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五、为什么用电子自动曝光相机拍逆光照曝光也是不准确的?随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工作的加强,和我国照相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近两年来,已经有许多采访摄影的专业人员使用了电子照相机.自去年秋季全国市场销售八种日本制造的135型电子相机以来,业余摄影爱好者使用电子照相机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但是,当大家用这些以曝光准确著称的电子自动曝光相机拍摄逆光近景人物照片时,就会发现背光(阴影)部位的曝光都是不足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用电子自动曝光相机拍逆光照怎样才能获得准确曝光?这是使用电子相机的摄影者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中国青年报》,摄影圈里的人马上就会说:那可是个出好照片的地方。的确,《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曾出过不少优秀的报道。记者柴继军的一席话也许点出了这些成功的原因.“我在摄影部工作了五年,无论做编辑还是摄影采访,都感受到一点:比。和同事比,和兄弟报社比。遇到重大事件,《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就会绷紧一根弦——如何打破常规,如何用全新的摄影语言来捕捉新闻……这份压力要求摄影记者更多地思考镜头以外的东西,更自由地展现摄影视觉的想象力。” 且听《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对新闻摄影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江坪 《新闻实践》2005,(11):45-45
今年国庆前夕,浙江在线举办了一次摄影比赛活动,题目是:“‘我行我秀’数码摄影大赛”,在开场白中有这么一段话:“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又一个黄金周来了!值此长假,或许你会自驾畅游在城郊乡野,或许你会跨出国门领略异国风光,或许你会沉醉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或许你只是和家人团圆、与朋友小聚……无论你在哪里畅游,无论你和谁团聚,你一定都会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无限的风光,摄下欢乐的时刻!那就一起来秀一秀你的精美照片吧!” 这个创意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青睐。人们可以在欢乐中展示自己的摄影才艺,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张玉洪 《青年记者》2016,(21):55-56
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开篇即说:“观看要早于语言.对孩童来说,他们在会说之前会先看,再辨认……而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深受我们所知或所信的影响.”①这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的优先性,二是对信息的理解需要受者的认知地图支撑.如果我们将视线转移到传媒领域,它其实也佐证了为何“读图时代”得以出现、新闻摄影作品为何重要.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由于摄影作品可能出现的多义性或模糊性,文字说明则充当了重要的坐标作用.如果把新闻摄影作品比作大海中浮游的船只,文字说明则是锚,起到了确定重要方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冰  岱天荣 《军事记者》2011,(9):I0002-I0002
这是一幅直升机编队飞越沙漠时的航拍作品,它以简练的图像语言凸显出点线面的构图之美。 影调是照片的精华。在《飞越沙漠》这幅摄影作品中,侧逆光中的沙漠呈现出油画般厚重的色彩,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像是被风吹皱了的湖面。“波光粼粼”中,直升机好似蜻蜓点水,又宛如蝌蚪游弋,顺流而下。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闻摄影界在论述新闻照片的特性时,特别强调“新闻照片必须表现真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件”,它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因为“新闻照片不容许作假,每个读者都是极好的裁判员,他们会一眼辨出真伪……”,所以“真实是新闻照片的生命”等等。但是,近几年来,在西方,对于新闻照片真实性方面的责难日益增多了。人们列举了新闻照片多方面失实的情况。有人谴责“新闻摄影在走向堕落”,“这一传播工具面临毁灭”。哈罗德·伊文思在他的《报纸上的照片》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宣布他写这本书的部分目的就在于正视它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
穆青同志在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思想时说道:“文字新闻与图片是两种互为补充的新闻形式,……新闻工作者要尽量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既会写稿又会拍照。文字记者如果懂得摄影业务,那就如虎添翼,可以记下很多生动的现场镜头,写出更多的视觉新闻;摄影记者如果能动手写稿,那就如鱼得水,极  相似文献   

8.
大千世界因为有了光,才呈现出多彩的颜色,物体的造型才展示给我们立体的空间感、距离感和层次感。电视拍摄过程中,研究好光线的运用,才能提升我们节目的质量。逆光、侧逆光的运用千变万化,只要细心观察对比,就会掌握其中的无穷奥妙,运用电视拍摄中,就会使节目的质量晋升到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期,蒋齐生先生倡导新闻摄影要“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的“五求”评价标准,特别是对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中情感表现的要求,对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蒋齐生老先生说:新闻摄影求活的实质是求情──求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如果激发了人们的情感,许多反应就会随之而出。由此可见,情感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新闻摄影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典型瞬间形象来反映现实、保留现实、推动现实、为现实服务的一种特殊的造型形式,真情的瞬间表现在新闻摄影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这里所说的“情”是指新闻…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你年轻时候拍的照片比后来要好……”这是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开幕那天,杨绍明对我说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就像共和国成立后所走过的艰巨历程一样,新闻摄影自身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新闻摄影的根本任务是拍摄新闻,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所拍的新闻照片,能不能真实地反映现  相似文献   

