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怡 《军事记者》2014,(11):61-62
无人机,这一战场上才能见到的装备正越来越多地与媒体联系在一起,CNN、关联社、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新媒体《日报》等等媒体正在与无人机联姻,无人机成为新闻采集的一个重要工具,无人机记者甚至成为一个时髦的新闻职业新名词。  相似文献   

2.
外媒速览     
美主流媒体纷纷布局无人机新闻采集2015年1月12日,CNN宣布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就在美国国内使用无人驾驶飞机采集新闻素材达成一份协议。15日,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盖蒂图片社等在内的10家新闻机构宣布组成联盟,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合作开展测试,通过小型无人机采集新闻视频、图片等素材,项目目前主要侧重安全性能测试。点评:无人机将为新闻业带来重要机遇已经是事实,国内已有不少媒体组建专业团队。《中国记者》2014年第10期曾组织"焦点"栏目组稿《无人机航拍:谁在用,如何管?》,  相似文献   

3.
引言:记者曝光上市公司负面新闻被算计,甚至有记者遭到全国通缉,而知名艺人郭德纲徒弟也曾殴打记者.一连串“打记者”的新闻频频发生,唏嘘之余更会启人思考.现如今,很多人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记者”,然而,奇怪的是当记者的权益遭到践踏时,许多人却不以为意,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这就是当下中国媒体人的真实处境.作为媒体一线记者,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区域性媒体从事曝光新闻的操作手法及运行机制.在传统戏剧中,红脸扮演正面角 色,为人处世隐忍宽容;白脸是反面角 色,待人接物尖酸苛刻.在媒体内部,记者大致可分两类:专门围绕不同行业 转,谓“跑线”记者;另一类为非跑 线记者,主要报道突发事件、负面新闻 等,舆论监督多半靠他们完成.如今的 媒体尤其是区域性媒体,某种意义上 说,记者也可分成“红脸记者”和“白 脸记者”两类.前者专司“跑线”,后 者则是专做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4.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也称“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采访的新闻.即在新闻的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的整个过程中,以往没有机会参与媒体专业报道的普通人开始扮演着积极、主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无人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是无人机首先冲进弥漫着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在第一时间获取了事故现场的信息. 其实,新闻用无人机与警用无人机非常相近:从任务上讲都是航拍侦查;从飞行性能上讲都要求垂直起降与悬停;从操作上来讲都力求快速反应.而且新闻工作者往往对新技术比较敏感、想法也更天马行空,所以记者们除了热衷于各种“长枪短炮”式的单反相机外,装备能以“上帝视角”探寻真相的航拍无人机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6.
武斌 《青年记者》2016,(5):32-33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做新闻?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融合思维、复合型业务能力对于今天的记者一个也不能少. 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在“两微一端”融媒体的传播场域,众声喧哗、信息嘈杂,“公民记者”和“社会媒介”鱼龙混杂,因媒介素养的缺失,传谣造谣现象频仍.  相似文献   

