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范长江新闻奖评选委员会于7月27日至29日举行会议。对全疆各新闻单位推荐的参评人选及其作品经过比较、筛选和热烈讨论,最后按分配名额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两位记者参加国范长江新闻奖评选。 范长江新闻奖是由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最高奖。评奖范围和对象为国家正式批准公开刊播的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单位工作的记者,并要连续从事记者工作10年以上、年龄在50周岁以内者。这次评奖目的在于表彰和鼓励新闻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学习和继承长江同志献身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评委会认为这次通过的新疆广播电台主任记者阿不力孜·阿不都热衣木和新疆日报主任记者艾民都符合参评要求。阿不力孜·阿不都热衣木是一  相似文献   

2.
“范长江精神”就是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与人民大众情同手足、血肉相连的精神。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是以“范长江精神”为坐标的党的新闻事业的生命线不但不能丢弃,而且要大力弘扬。联系当前抗震救灾中大批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所表现出的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面貌,更加说明了大力弘扬“范长江精神”的必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学习范长江 研究范长江———纪念范长江90诞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是范长江同志90 诞辰,家乡人民深情地怀念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范长江以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身份跨进新闻战线,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范长江同志当年不顾路途艰险, 深入实际采访,忠实于客观事实,尽管他还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但他对红军行动的分析是那样准确,以致共产党人都感到惊讶。周总理曾说过,只有忠实于事实,才有可能忠实于真理。忠实于事实是认识真理、揭示真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今天纪念范长江同志,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学习他深入实际采访,忠实于客观事实。这一条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不管科学技术怎样飞速进步,不管社会怎样日新月异变化,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这个基本素养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相似文献   

4.
范长江     
《新闻记者》2012,(10):98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范长江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代表作为其担任《大公报》通讯记者时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他还曾担任过《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凡是经常上书店、看电视和阅读报纸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朱德庸,他是"涩女郎"的"丈夫"、"粉红女郎"的"情人"、"绝对小孩"的"父亲",是所有人生活里严苛的老师、尖刻的朋友和处处过不去的死敌.但朱德庸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远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6.
邓平祥 《报林求索》2009,(10):53-55
<正>贾世泉在他个人画集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油画把一个个安宁或嘈杂的瞬间凝固在画布上,我描绘的风景不是一般的景物,那是在大自然中采撷的与自己心息相通的符号。"这一段表白确切地说出了他油画作品中两个系列的精神内涵,使得画家的作品获得了某种现当代性。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家庭教育、复杂的社会环境、急剧的民族危机是李宗仁抗战精神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国家沦陷、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李宗仁挺身而出、坚决抗战,形成了其独有的抗战精神。其抗战精神主要表征为力主坚决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信抗战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持全面抗战的务实主义精神。这些抗战精神升华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彰显了全国军民团结抗战的民族凝聚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春和 《新闻世界》2010,(10):92-93
范长江是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被称为记者的楷模。本文分析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对待新闻的客观性和团结人的精神。希望以他对祖国、人民和自己的事业的热情,对新闻和历史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鼓励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能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9.
陈默  唐祖论 《传媒》2000,(11):45
去年10月。是《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诞辰90年周年纪念日。那天,经徐开垒学长的引荐,我们有幸拜访了冯英子老先生。他是抗战期间和范长江生死与共、情如兄弟的历史见证人。冯英老虽已年届耄耋,但依然精神矍铄。记忆清晰。说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他仍是那样的情不自禁…… 长江来电邀我共甘苦  相似文献   

10.
沈钧儒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著名的法学家。范长江生前是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是新闻界的老前辈。沈钧儒的爱女、范长江的夫人沈谱女士,近日披露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时是在抗战的武汉,范长江是  相似文献   

11.
(一)范长江(1909年~1970年),四川内江人,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他早年就读于北大哲学系,1933年开始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写稿,1934年成为《大公报》撰稿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1938年他在汉口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42年后曾任新四军苏皖鲁边区新闻学校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总编辑等职。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惨遭迫害,1970年10月23日,死于河南省确山县,年仅61岁。他含恨离去了!但却给中国新闻事…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记者,我敬仰范长江;作为内蒙古人。我神往巴山蜀水。因着范长江的名字,伴着深深的仰慕,我踏上了追寻之旅、荣誉之旅。当我从草原飞抵成都,沿成渝高速驱车前行,心中的内江用浪花和诗化的斑斓。把我迎进了范长江故乡温情的怀抱。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15.
据中华新闻报消息金桂飘香的秋日,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英才范长江家乡的四川省内江市,漾溢出缕缕缅怀前辈的情思。IO月15日,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市记协联合举办了“纪念范长江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来自全市的宣传思想战线,新闻传播单位的人员聚集一堂,追忆、缅怀、座谈、畅叙范长江同志的光辉业绩。范长江家乡的新闻界人士在纪念座谈会上一致表示,当今缅怀和重温范长江的业绩,就是要学习他热爱新闻事业、勤奋敬业、勇于实践的精神,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采写生动、鲜活、准确的新闻报道,对党对…  相似文献   

16.
范长江初涉新闻界是在1933年到1934年前后。他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给报刊投稿,最初是为了补贴半工半读的生活;以后他参加抗日学生慰问团和后援会的社会活动,也常给报馆写稿,报道有关的情况,借以做救亡宣传工作。此时的范长江经过数年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磨炼,已比过去成熟多了。他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做人准则,使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水准。信手翻阅他这一时期的校园通讯,即可见其思路之清晰和文笔之畅达。他写人物,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漫画人像,形神兼备,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17.
范小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爱笑的小江看起来和同龄的其他女孩子没什么不同。但是,从家庭背景来说,小江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因为她的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报刊活动家,范长江先生。无论在中国新闻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范长江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到范长江新闻奖:从25岁深入中国西北地区采访到后来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先生那令同行无比羡慕的新闻采访写作才能,以民族危亡为己  相似文献   

18.
创建和领导华中分社 1942年9月,新华社华中分社在江苏阜宁成立,与当时的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报<新华报>同属一个机构,刚从沦陷区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范长江被任命为分社和报社社长.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第十二个记者节,这里发表《范长江与河南》一文,以资纪念。——编者河南确山境内群峰竞高,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1921年这里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杨靖宇等共产党人在确山领导了农民暴动和1927年刘店秋收起义。确山竹沟还是中共鄂豫边区委、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抗日名将彭雪枫1937年在竹沟创办《拂晓报》,并率领新四军抗日游击支队开往豫皖敌后战场。  相似文献   

20.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庆同新华日报的关系至为密切,是两个并肩作战的兄弟单位,共同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到底,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行径而斗争。在重庆,长江同志还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领导人。“青记”在“陪都”团结了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做了种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抗战的新闻报道,或至少取客观、中立的地位。长江同志在重庆期间,还进行了极其广泛而频繁的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在新闻、文化、学术各界里及其他上层社会人士中,做了大量的有益于抗战,有益于进步的工作。当时,虽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