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争议性事件,是由社会生活中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触发,引起社会参与,牵出广泛争议或质疑,形成争议场的热点事件和问题。社会中的争议性事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纵观近年来出现的影响较大的争议性事件,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公共事件类,议题  相似文献   

2.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考察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一个最佳场域。争议性新闻事件由于其自身的争议性,势必引发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因此,新闻媒体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组合方式或日框架来磨合信息,进而以何种新闻图景呈现事实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家媒体的报道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框架理论,探讨媒体是如何设置新闻框架、再现这场争议,进而影响或引导公众对争议性事件认知的。  相似文献   

3.
陈刚 《今传媒》2009,(11):23-25
从上世纪80年代关于"大学生张华舍身救掏粪工人"引发伞国关于生命价值的争议与讨论到近几年引发全社会广泛参与讨论的"许霆案"、"先跑教师事件"以及近期的"梁丽300万金饰案"等,争议性新闻事件一直是大众传媒报道的主题和热点领域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诸如"天津彭宇案"这样的争议性新闻事件不断出现。这样的事件大都会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议论,已经成为新闻媒体须要涉及报道的领域。那么,如何做好争议性新闻的报道呢?新闻事件与媒体本身不应双方唱着"独角戏",媒体应该在争议事件中把握好自身定位于哪种立场。新闻媒体尤其是新闻舆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扮演着社会公共领域的构建者、组织者、评论者、伸张正义者等重要角色。做好争议性报道,首先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应始终保持着"把关人"这种身份来定位自己,绝对不能让媒体在争议新闻事件中定位的角色出现偏颇。  相似文献   

5.
沈爱君 《今传媒》2016,(2):45-47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一直都是媒介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争议性事件、框架理论等概念的梳理,从传统媒介理论如议程设置理论、编码—解码理论视角出发,分别讨论了争议性事件报道中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呈现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必要性和相应的互动策略,从而为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提供理论参考和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日益嵌入我们的生活,其关于新兴和争议性科学的报道也影响着我们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韩春雨事件"自2016年5月以来持续发酵,本文将以澎湃新闻客户端关于"韩春雨事件"的报道为个案,探讨新媒体关于争议性科学的报道方式和策略。本文研究发现,新媒体新兴和争议性科学的报道偏向于"重报道,轻科学"以及科技报道的新闻价值让位于娱乐价值。假如要改变这种现状,首要的是加强新媒体科技记者的专业素养,其次需要规范新媒体组织自身的运营,缩小受众的兴趣、需求与报道内容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茶水发炎”事件本是一则地方性新闻,但刚推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事件在体现我国当前媒体、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斌  陈勃 《编辑之友》2016,(8):58-61
自新华网对2013年十大年度“反转新闻”进行盘点以来, “反转新闻”引起了业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同那些重大的、正能量的新闻相比,频频热演的“新闻反转剧”似乎有时更让公众“津津乐道”.所以,基于其不同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特性,研究“反转新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入手,在分析“反转新闻”成因的基础上,从立法、媒体和记者三个角度分析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4,(4):39-39
争议性新闻事实是指能够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广泛争议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0.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的新闻事件很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进而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舆论焦点,甚至引发大规模社会运动,影响整个国家建设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有的新闻事件却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类似的新闻事件,在此国家足以引起群情激奋乃至社会骚乱,而到了彼国家往往只有网络上零星的反对声音.本文试从舆论生成机制上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某奶粉”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瑰 《新闻记者》2008,(11):70-70
三鹿"毒奶粉"事件自大面积爆发以来,引起全社会的震惊与关注.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一场全社会范围内的信任危机.如果没有这些媒体的关注、质疑,三鹿"毒奶粉"事件也许不会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最终推进问题的解决.至少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引起巨大的反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众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争议是公共争议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和"刘翔伤退"事件为例,分析这两大争议中媒体的不同报道偏向,探讨媒体对争议性议题的标签式呈现,指出体育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是体育争议的核心所在,争议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超越金牌、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体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信息高速畅通的时代,人们对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事件的结果.但是什么样的新闻才是一则好的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新闻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对新闻报道的理解,总结了一些关于新闻报道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新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三届世界科技记者大会通过的《巴西宣言》认为,科技新闻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提高科技新闻报道水平和传播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6.
陈刚 《新闻传播》2009,(11):17-18
争议性新闻事件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针对争议性事件报道的现实语境.探讨和分析争议性事件的特征、社会影响以及如何构建理性的报道与传播模式和框架等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俊婷 《今传媒》2014,(8):77-78
近年来,"扶老人"日益成为一个拨动受众神经的敏感词汇。彭宇案之后,"扶老人遭讹诈"的相关新闻层出不穷,2013年12月份,如同闹剧一般的"外国小伙扶东北大妈遭讹"这一乌龙事件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舆论的转向和媒介的报道来看,这一事件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一乌龙事件的出现,再次提醒媒介坚持践行客观报道理论、坚持社会责任感、还原新闻的真实性,其引发的舆论风波也再次给受众敲响警钟:舆论需理性,应抛却愤怒不盲从。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为争议性事件的价值澄清和不同观点的博弈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本文以2014年“玉林狗肉节”事件的新闻报道为考察对象,基于框架理论的视角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厘清全媒体景观下争议性事件的媒介呈现与扩散路径,以期为探索新时期新闻传播规律和促进社会稳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9年3月中旬,有关"成都七中食堂事件"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转发,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该事件迅速发酵,引起了全社会的舆论关注。随着媒体和网友的双重介入,该事件从背后内幕的挖掘到事件真相的澄清只经历的短短数日,期间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生产模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该事件为例阐释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生产的新模式,分析该事件得以迅速传播并被澄清真相的原因,进而引出对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的传播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快报》"陈永洲事件"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实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认为媒体从业人员需要面向全球新闻传播、面向不断扩展的媒介生态系统、面向争议性事件开展新闻伦理实践,从而增强媒体机构公信力,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