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与挑战,但在社交媒体、视频直播平台、VR技术等支撑下,传统媒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面对网络空间中庞杂的信息,传统媒体要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与体制革新,强化“把关者”角色,提高全媒体新闻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全媒体信息技术的成熟,传统媒体要注重采编转型与创新,巧妙融入社交元素,提高全媒体新闻生产能力.此外,传统媒体要抓住契机,充分发挥视频直播、互动传播、VR等新技术的优势,升级新闻发布平台,提高全媒体新闻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手机多媒体技术逐步完善成熟,手机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移动通信技术成为手机与传统媒体打开终端融合“大门”的钥匙。手机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工具发展为全媒体信息终端融合的利器。手机电视是融合广电业、电信业与网络业的技术优势与传播理念的产物,使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成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传播媒介,以其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觉。作为新兴媒体,手机电视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全媒体终端融合的重要形态,比普通电视更具有影响力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拉开帷幕,也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新格局正在酝酿构建中。全媒体作为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一种统称,涉及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感官,能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在此时代趋势下,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成为头等大事,虽然我国国家级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效,但就一些中小型传统媒体来说,其转型仍面对许多问题。本文正基于此,先概述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面对的问题,再分析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有效路径,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一个“全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正在逐渐形成.所谓“全媒体”指的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①.“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可以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更重要的是,全媒体环境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管道和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邢雪 《新闻窗》2013,(5):83-84
新媒体以史无前例的媒介发展速度冲击着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传统媒体中报业的式微更为明显,地市级报业在被省级媒体和强势新媒体覆盖,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强大的信息资源,没有较好的文化消费资源,没有更多的受众群的情况下,生存更加艰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受众个性化要求的全媒体构想被提出来,全媒体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命题,我国学界对于全媒体战略研究始于“新媒体”与“媒介融合”的研究,对于“全媒体”,学界至今没有科学而严谨的定义,已有的概念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7.
陈琳静 《出版广角》2017,(20):71-73
数字技术的成熟、“三网融合”的实现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都是推动媒体生产融合的强大力量.考虑到媒体之间传播特性的优势互补、受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市场生存压力,全媒体营销策略的优势与品牌延伸带来的巨大利益都足以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生产融合速度加快.我国媒体生产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传统媒体改革从业理念和体制、转变生产思路,提高新媒体的生产力等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史晶莹 《传媒》2018,(10):33-34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由于其时效性、单一性等技术壁垒的客观存在,在这场变革中日渐式微,出现了产能分布与受众需求之间错配,舆论引导边际效应递减、传播中心地位和内容生产主体旁落等境遇.在此背景下,"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信息生产、传播模式成为传统媒体革新、融合之举.  相似文献   

9.
杜晓虹 《今传媒》2012,(12):65-66
科技改变世界。当网络无处不在时,传统媒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积极应对,提前谋篇布局,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以受众体验为上,实施全媒体战略,是用户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全媒体"不是"新媒体的产生,传统媒体的消亡",也不是媒体与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多种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全媒体"强调对同一信息资源的全方位采集(包括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以及多渠道发布,是一种前端链条融合,后端链条分化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开启了纸媒、广电、互联网等不同媒体的融合进程.原本相互隔离的竖井式传播渠道已转变为立体化网络传播格局.纸媒、广电等传统媒体力推数字化、网络化,以挽留日渐流失的受众和市场,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一方面通过在内容、渠道、终端等不同领域的渗透和扩展,逐步争夺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市场,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创新内容制播、文化消费的方式方法,推动媒体融合向更高层级、更深程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晓虹 《报刊之友》2012,(12):65-66
科技改变世界。当网络无处不在时,传统媒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积极应对,提前谋篇布局,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以受众体验为上,实施全媒体战略,是用户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全媒体”不是“新媒体的产生,传统媒体的消亡”,也不是媒体与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多种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全媒体”强调对同一信息资源的全方位采集(包括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以及多渠道发布,是一种前端链条融合,后端链条分化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玲 《东南传播》2014,(12):114-115
