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生花"叙事模式由于其叙事视点的丰富性、叙事语境的多重性在电影叙事模式上是一大创新,我国运用"双生"元素进行电影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民国电影《姊妹花》.文章从叙事视点、叙事语境和叙事空间对《姊妹花》镜头中的"双生"叙事及其影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国早期电影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对当代电影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1年,《让子弹飞》横空出世,穿破了中国国产电影这片寂静夜空,在中国大陆短短一个月的映期内收获七亿票房,在香港放映一周,票房就突破了五百万港币.取得如此佳绩,离不开主演兼导演姜文的精心设置.纵览全片,多变的叙事手法、节奏明快的剪辑、高速运动的镜头、诙谐敏捷的人物对话,从始至终带给观者以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本文从导演批评视角和叙事分析等角度,尝试分析《让子弹飞》这部经典影片.  相似文献   

3.
4.
刘元 《采.写.编》2023,(6):151-153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实现其风格的转变。“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以集锦式风格获得近两年新主流电影的高票房,其中《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以小见大的形式传达家国情怀,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审美相结合,以接地气的小人物故事用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呈现。本文将从叙事系统、风格系统、文化内容、叙事美学这三个角度来探寻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孙朝阳 《青年记者》2017,(21):82-83
香港因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和地理便利条件,成为华语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域.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其巨大的影响力不单单是惊人的电影产量,还有丰富的影片类型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在这其中,卧底片是香港电影导演最热衷拍摄的影片类型之一. 2002年上映的《无间道》是优秀卧底片的代表,它既叫好又叫座,又经过马丁斯科塞斯的再创作(《无间道风云》)扬威奥斯卡,并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卧底片创作.本文从身份认同、场面设计和细节设置、留白空间这三个方面,分析电影《无间道》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6.
徐宇辉 《新闻前哨》2021,(3):109-110
体育电影作为体育与影视的结合,通过电影的形式将经典的体育赛事和典型的运动员经历展示给荧幕前的观众,既让观众看到运动员们光鲜背后的刻苦又传递了健儿们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体育精神.国产体育电影《夺冠》作为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自上映以来,得到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夺冠》电影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主题叙事的...  相似文献   

7.
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美援朝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叙事方式以及思想价值,展现出生动的情感审美内涵,呈现出具有史诗质感的壮丽影像."国庆档"上映后屡屡刷新记录的票房数据也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是新时...  相似文献   

8.
刘立荣 《东南传播》2014,(11):104-105
电影的叙事人称至关重要,如果运用不当会影响电影的叙事逻辑。本文以电影《无人区》为例,从叙事人称的角度对电影文本做了研究,发现该片三次叙事人称的转换中存在着两个悖论,使影片出现部分情节不符合逻辑、结尾画蛇添足的问题。希望其他电影作品能够以此为鉴,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9.
武恒 《东南传播》2018,(7):26-28
2017年,一部黑白电影以较高的姿态赢得观众的大加赞许,并被称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这就是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的电影《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除去对现实主题的关注,更多的是呈现方式的创新;其中贯穿全片的导演旁白、黑白影像、窥视视角等表现手法以介入性的叙事方式打破了观众的观影幻觉,从而形成一种置于电影之外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0.
马霞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22-223
笔者就在前人对电影音乐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选取电影音乐叙事功能这一角度,以具体的电影作品《迷墙》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力求对其中的音乐叙事功能做出较为深入的解读与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主旋律电影的突围很大程度取决于主旋律电影形成"类型化"叙事模式,以及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电影《湄公河行动》堪称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典范,并且在叙事策略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创新,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电影承担着文化传播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纪录片逐渐成为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影像力量,它是一种兼顾文化表达和意义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纪录片《伊犁河》将视角聚焦于生活在伊犁河畔的小人物身上,他们在伊犁河的哺育下繁衍生息,带领观众看到一个个为了理想而努力着的鲜活的个体,既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也反映了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于人类精神层面的补给。  相似文献   

13.
陆敏 《新闻界》2012,(21):31-35
本文将关注点放在以电影为介质的跨文化传播中。以李安电影《喜宴》为例,展开分析并阐述了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的"谁在说","怎样说",以及"说了什么";进而深入到电影的受众反馈中,进行受众文化心理分析,探究有限样本所能呈现的传播效果。研究最后探讨在跨文化的语境中,电影如何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旭 《传媒》2016,(19):63-64
近两年,青春电影异常火爆,各种题材的电影都能任意选择“和青春有关的故事”进行叙事.特别是将演艺圈人士的青春奋斗梦想和娱乐圈勾连起来,成为这类电影的不二选择.2015年暑期上映的电影《煎饼侠》和《我是路人甲》就选择了以娱乐圈为背景,讲述个体或者群体如何实现他们的电影梦的故事.这两部电影都是小人物的励志电影,带有喜剧成分,观众代入感较强.这类电影多是通过IP变奏曲、真人秀文化,嵌入电影叙事的草根视角和明星表演的方式来讲述的.  相似文献   

16.
VR虚拟现实技术诞生后,以其强烈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新的视觉叙事媒介,顺其自然地应用到电影艺术中。VR电影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也给叙事带来新的思考。基于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空间叙事与主题、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意义共享三个维度对中外两个VR电影作品进行差异分析,一方面探求空间叙事理论与VR电影实践应用是否匹配,希望为VR电影的空间叙事尝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从空间叙事角度为VR电影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影《搜索》以一位都市白领不给老人让座的事件所引发的社会讨论作为主线,探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伦理危机。虽然该片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但是该片的背景与现实社会极为相近,它所反映的网络传播现象,对当代社会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乐盈 《今传媒》2020,(4):111-113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理论的不断丰富,受众对于电影的认识从起初单纯将其视为"视觉艺术"转为兼具画面空间和听觉空间的"视听艺术"。声音不再是电影语言中的"附属品",或是"辅助性"元素,它影响着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本文以高口碑印度悬疑类电影《调音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元素、音响元素、语言元素对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  相似文献   

19.
20.
徐洋 《视听》2021,(5):80-81
近年来,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在上映后屡获高票房,甚至成为现象级作品.这些新主旋律电影与传统主旋律电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叙事策略方面.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宏大叙事的范式转向微宏叙事,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以平民的家国情怀为视角,运用多元化结构完成叙事,这种叙事策略为今后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