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宏 《小学语文》2011,(7):68-69
一年级上册的期末试卷中有这样—道阅读题: 冰花 童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莹的冰花。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相似文献   

2.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也许会一直争论下去。我常常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让鸡生更多的蛋,让蛋孵出更多的小鸡……  相似文献   

3.
我是坚决赞成改革的,不改革,社会就没有进步。但是,那些有改革之名却无改革之实的“改革”,客观上损害了老实人和实实在在干事业的人的利益,对于这种“改革”,我是深感忧虑的。近来,鉴于过去职称问题上的一些弊端,有些地方实行了职称评聘分开的做法。如有的地方是这样改革的:校长由教育部门和党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材料的应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在中学里对于化学材料的研究总是停留在研究其性质及应用上。为此,笔者想从化学材料学的角度谈一谈自己对教书育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看了《幼儿教育》1996年第3期《传呼机小议》一文后,感触很深,引起了我的一番联想。这里我也来说几句。该文中指出的现象,在我们这儿也曾发生过。一天,一个正在组织活动的幼儿园教  相似文献   

6.
活动课有学科内的活动课和学科型的活动课之分.学科内的活动课是各个学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接受到的课堂知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习惯,同时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产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从字说开去     
近来研读史料,笔者对中国历史上与翻译名称相关的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通过翻查古汉语字典里以"本""出""译""翻"的定义角度来初步探讨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9.
<正>自古以来,孔融让梨多被人们拿来诠释谦让之美。可也有人不以为然。一位小学生在网络上批判了孔融让梨的做法,引起了热议。究竟谁对谁错?其实,谁都没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孔融做到了孝悌和谦让,这并没错,为什么却有人说他有错呢?美国的孩子认为,孔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他人,剥夺了他人表达想法的权利和他人表现的机会,他的做法压抑了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故事。一个农夫在地里挖得一尊古铜佛,一个古董商见了,答应用高价收买。双方商定次日成交。农夫万没想到这具铜锈斑斓的破玩意这么值钱,激动之余,他又是洗又是擦。第二天,古董商看着这面目一新,铮光发亮的佛像,苦笑着摇头走了。  相似文献   

11.
裴爱君 《甘肃教育》2009,(19):16-16
“自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或课外自己学习。”既然是自己学习,就应无人讲授,更不应当受学校或教师的操控。学生在课外时间,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当天还需要补充、思考、提升的问题等自己学习。这段时间,不仅仅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word说开去     
单词word看似普通,其主要解释为"单词、消息"等。下列词语中包含了该单词,你知道它们的确切意思吗?learn some new words学一些新单词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又将拉开帷幕,新老评委们又将披挂上阵。对以往几届歌手的评委工作,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大多数观众的共同呼声是:给评委打分!本刊以极大兴趣关注着本届比赛,特刊发一组专题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赛前赛后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只遭到所有人冷眼的丑小鸭,被抛弃了。经过无数挫折,它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于是得到的不再是冷眼,而是所有人的恭维。为什么丑小鸭会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呢?最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众不同。每只火鸡都是那么丑,但在火鸡群里,谁也不会嫌弃谁,谁也不会被驱逐。如果有一天火鸡群中出现了一只美丽的孔雀,那么它一定会遭到围攻。  相似文献   

15.
从问路说开去朱孝平邮局的位置是人人都知道的,天晓得你连东南西北都还没分清。其四,语言表述错误,这种情况最为多见。“前面第三条路口”实际上是第四条,“向左拐”根本就是该是向右拐,如此等等,能找到目的地倒是怪事。其五,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走。这原本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16.
17.
自2012年新春佳节到阳春三月,“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已经展出了整整3个月。每日近千人的观众量,可谓难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这块园地里,我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每次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有新的感受。这次教读,竟联想到近几年来从事语文教学中生出的一块心病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堂上的读书声渐渐少了。无论校内校外,可以说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经笔者调查,现在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上个月,接到千里之外一位年轻校长的来信。她说,两位教五年级的老师因批阅造句争吵起来,她也拿不定准主意,让我帮忙参谋一下。 那次考试,卷面上有用“一……就……”造句的题。 五(一)班学生的造句,大都写得简短: 课上,老师一讲题,我就专心听。 回家,一放下书包,我就做功课。 五(二)班学生的造句,内容很少雷同: 晚上,妈妈一关电视机,爸爸就打开台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0年9月号上发表了平罗城关二小龚丽萍的文章,笔者读后颇有感触。不知教师从何时开始上课必持教案本,沿袭至今,竟无人敢言改革。笔者敬佩“课本教案”的提法,也深为贵刊举办这一问题的讨论为之感动。古代大臣上朝言事议政,往往都持一笏板,那是为了记录所言之事,相当于今天的记事本。可后来,逐渐形成了规矩,尽管上面不写一字,上朝必须持笏板,否则,就没有说话的份儿。笏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成了大臣手中的摆设。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备课不等于在教案本上写教案,一个没有在教案本上写教案的教师不等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