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西佗陷阱”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的理论。本文从传播活动中的受众心理和传受关系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失当与塔西佗陷阱的形成的关系,探讨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如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树立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避免更多的“塔西佗陷阱”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各种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样明显,政府的公权力在面对公众高涨的舆论压力之时往往陷入"塔西佗陷阱"。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形成"塔西佗陷阱"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中的"塔西佗陷阱"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璐 《东南传播》2012,(12):81-82
近年来,公共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塔西佗陷阱"越来越引发关注。但陷入"塔西佗"陷阱中的,向来不是政府部门一方。由"总参一姐"微博谣言所表带来的"塔西佗陷阱",更侧重反映的是"公众总不信",而不是"政府总不被相信"。"谣言"是信息与态度的共同载体。但在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侧重证伪谣言,却忽略了"谣言"背后的民意。因此,解决"公众总不信"的"塔西佗陷阱",除做好正面宣传外,还需关注事件背后的网民问责心态。  相似文献   

4.
2014年3月,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5.
"太阳花学运"中学生非理性、非法性地反服贸使其陷入"塔西佗陷阱",对政府的不信任源于对服贸协议的理解偏差,对大陆人的刻板印象以及网络舆论的作用。"太阳花学运"捍卫民主的层面值得赞扬,但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学生容易受到操纵,造成社会秩序紊乱。  相似文献   

6.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3,(Z4):7-8
<正>塔西佗,据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出任执政官。相传他在谈论执政感受时,曾说过:"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见解后来被引申为:一旦政府公信力丧失,无论你说真话假话,干好事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干坏事。并称之为塔西佗陷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词条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批铁道部时用,批官德时用,批邵阳沉船时用,批红十字会时用,批信息不透明时用,甚至批天气预报时也用。用的  相似文献   

8.
张子铎 《青年记者》2020,(11):26-27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泛众传播的后真相时代,媒体的公信力削弱,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真实被视为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在受众习惯以情绪诉求来判断信息真假的今天,媒体公信力的建设需要引入情感机制.本文以情感为视角,探讨情感与新闻真实和新闻公信力的关系,旨在说明用情感建构公众认知和行动的重要性,以媒体唤醒公众的情感意识为立足点,共建社会传播的情感机制,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社交化媒体经历了从中心化大众传播到去中心化群体传播再到再中心化的匿名传播阶段,为网络谣言的传播加速、影响扩大提供了基础条件,谣言机制也因此发生了把关缺失与匿名传播致使“公关危机”、新闻失实与群体感染催化“谣言风暴”以及线上线下联动与泛娱乐化现象加速“沉默螺旋”的群体传播嬗变。文章围绕谣言机制的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集中公共话语权与重塑新闻伦理价值观、防治网络暴力与构建舆论和谐生态环境以及强化社会公信力与规避“塔西佗陷阱”等对策,试图从“防与治”角度瓦解和消融社交媒体中的谣言机制,保障网络舆情的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1.
当下,时评人经常受到写作尺度的困扰,我认为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言说策略或可提供借鉴。塔西佗受到命运的眷顾登上过执政官的高位,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或者像他那著名的亲戚小普尼林那样摆弄些花草颐养天年,但受到一种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他拿起了笔,顽强地书写一个时代。塔西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者,而是一个历史阐述者、一个用事实材料去调配政治哲学的写作者。这样的人放在当代,也就是一个时评人。他又是一个小心翼翼的时评人,既要冒一定的风险让他的文字对某些人有所教益,按当下时评人的话说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又必须谨慎地选择他所评述的对象和事件。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时代,壮大主流舆论的难度加大,挑战更为严峻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涌现、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写你看、我说你听"的单向舆论格局,进入了"碎片化"、"互动式"的多维舆论格局。如果不注重舆论引导,社会就可能出现"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如果不注重舆论引导,媒体就可能面临"罗生门"挑战,即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真相,但把所有人看到的事实合在一起,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张晓林和宓浩、范并思和孟广均、程焕文和杜定友这六位学者的图书馆学理论思想在逻辑基础、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三次碰撞,以及20至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中资源、服务和技术三个基本面代表性理论的三次“重逢”现象,即“知识服务”与“知识交流”学说的意外重逢,“图书馆20”与“信息资源管理”在技术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相遇,“资源为王”与“三要素”的主动相遇。提出:知识服务未能在图书馆落地的原因在于缺乏需求研究,以及过度的个人依赖导致缺乏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图书馆20”运动是一场图书馆的去中心化运动,同时对图书馆人才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以“资源为王”为标志的寻根思潮的出现和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但在发展中可能会遇到成本困难和理论质疑。通过时间线索的展示,提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过程可能陷入了一种“莫比乌斯陷阱”,这是由理论之间的张力导致的连续反馈运动形成的。最后通过分析需求与资源、服务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需求是联系三个基本面的核心因素,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只有通过需求研究将三个基本面锚定在一起,并形成理论的有序沿革与传承,才能突破“莫比乌斯陷阱”。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4.
传媒人语     
传媒业组建集团,第一个关键是制度创新,集团化不是行政位置的重新洗牌而是制度创新,第二个关键是资本能否融通,在组建集团过程中,要警惕“集团化陷阱”——陷阱”一:集团化带来的组织重构与内部冲突;“陷阱”二:集团得到了经营规模而失去了经营活力;“陷阱”三:过分依赖行政而与市场化运作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认定,北大方正采取“陷阱取证”方式打假有违诚信原则,故不予认可。由此引发的除了人们对于中国反盗版事业的关注外,还有中国法律界人士对于此案中“陷阱取证”与“诚信原则”如何取舍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法国前总理劳伦·费比乌斯称,“6月6日是‘自相矛盾的一天’,因为人们一边庆祝历史一边谴责现实”  相似文献   

17.
郝欣 《编辑学报》2005,17(2):118-118
问 :在中文论著中 ,外国人名内的圆点用中圆点还是下圆点 ?答 :GB/T 15 83 4— 1995《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用间隔号标示。”这里的间隔号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圆点。     例如 :赫伯特·乔治·韦尔斯 ;       赫·乔·韦尔斯 ;       赫·G·韦尔斯 ;       H·G·韦尔斯。  但也有人认为 ,国家标准说“用间隔号”是针对人名全译成中文而言的 ,如果名字采用外文缩写 ,则应在缩写字母后采用下圆点。例如 :赫·G .韦尔斯 ,H .G .韦尔斯。全间隔号也好 ,用下圆点…  相似文献   

18.
误入“陷阱”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民主革命先驱曾深情呼唤的“赛先生”(科学)正款款向我们走来.这是个科学昌明的时代。 有科学,就必然有伪科学。 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一些记者误入伪科学的“陷阱”,为伪科学鼓与呼,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气功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养生健身、自我身心锻炼的一种方法。一些人却把它宣扬成包治万病的“灵丹妙药”,宣传成推翻了一切前人科学理论体系的“绝对真理”、“终极真理”,把它搞得玄而又玄。我们一些媒体也跟着起哄。一时间,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批判的那样,社会上弥漫着一股  相似文献   

19.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20.
警惕图书招标采购中的低价“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招标中时常遇到的低价“陷阱”,指出了书商在低价中标后惯用的几种投机方式,探讨了图书馆防范低价中标“陷阱”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