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润阳 《青年记者》2016,(36):84-85
“今日头条”客户端作为一款技术驱动型的新闻聚合类产品,利用爬虫技术从网络中抓取信息推荐给用户,但是这种个性化推荐外接内容的定制机制也曾使其陷入版权困境.2014年,多家媒体或是诉诸法院,或是发布反侵权声明,要求“今日头条”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一时间,这家新兴互联网公司四面楚歌,深陷危机.然而经过一轮整改,“今日头条”实现了突围.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今日头条作为“内容的搬运工”,原来是不介入内容生产的,现在为何要做媒体实验室? 刘志毅:今日头条确实不自主生产内容,而是专注于用人工智能进行资讯分发,连接人与信息,希望成为“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而做好这一工作,一方面要求我们服务好移动资讯用户,提高分发效率;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服务好内容创作者,营造好的创作环境.媒体实验室就是我们打造的一款服务于内容创作者的产品,用真实和及时的数据告诉创作者,“怎样创作,才是头条”.在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创作者们不仅能得到海量的文章内容数据,爆料内容,还有关于用户的人群画像数据,以及成形的数据报告乃至个性化的话题跟踪,让他们在创作中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3.
李芳 《青年记者》2016,(24):90-91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通过技术算法实现对内容的快速导流和精准推荐,提升了用户体验,但内容总是缺点“干货”,“头条号”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杀手锏”.体育类“头条号”在我国体育自媒体中具有标杆作用,本研究探析其传播实践,并思考未来的创新路径. “头条号”传播发展概述 “头条号”是“今日头条”针对媒体、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自媒体推出的专业信息发布平台,致力于帮助内容生产者在移动互联网上高效率地获得更多的曝光和关注,实现精准的品牌传播和内容变现.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迅速发展、大数据的快速应用以及进入后PC时代受众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需求将数字化个性推送这一技术推到了风口浪尖。新闻资讯聚合平台今日头条自2012年创办以来,凭借对用户进行精准喜好分析和个性内容推荐而迅速走红。本文旨在以今日头条为例,分析个性推送技术在新闻平台大热原因;重点是思考其大热背后可能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今日头条将其界定为科技属性而非媒体属性的观念给新闻伦理与媒体责任带来的冲击;媒体一直存在的版权问题是否更加复杂?在分析带来的负面影响基础上,对个性化推送服务能更好地服务于媒体平台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安卉  李武 《今传媒》2016,(5):71-72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用户获取和阅读新闻的主要途径.本文以“今日头条”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用户的使用频率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用户的教育程度与满意度呈负相关;用户的感知价值与满意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三个维度中,“表现价值”最能有效地预测用户的满意度,“情感价值”次之,“社交价值”最弱.  相似文献   

6.
2014年6月,“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闹得沸沸扬扬,虽然“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声明已与发生版权纠纷的媒体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和解,但这样的版权纠纷仍然持续不断,法学界、传媒界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 2016年4月26日,百名自媒体人发出《联合维权公开信》,控诉“一点资讯”利用技术手段将自媒体人的原创作品复制、抄袭到自己平台和应用软件上,严重侵犯知识产权.频发的网络作品版权纠纷,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版权归属与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7.
核心阅读:“今日头条”是眼下比较火爆的一个移动新闻客户端.与大多仍然依靠编辑手工甄选排列信息的其他资讯类客户端不同,“今日头条”不需要编辑,而是通过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源源不断地个性化推送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信息.事实上,“今日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100多名员工中,技术及产品的相关人员占了60%.可贵的是,在众多新媒体产品看上去很美却鲜少盈利的现实窘境下,“今日头条”上线1年半以来,总用户量从0到8000多万并保持稳健增长,现在每月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且听其CEO张一鸣来聊聊他们的“活法”.  相似文献   

8.
张媛 《出版广角》2017,(24):65-67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单一的新闻渠道和PC端页面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新闻聚合类APP应运而生.然而,错综复杂的新闻媒体网站和各类针对性客户端关于内容侵权的问题层出不穷,新闻作者的原创性、版权归属和新闻链接来源等带来的纠纷问题给新闻业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今日头条起诉天天快报”为案例,分析新闻聚合类APP内容侵权的行为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2015,(3):57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大发展,让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短短的几年间,大众就完成了阅读行为的大迁移。用户在手机上的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刷新,都转换成数据存储在服务器里。今日头条有2.2亿用户,活跃用户每天有2000万。这些用户为今日头条带来了海量数据。1月20日,今日头条发布了2014年移动阅读年度数据。——使用设备,两大阵营瓜分。目前,使用的移动设备以  相似文献   