11.
徐铭 《新闻前哨》2020,(1):90-91
人们常说:摄影无非就是光和影的艺术。的确如此,在摄影技术两大要素中,除了构图,应该就是用光了。一部优秀的摄影作品,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在光线造型上应该是成功的,用光是能为表现主体添彩的。如何利用光和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光源无非就是自然光(太阳光)和人工光(灯光器材),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的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按光源和被摄体及摄影机之间的位置(光位)不同,一般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等。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诚信是一切诚信的根基,没有诚信的新闻,大众在依赖公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大家对新闻造假现象一直深恶痛绝。作为最能真实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新闻摄影,长久以来大家十分信赖其真实性,然而在新闻摄影中却一直有造假之风,甚至在摄影界一直存在着新闻摄影的“摆拍和抓拍”之争,所以,新闻摄影造假有一定的拥趸,甚至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你年轻时候拍的照片比后来要好……”这是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开幕那天,杨绍明对我说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就像共和国成立后所走过的艰巨历程一样,新闻摄影自身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 新闻摄影的根本任务是拍摄新闻,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所拍的新闻照片,能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是衡量其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如果几年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他带着累累硕果,带着新的渴求,走进了我军培养军事记者的摇篮——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半年之后,他有了许多雅号:“才子”、“摄影家”、“社会活动家”……读他的新闻作品,欣赏他的摄影佳作,我从惊讶到感动,且不说他发表的一千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就他写的轰动海内外的《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前后之谜》就叫人刮目相看了。于是,我想写他。当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不要为我唱赞  相似文献   

15.
赵昊 《青年记者》2017,(31):89-90
随着民国时期报业发展与印刷技术的进步,图像传播的功能愈显重要.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知识分子们以积极的“人世”精神关注新闻,通过图像拍摄与传播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新闻摄影得以迅速发展,对其内涵、性质与价值的研究初见端倪.1927年,摄影家林泽苍应《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之约,在《良友》第18期、第19期发表了《新闻摄影之商榷》(以下简称《商榷》),①“就新闻摄影提出下列四个问题:摄影记者之指南、摄影记者在社会之地位、摄影记者之种类、新闻摄影之实施……有关新闻摄影的定义、性质及要点的研究指导意义,以及新闻摄影的经验之谈等,对指导当时的新闻摄影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本文以《商榷》为考察中心,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摄影理论.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军事记者》2003,(7):53-55
一摄影作为瞬间的艺术,它所表现的虽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瞬间情态,但就这瞬间而言,却是生活本质的反映,是摄影艺术家长期对生活观察、对人生思考、对艺术追求的能量释放,没有这些因素,摄影的瞬间性也就不能成立。任何人都能够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成为摄影家,也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照相机无疑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摄影家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会产生出“瞬间”的艺术作品。那么作为摄影的特质“瞬间”,它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态呢?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瞬间”只是作者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我们经常说要“图并重,两翼齐飞”,常说要为摄影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真正做起来,许多人却仍是停留于授之以鱼,只解决他们的“三餐之需”:缺器材时就买一批相机,图片用得不好时就找编辑开开会,没图片时就给摄影记加加分,施施压……能否给新闻摄影一个自我持续发展的机制,让他们不需再依赖喂哺,不需再因为弱势而“享受”扶持政策?这,就要求报社管理层从观念上实现转变一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8.
卜新章 《新闻知识》2003,(3):41-42,37
新闻图片的拍摄通常有“抓拍”和“摆拍”两种,在摄影采访过程中两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合理的运用“抓拍”与“摆拍”能拍摄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摄影作品,否则只会拍摄出矫揉造作,甚至是虚假新闻图片。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陈小波获得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给她的颁奖词写道:“编辑,以其探触暗夜迎接光明的耐力与寂寞,成为文化发掘、建构与传播中最为重要又最为默默无闻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文明史的直接参与保留者……她无疑是当代中国图像文化传播中一位优秀的编辑者,以其独特的聪慧与爱,开掘着摄影文化的价值.”但陈小波却说:“其他不敢当,探触暗夜的耐力和寂寞,我有.”  相似文献   

20.
自从法国画家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张“银版法”照片以来,摄影技术就以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特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性能,被人们称之为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得到摄影理论界的公认。新闻摄影纪实性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看待许多新闻照片中出现的对“纪实”的“变异”现象?在摄影报道实践中如何掌握“纪实”与“变异”的关系?这是新闻摄影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