当代信息社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不同的媒介形态之间的无缝嵌入、高度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广大分散受众能更全面、更立体、更简易地获取信息。本文以"9·8投洽会"为案例,探询厦门品牌会展报道在新传播形态下的特征;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小众媒体三个方面探寻"9·8投洽会"报道的全媒体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卢新亮  赵蓓  于海洋 《传媒》2021,(21):80-81,83
2021年3月,海星大量入侵青岛胶州湾,对近海养殖业带来灾难性影响.事件暴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媒体共同发力,通过记者调查、短视频、深度集纳等传播形式,全媒体、全方位持续关注这一事件.本文通过回顾该事件的传播和演变发酵过程,探析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全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剖析了央视财经等新型主流媒体全面更新表达方式、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做法,使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受众与信息     
珞珈 《出版科学》2016,24(3):0-0
媒体与受众同媒体与信息的关系一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离开媒体,受众难以获取有效信息,没有受众,媒体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信息是媒体与受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传统媒体如此,网络媒体更是如此。不同的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媒体与受众的界限是明晰的。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传播,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同时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媒体与受众的界限逐渐模糊。当今时代,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参与信息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在信息的传播和消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研究媒体与信息的联系,而且要探讨受众与信息的关系,研究受众在信息的传播和消费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辛剑 《声屏世界》2022,(3):89-91
媒体融合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站内容生产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生产出不同形式的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出去.融合后的全媒体并不是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一种化学属性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全面互动、新媒体之间的互补以及自身全面互融.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广.文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新兴媒体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曾经兼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正在逐渐失去传媒优势,信息传播滞后、反馈不及时、公信力日益下降等劣势逐步显现。如何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融合,向受众展现传统媒体的独特魅力,是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普及,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自媒体数量的逐渐增多,让我们迎来了新的媒体格局,走向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要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关键就在于探索重大新闻题材创作与网络受众之间的多元互动和交流.现场直播就是实现与新媒体网络受众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5G技术促成了直播时间窗口和空间广度的极大延展,也为全媒体现场直播形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文章就以《让长三角更紧密——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融媒体现场直播》为例,结合本次直播的形式和特点,具体分析现场直播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全媒体呈现,旨在为今后的现场直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重大的主题社会政治活动一直是各路媒体展现报道能力、抢夺视觉资源的必争之地.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和强化,全媒体报道被传统媒体广泛应用,从微博直播到微信直播再到VR在两会报道中的精彩表现,传统媒体已经能将新媒体的种种手段熟练地应用于各类报道中.基于此,湖北广电集团紧跟时代潮流,率先发展新媒体、融媒体等以新技术为支撑的云式报道矩阵,凸显出"多媒体发布终端,多元呈现方式"的特点,全方位覆盖受众的官能体验,制造出线上线下、屏内屏外交相回流式的良好传播效果.当前,数字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各种客户端口、平台、渠道层出不穷,不断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信息的供给侧改革早已轰轰烈烈地展开,传统媒体面对不断分流的受众市场,必须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多维度、高强度的战略转型.在此时代背景下,探讨湖北广电集团的云式报道矩阵及新媒体转型的相关问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聂颖  张宜军 《出版科学》2013,21(3):29-32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和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改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又融合,媒介生存格局发生变化;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消融,单一传播转为双向互动传播。这对编辑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编辑要具备前瞻性媒介研究力、多媒体传播策划力和多信息整合知识力。编辑可以通过更新理念、升级技能和构架体系等途径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0.
当新的视听接收终端与互联网、有线数字电视网深度融合后,以智能电视机为代表的新型接收终端变成了一个多屏融合的、智能化的接收终端,以及新型的文化消费终端和全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新型接收终端的特性、功能等的巨大变化给传统广电传播、用户习惯、广电监管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广播电视转型与产业发展等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广电行业如何有效利用新型视听接收终端、如何抢占终端和用户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