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漫 《新闻前哨》2014,(6):55-55,62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信息、发表意见.这些信息快速更新、篇幅短小,汇集成大量的资讯让人目不暇接.不少传统媒体纷纷顺应这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在新闻写作和编辑方面采取“碎片化”的方式.所谓“碎片化”,出自英文的“fragmentation”,意即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根据人民日报2012年针对8万多名受众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碎片化”消费趋势初显.近四成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人不到5%.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不可预知、发生突然、瞬间即逝的特点,常常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此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新闻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项工作,灵活运用新闻采访技法,灵活处置在“突发事件”采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成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报道常常触动社会神经、拨动民众心弦,产生强烈的新闻效应。新华社肩负着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重任,要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压阵”作用,并在世界舆论中争得发言权、主动权乃至主导权,须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更大作为。这是新闻信誉所系,政治责任使然。 勇闯“必争之地” 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必争之地”。新闻媒体特别是世界几大通讯社无不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争夺受众和用户、与同行竞争的擂台。新华社理所当然要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通讯社主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主流媒体的融媒客户端“大象新闻”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报道中积极创新突发事件的融媒体报道实践,一方面谨遵3T原则,完成“播报者”、“号召者”到“监督者”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利用多技术打造“政府、平台、用户”三方虚拟共同体,以融合方式彰显主流担当。然而“大象新闻”也存在供需错位、碎片化的语言歧义报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省级主流媒体应注意坚持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应加强持续报道,拓展信息圈层。  相似文献   

5.
方玮 《新闻实践》2014,(6):112-113
交通广播是在碎片化收听环境下,紧紧服务本地移动人群,提供参与性很强的资讯内容的媒体。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FM93)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无缝融合,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在突发事件应急直播、主题策划新闻行动、交通大民生深度报道等方面,开拓传统媒体的新闻新空间,扩大传统新闻品牌影响力。极致化突发事件报道,善用新媒体搭建平台在突发事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钢 《新闻界》2000,(5):44-44
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突发事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和新闻媒体争抢的“卖点”。时至今日,世界各大传媒都十分注重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并将其视为新闻竞争中取胜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拟就突发事件电视报道的特点及其对策谈点看法和认识。 一   突发事件通常是指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突发的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并且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变故和灾祸。笔者以为突发事件电视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效性。时效是突发事件新闻价值得以凸现的主要因素,是突发事件报道的生命,是衡量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的首要标志,是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近年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情况,概述了新闻图片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突发事件中新闻图片使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新闻图片编辑规则、体现人文关怀、图片适当的编辑处理等方面阐述了突发事件中新闻图片编辑可采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责任感使我们加快了速度赵迎新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世界各大通讯社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其过程体现了新闻中紧张、快速、激烈的本质属性,最充分地展现了新闻工作的巨大魅力。而突发事件中的新闻摄影报道,更使竞争充满“火药味”,在瞬息万变的突发事件中,失去的瞬间将...  相似文献   

9.
论突发事件中媒体的报道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旭培  牛静 《今传媒》2006,(6):14-16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使得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或发生断裂,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冲击和震撼。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以及报道的时效性、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一个政府的民主开放程度和对人民知情权的尊重。目前,我国没有一个规范、可操作性强且高效率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致使新闻单位在报道此类事件时无“规”可循,无“矩”可蹈。各级新闻主管部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必须经逐级请示、上报后方可报道。而在操作层面上,突发事件在不同时期的报道和宣传…  相似文献   

10.
新闻真实性的“表述”中国水运报云南记者站副站长梁洪新闻是否真实、准确,最终要通过完成的报道显示出来。在写作这个主要的“后期制作”阶段中,一着不慎,会导致全盘皆输。在现代新闻写作中,一篇堪称“准确”、“真实”的报道应具备哪些特征,如何通过写作来表现这些...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渠道广,突发事件报道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因此,不同的新闻价值观下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会呈现不同的影响。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指导下的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够消除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相反的,则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探析新媒体语境下突发事件报道的现存问题及原因,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价值的标准取向。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通常是不可预见的。不过,一些熟谙新闻规律的人士往往能够把握新闻事件发展的动态,“预见”到某些新闻事件可能会发生。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率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近报界出现了一种“紧俏新闻”,叫深度报道.这种报道主要通过对新闻背景材料和新闻事实客观的解释、分析,深划地揭示出新闻事实的含义.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超时空,不仅要说明现在,还要追溯以往,甚至预测将来;不仅要报道现场,还要注意现场的延伸与波及. 二是“全息组合”,带有多元性、偶然性,甚至带有不可知性的信息,在一个完整的理性框架中发挥出最佳效益。三是走向理性.它已不是把一人一事作为写作的对象,而是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与事,包括跨越数省数国的人与事作为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6,(12):26-26
《军事记者》2006年第9期发表贾永的文章《“做深”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条途径》。 文章认为,首先是主动出击,以快制胜。时间是构成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要素,报道迟缓就意味着将舆论阵地拱手相让。在今天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我们应当树立起“快的就是深的”的理念。一篇先入为主的简短消息,可能比事后洋洋万言的长篇通讯更能引导舆论,更能产生影响。“快些”、“快些”、”再快些”,应成为突发事件报道的座右铭。应该看到,我们的媒体在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上有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能仅仅满足于”今天新闻今天报”,还应努力做到“现在新闻现在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让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已然成为国家形象工程的重要环节,新闻英语的写作与报道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新闻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英文文体有着独有的写作特点,了解其文体特点及相应的词汇使用规律,是做好报道的首要因素. 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 新闻英语在文体上的特征有别于一般的英文文体.一般分为报刊即书面的新闻报道和以口头方式出现的新闻报道两类.其“硬新闻”在报道方面突出所报道故事的新闻性与即时性;“软新闻”在文体上和硬新闻的写作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它更强调故事的“趣味性”和“人情味报道”,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特写”在文体上则需兼顾新闻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新闻前哨》2004,(11):54-55
“幽默笔法”是指写作的一种幽默技巧,新闻写作的幽默笔法,是指把这种幽默技巧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因子?笔者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和实践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大胆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阮怡 《东南传播》2014,(1):90-91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生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更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形成“首发效应”.本文探讨了广播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要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报道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采编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已成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突发灾难中,“新闻报道也是救援”已成共识.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高效有序地开展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对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推动事件妥善处理至关重要. 这里以新华社关于“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报道为例,就新的舆论格局下突发灾难报道如何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主导权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0,(11):46-47
“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说的“小”,主要是指所写的事情小.比较平凡,通常不起眼,引不起大家的注意;这里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意义。“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之所以常用于新闻写作,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是报道现实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众人瞩目的大人物、大事件,但更多的则是一些普通人、平凡事。那些具有显著性的大事固然需要报道,但更多的有新闻价值的小事同样需要报道,甚至应当倾注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