越读就越“厚”了,大大超过书页上陈述文字的容量。一旦经过冥思苦想,弄清了问题的原委、相互联系,从庞杂纷繁的材料中找出主线,提纲挈领地把握住全书的内容,这时,书就从“厚”返回到“薄”。  相似文献   

7.
1979年我考上外国文学研究生,导师对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看你的简历,出生工人家庭,大学读的是政治系,你怎么喜欢上外国文学,又从哪里接触到那么多世界文学名著呢?想想我还真与书有不解之缘呢。小时候我们家没有书,我的父母的全部精神财富是一部1953年出版的《学文化字典》。但我有一个长我四岁的哥哥,他和邻居家的男孩喜欢打扑克牌赌书,我最初看的书是他赢来的。就像涨潮落潮一样,赌赢了,我们家箱箱柜柜都塞满了书;赌输了,家里连片书页都看不到。哥哥赌的书,大多是文学作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07,(2):10-10
书“看”烦了,可以上网“听”书。电脑报集团在书市上将大力推广可集看、听、资料检索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读趣网。  相似文献   

9.
编辑子仲     
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形容办公桌三面堆砌书稿,像书城)里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人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印象最深的是子仲谈到几本孙犁写的读书小品  相似文献   

10.
首先声明,时尚文章中所称“必读”、“不得不读”之类字眼,朋友们最好别从其本来意义上去看,顶多当作“隆重推荐”、“吐血推荐”(网上常见语)的同义词即可。下面的推荐之语不必太当真,只当春风过耳可矣。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林“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又有“幽默大师”之称。这部书写成于1937年,英文原名《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已印行40余版。从这部书中可以看一下有情有趣的男人是如何解读中国文化的。这部书与《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My People)可谓中国文化“入世”的先驱之作。他的随笔作品以至演讲文字都颇值得一读。李敖《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  相似文献   

11.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说,游说大人物,先得在心里藐视他们,别看他们高高在上的有多了不起。笔者斗胆套用孟夫子这句话,曰:读大师,勿畏之。——读大师的书,不必自卑而畏葸。  相似文献   

12.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3):89-91
读书有很多惬意的时候,比如清茶一杯,柔灯一盏,比如花前月下,看史观人,又比如因书结缘,以书会友……大抵读书之乐,并不仅仅在于"读"这一动作,而有许多书里书外的人缘书情,于是也就有了"书文化"之说.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与<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共同主编的"开卷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高张"书文化"之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策划问世的一套好书.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有价值的书。对于读什么样的书我一直是很苛刻的。我不是一个伟大的读者,但我始终希望能通过读一本好书能读出一个伟大的、我欣赏的作者。20年来我一直和创意策划在一起,喜欢奥美的老板奥格威的书,他能给我的创意指路,喜欢叶茂中这厮的书,他能给我策划洗脑,现在我迷恋上看佘贤君  相似文献   

15.
沓·叠错例:来人走后,老孟发现沙发上有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叠子百元面值的钞票。辨析:这里的“叠”应为“沓”。“沓”是个多音字,读tà时指多而重复,如纷至沓来、杂沓等;读dá时用作量词,用于指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的东西,后面通常缀以“儿”或“子”,如  相似文献   

16.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的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有的书读多少遍都觉得没有读透,有的人也是这样,会让你觉得读她千遍也不厌倦。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一本书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正演员出书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演员出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除了展示全能,更多是为了拉拢人气,或者演员迟暮之后的孤寂过往,也或者是演员正在历经的潜规则故事,而这些正是当前混乱现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作品。读者有时候看的不是书,看的是演员的人气和面子;读的不是演员的书,而是读演员的私生活怎么过。  相似文献   

18.
读励志的书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除了读自己专业的书外,还应读些什么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读励志的书!我所指的励志书,不是如何在职场获得成功等成功学方面的书,这些书里干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上半期,我还在念大学,夜晚在图书馆,无论得看多少必读书、参考书,边上总要放几册黄裳的散文随笔集:《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等。大部头的书读累时,就随手翻翻它们,深感愉快。这些书的装帧设计多么美丽,像《榆下说书》,小32开本,封面选  相似文献   

20.
王郁 《新闻实践》2003,(9):28-31
初闻有《走进美国大报》一书是在今年5月初。报社新上任的副老总对我们说,你们应该去找来看看,里面讲了很多办报的先进理念。我都看了,你们不看怎么行?赶紧去找。跑了杭州的几家新华书店,没有!心里不禁窃喜:大部头的新闻著作见得多了,每每读得头昏脑胀,此书不读也罢。不想读,却偏要你读。那天,路过体育场路上的"晓风书屋",照例忍不住踱进去,一眼就看见书架上躺着这本《走进美国大报》。书价不低,要56元。书店女老板小朱是熟人,开口就说"给你打75折"。既如此,不买不行,遂掏钱、携书回家。没想,一读却读上了瘾,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