10.
<正>"Xiaomingbot"是自动创作、辅助创作的一部分《中国传媒科技》:里约奥运会之际,今日头条推出了"Xiaomingbot"写稿机器人,凭借其优异的表现引起了市场和用户的高度关注,推出这款产品的初衷是什么?李磊:今日头条是一个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一边是内容创作者,另一边是读者,连接两边的是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内容创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来帮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更好、更快地创作高质量内容。"Xiaomingbot"是内容自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媒体纷纷将新闻类APP作为自己移动互联时代媒介融合的又一主要阵地。但是"今日头条"自媒体APP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类APP的呈现方式,传统新闻类APP受到了极大冲击。"今日头条"在用户大数据收集的基础之上,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新闻的推送,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分析"今日头条"的特性,能够给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0日,今日头条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算数·年度数据发布会"。作为国内领先的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总估值超过了5亿美元,已经积累了超过2.2亿用户,每天有超过2000万用户在今日头条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同时,这些用户的每一次刷新、点击也为今日头条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今日头条本身就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今日头条不仅能够为每一个人按兴趣推荐信息,还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得到大众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背景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搜索、推荐类新闻客户端凭借技术优势成为业界焦点.回顾国内网络新闻发展历程,从编辑核心时代到"搜索引擎+人工编辑"时代,再到机器彻底取代编辑时代的到来,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无不是互联网技术、社会大环境和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编辑或许面临着其职业生涯最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客户端以其便携性及交互性优势,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成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新兴平台。本文分析“今日头条”APP内容整合的特点及不足,为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服务及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逸群 《青年记者》2016,(26):52-53
今年8月,在中国坐拥5亿用户,号称业内唯一一款完全基于大数据挖掘推荐的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在苹果APP Store被下架,下架时间长达80个小时.此前,被苹果APP Store下架的APP并不少见,如奇虎360、美团、网易音乐、百度、腾讯等.暂不去讨论“今日头条”被下架的缘由,这一事件引发了业内对纸媒APP生存及前景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媒体平台在强劲发展的同时,因为版权问题惹来了不少斥责甚至是法律诉讼.在中山商房网科技公司起诉中山暴风科技公司微信公众号版权侵权案件中,法院判决原告胜诉.①新媒体平台在这些诉讼和公开斥责的压力之下,采取了多重管理策略和技术策略以强化公司的版权保护自律机制.当然,他们采取的版权保护策略也存在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下文中对微信公众号和资讯聚合平台两类网络服务商分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会对传统新闻生产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新闻业在业务和理念上的创新变革。从"今日头条"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信息的挖掘、分析和整合;对受众的数据化精准分析和内容定制以及打造信息分发渠道,"今日头条"所体现的"数据为主,协同共赢"对传统新闻生产和价值实现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革启示。  相似文献   

18.
联合数字传播及出版发行等方式利用“用户创造内容”是促进媒体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版权生态系统建设的微观要义。实践中网络用户服务协议对利用“用户创造内容”的约定存在跨媒体利用关注度不高、未有效联合版权法的制度优势和网络空间的技术特色、标准缺失等不足。结合跨媒体利用“用户创造内容”的已有实践,同时以遵循版权法的二元价值目标及价值共创理论等为逻辑指导,提出在多场景中以类型化方式推进“用户创造内容”跨媒体利用的观点及方案,旨在高效发挥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优势,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用户创造内容”版权价值的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实施,新闻媒体APP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8月移动APP排行榜TOP200》,新闻媒体APP活跃用户数量巨大,其中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排名进入前100,活跃用户数均超过1500万,其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位列前三,分别为9487.3万、7419.7万、7033.6万,活跃用户数量均达到7000万以上.从新闻媒体APP活跃用户数量上分析,数据符合二八定律.从传播学的角度透视数据,可看出新闻媒体APP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而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因素使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这三个新闻媒体APP受到如此多用户的关注,并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增加黏性呢?  相似文献   

20.
王昆伦 《传媒》2016,(10):23-25
长期以来,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并未引起过广泛关注,直到2014年,一些传统新闻媒体逐渐意识到“今日头条”的“新闻搬运工”运作模式已经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因而集中针对“今日头条”开展维权行动,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才开始引起新闻界的强烈关注。此后,针对新闻作品版权问题的著述和研讨大量涌现,大家纷纷控诉新闻盗版现象之猖獗,并把主要原因归结为“立法不完善”“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版权意识差”等,进而开出“完善立法”“落实执法”“加强司法”“利用技术”“提高版权意识”等药方。这些论述诚然是正确的,但其阐述的大部分问题实际上是我国各类作品版权保护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于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特殊性缺乏关注。笔者认为,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主要有三点特殊之处,只有把握了这些特殊性,我们才能针对新闻作品切实做好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