7.
学会跳出新闻失实的“陷阱”,避免新闻失实事件.对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至关重要。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主观的,有意识的.也有客观的、无意识的。主观的新闻失实是记者或媒体为了一己私利或好恶而有意歪曲事实:客观的新闻失实则是指记者或媒体由于能力的局限或其他客观原因而无意造成的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俊美 《青年记者》2003,(10):22-22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作为机关报,不报道会议是不现实的,也是失职的。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党报记者、编辑深感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9年的记者,我认为,只要用心发现,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10.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11.
贾宸琰  姚源  钟旺 《青年记者》2017,(21):40-42
自动化新闻可读性的研究意义 继2014年7月美联社引进“机器人同事”后,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纷纷引入自动化新闻.《纽约时报》、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在自动化新闻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2015年9月,腾讯也发布了中国首篇自动生成的新闻.尽管媒体引进自动化新闻技术的初衷是帮助记者从繁琐细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和人类记者撰写的报道相比,自动化新闻的可读性较低,这也可能成为自动化新闻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2.
刘丽君 《青年记者》2012,(10):33-34
2011年11月“联防队员人室强奸”事件在南方都市报率先刊登后,随着网络的传播与媒体同行的跟进,事件在媒体业内引起广泛探讨,媒体暴力、媒体的自我纠正、媒体的伦理边界等议题成为业内同行探讨的主题.媒体报道中反映出来的采编情绪把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同行与媒体管理者的重视. 回过头来看这条报道,南方都市报记者成希灵敏的新闻触觉与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强烈的同情心,是他能第一个报道该新闻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记者”的兴起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既是人工智能进步的成果,也是传媒发展的现实需求.生产高质高量的新闻产品、高效便捷地传递新闻信息使得“机器人记者”受到众多媒体的青睐.也正因为它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未来新闻记者的就业将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冲击.媒体招聘的记者编辑岗位会减少,机械重复简单工作的部分记者将会被淘汰,只有那些专业素质精良、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记者才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为了应对挑战,新闻记者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新闻传播院校要加强培养学科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4.
陈岩 《新闻前哨》2008,(8):33-33
今年4月在汉召开的第三屑“中博会”是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博会”报道自然也成了各家媒体比拼实力的一场重大战役。作为始终参与这场战役性报道的一名一线记者.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新闻现场的魅力,那里不仅有新闻“富矿”.而且还可以成为文字记者大显身手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头前报道”,或“站着报道”。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凡是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画面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播报等皆是;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进入画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16.
周晖 《新闻实践》2001,(4):45-46
作为地市级新闻媒体的记者,由于报道范围的限制,常常会有人抱怨:长年守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仅容易形成报道的俗套,而且难以抓到像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等大媒体所刊载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题材,要想写出省级以上的获奖作品也不容易。 的确,地市级媒体无论在人力、物力及技术装备上,或是在报道面及报道深度、力度上,确实与大报大台不能相比,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地市媒体记者就无法捕捉到在全国叫响的好新闻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历届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奖名单上,我们不难发现,地市级媒体的新闻精品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而这些获奖作品的一个共性就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反响。笔者以为,这种“人无而我独有”的“土特产新闻”正是地市级媒体应该主攻的“重头戏”,这种新闻也是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沿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新华社大力进行音像技术建设,完成了视音频编辑系统、便携视频采集系统、音频采编系统的系统建设,实现了新华社视音频系统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数字化视音频采集传输,使得记者在任何一个新闻现场,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把图像传回总社,音像记者对于突发事件、重大的报道也可以像文字、图片记者一样在第一时间把素材传回总社,“新华社多媒体记者”从概念变成现实。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音像新闻编辑系统,实现了收录、上载、编辑、配音、上传等新闻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和音像节目/素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全…  相似文献   

18.
不少新闻单位及记者视“吃别人嚼过的馍”为大忌,强调“独”、“新”,认为新闻必须是新鲜的,落在他人后面“鼓噪”,不仅使新闻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甚至是件“丢面子’的事情。一些媒体据此还定下“清规戒律”,如果同一事件的报道落在其他媒体之后,记者将受到经济处罚。笔者根据本台的实践和自身工作的一点体会,以为吃别人或自己过去嚼过的馍也有味,关键在于你怎样吃,如何嚼。1998年5月,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一股招聘“村官”热,许多媒体对此作了肯定性的报道,有的中央级媒体甚至刊文指出:“招聘村官是中国村级干部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浙江之声“新闻110”是一档周一至周五全天5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也是一档全省78家地方台共同参与的新闻直播节目,节目中播送的新闻几乎全部是记者从现场发来的口述连线报道。半年多来,随着浙江之声“新闻110”新闻直播节目的成功运作,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新闻口述连线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县级电台也在参与浙江之声“新闻110”口述连线报道的实践中,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龙鸿祥 《编辑之友》2015,(8):109-112
美国无人机新闻的萌芽与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2011年11月,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建立“无人机新闻实验室”,此时它以学院派的研究实践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2014年9月,联邦航空管理局首次准予6家影视公司从事商业无人机试验.3个月后,11家新闻机构被许可开展无人机新闻试验,无人机新闻正式进入业界应用试验,从而过渡到制度化发展的早期阶段.无人机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技术及迥异的视觉体验,使无人机新闻有可能成为美国媒体群雄逐鹿的新手段,成为世界媒体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