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春英 《青年记者》2017,(12):56-57
“网红”,即网络红人的简称,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直播的兴起,让“网红”风光无限.动辄上亿元的估值或收购,“网红”们的吸金能力让人眼红和感叹.为了博眼球,“网红”直播内容过多庸俗化甚至低俗化,使“网红”一度成为贬义词.然而抛开偏见,仅从字面意义理解,“网红”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凡是依托于互联网,在特定圈层内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体,都可以被列入其中.从这个角度看,不少媒体人也都具有“网红”的基因.也因此,一些传统媒体在转型突围的过程中,开始注重“网红”记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红经济迅速走红,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美妆博主李佳琦进行传播学分析,研究其走红的原因和深层次意义。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网红现象的同时也能够把握潮流,善用网红趋势,更好地为传媒行业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瑶 《中国记者》2024,(1):45-48
<正>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培养网红记者成为抢占舆论阵地的创新策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打造网红记者,既有独特优势,也有障碍和不足。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如何界定网红记者“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因某个事件、某个行为而获得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亦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收获大批粉丝的人。而网红记者,通常是指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扩展到新媒体平台上,从而引导舆论、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优秀记者。可以说,网红记者是记者这一传统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从职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杨茜 《声屏世界》2021,(4):26-27
藏族"甜野男孩"丁真在众人皆媒的时代背景下意外走红,经线下及线上全方位报道进入更多人视野.相较于其他网红诞生后直播带货、炒作的发展路线,丁真俨然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得丁真刚走红便带上了正能量网红的标签,引发极大社会反响的同时成功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丁真走红事件为例,探...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各类网络红人不断涌现,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商品,其中出现了李子柒、丁真这类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文章以符号消费为理论背景,以李子柒和丁真的走红为案例,分析此类乡村网红建构符号的过程,从身体消费、景观消费以及情感消费三个维度分析大众对于网红所构建出的文化符号的消费,并指出大众在这场群体狂欢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宋丹  杨帆 《新闻前哨》2023,(1):20-21
本文关注跨文化传播中的“洋网红”现象,重点分析其走红的原因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有效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果,增进各国普通民众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结合作者近年来进行航天类系列图书策划的实例,提出科技出版应着眼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使命,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文化自觉,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过程中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文章概括了科技出版的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提出实践科技出版文化自觉的三个路径,即以国家战略需求引领选题规划和选题策划,把科技出版与科研活动紧密融合和走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走转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前提下,如何走出特色、走出新意,并使其成为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是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紧密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开展的《倾听中国》“走转改”系列报道,从具体实践展开深入探索与思考,对如何通过加强策划,提升水平,创新机制,促进“走转改”长效化;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在“走转改”行动中积极树立媒体责任、弘扬主流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红"的走红,是当前传播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其对于传统的媒体主持人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主持人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社会关注度,提升传统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本文主要是从网红模式和传统媒体的传播差异情况入手,针对网红的分类和网红流行背后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网红对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新、更具选择性,"主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网络的各类即时聊天视频软件和游戏平台上。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很多网络主播,即"网红"不断涌现于网络,获得受众的追捧,甚至有盖过传统主播的势头,"网红"的迅速走红与热捧给传统媒体主持人也带来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银发网红在各大视频社交平台的走红成为了一道亮眼的网络文化景观.银发网红现象是在媒介化与老龄化进程中重新审视老年身份政治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入口.本文在话语分析方法与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对老年媒介形象特征与演变的动态分析,结合社会历史语境,在液态的老年话语中考察银发网红与老年Up主族群的网络实践、文化镜像生产、身份协...  相似文献   

12.
网红是2016年重要的流行文化之一.沈阳清博团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第一财经等学界和业界组织在2016年度相继发布了网红大数据报告,媒体也对网红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新浪微博是网红舆论发酵与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微博平台上用户发布的状态或评论包含大量的情感信息或观点,对于网络舆情监测至关重要且含有巨大的商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靖婷 《青年记者》2017,(12):97-98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和希拉里都运用网红策略进行个人形象传播,力求政治议题“去政治化”.网红在社交媒体中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有强大的人际传播功能和时空穿梭能力,在政治传播中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网红策略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运用 网红伴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而出现和演进.总体来说,网红是由于其某种自我表达的特质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并被网民所追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种特定圈子内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范围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已知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的策划或进行有根据的主动策划并参与新闻事件.作为一种新闻手段,新闻策划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否则将陷入曲解或夸大新闻事实等误区,对媒介本身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5.
肖爱丽 《青年记者》2017,(29):32-33
网红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网络红人到网红,已不再仅是一个词语的表面缩写.从2004年芙蓉姐姐以个人照片走红到2016年papi酱融资千万元,网络红人由个体走向组织,由特殊案例走向普遍现象.这一切的发展源于新媒介创造的肥沃土壤,也和社会各个方面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社会生态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报刊而言,最能体现其创新思维的,恐怕要数策划活动了.新闻报道、专版专刊、栏目设计、版式语言等,几乎都能体现编辑的策划意识和创新精神.事实上,对报刊而占,有没有进行策划,是被动策划还是主动策划,是一般策划还是精心策划.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所以说,策划对于报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异同就广义而言,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说的大致是一回事,即都是围绕着新闻所进行的策划活动.但若就狭义而言,二者的含义就有较大差别了.前者,新闻策划,新闻在前,策划于后,即是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肯定要发生的,所谓策划,就是对新闻素材的剪裁、报道规模的大小和报道重点的设置等进行事先的谋划.也可以这么说,新闻策划,主要就是对新闻形式的策划.而后者,策划新闻,就词语的顺序来说,策划在前,新闻于后,即是说,新闻是有可能发生但并不一定发生的,新闻是否发生或怎样发生取决于策划的成功与否.也可以这么说,策划新闻,主要就是对新闻内容的策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一个获益的渠道,由此产生的网红现象在近几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网红活跃于各个平台,定期发布内容,逐渐成为大众潜意识里的意见领袖,获取关注与知名度。互联网把关的缺失,造就了网红的"狂欢"。而网红得以大规模发展的本质原因便是受众的心理。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红走红的原因及其传播特点。对当下网红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背后盛行的原因。最终分析了网红现象的利弊关系,对这一现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策划式报道又称报道策划,是媒体主动介入生活或新闻事件从而挖掘出有一定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或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快速反应式的集中报道。策划式报道是对传统的“一事一报、一事一因”的报道模式的突破,其特点是由某一个事实或线索入手,主动挖掘各种背景材料,对报道的内容、形式  相似文献   

20.
科技编辑应注重在编辑工作中提高专业学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学识水平。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学历以及定期进行脱产进修、深造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在稿件鉴审、编辑加工、选题策划、组稿采访、参加学术会议等编辑工作过程中,主动自觉地提高专业学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