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艳 《传媒》2015,(9):44-45
文化类节目作为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重要展示平台,正以全新的面貌回归电视屏幕.河南卫视《成语英雄》秉持“解开中国文化密码,做成语英雄”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屏互动及有机行销策略,实现节目口碑和收视的双赢,将这波荧屏“文化风”推向了极致. 《成语英雄》节目分析 节目理念.作为2013年暑期火爆中国电视荧屏的《汉字英雄》的姊妹篇,《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亲情搭档参与的原创季播类成语竞猜互动节目,截至2014年底,已成功播出两期.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各大地方卫视节目争先亮相,其中尤以河南卫视特别文化类节目《唐宫夜宴》别出心裁,成功“出圈”,掀起广泛讨论热潮。节目过后,《唐宫夜宴》单视频在多个视频网络平台累计达到千万次播放量,相关话题微博产生近亿次阅读讨论量,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综合评分9.9分。《唐宫夜宴》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文化语境与传播场域掀起广泛热议。同时随着节目的爆火传播,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唐宫夜宴》的技术创新角度、文化融合发展角度、创新传播角度分析其走红及引起广泛热议的原因,探索“3D+5G+AR”数字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对广电行业技术的新认识,推动传统文化节目创意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奕  张小姣 《传媒》2022,(18):68-70
<正>《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打造的一档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共12期,每期聚焦一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采用“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传中的动人故事。目前,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网与央视频等平台同步播出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4期。截至2021年4月底,该节目在微博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5亿,讨论量超过12.3万,拿下全网热搜超60个,节目相关视频全平台播放量超5亿,豆瓣评分9.4,成为观众的“重点催更对象”。  相似文献   

4.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5.
田梅 《传媒》2023,(9):68-71
<正>2022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一季圆满收官。节目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为观众徐徐展开了一幅赏心悦目的中华文化壮美图景。在首季11期节目中,上百位开卷人用歌曲、舞蹈、戏曲、木偶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生动展演了60余幅古代名画、70余首诗文,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拓展到了全新的维度。截至收官,节目全网共计收获443个热搜热榜,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27.4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3.2亿——继《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之后,《诗画中国》成为总台又一个现象级原创文化节目IP。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之后,推出了一档具有深刻文化内涵与艺术鉴赏价值的栏目——《魅力12》。该栏目的定位与节目形态具有独到之处,展示了电视在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与普及上的生命力。 西部频道是作为一个整体包装推出的.其核心目标是“宣传西部、推广西部”,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专题、文艺栏目如《天地人》、《魅力12》、《西部论坛》、《天天快乐》等,则是对频道的丰富和有益补充。创办《魅力12》的目的,是通过挖掘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来反映我们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2017年,《朗读者》节目引起热议,不仅让人们重新关注文化内涵、聚焦阅读、重拾朗读本身的魅力,更呼吁时下的人们直面“朗读危机”.就节目的内涵与本质而言,它是“文本朗读权利的生产活动”,是编导、主持人和朗读者联手为受众建构的一套话语,实质类似于我国当下的数字有声出版物.对《朗读者》节目进行解读与分析,不仅有利于探析当下有声出版物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且有利于从中吸取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数字有声出版的发展,加速我国建设数字出版与文化阅读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闫焱 《传媒》2015,(21):45-46
近年来, "国学热"持续发酵,从电视屏幕到现实生活处处可见传统文化符号.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比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2015年上半年,由贵州卫视独立研发创作的,以传播国学为宗旨的竞技类文化节目《最爱是中华》第二季再次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和收视热.  相似文献   

10.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媒体的重要责任,这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 7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大型季播美食文化类节目《味·道》——“寻找记忆中的年味”,通过味道调查员的走访,为全国观众呈现了神州大地多种多样的年味和风俗. “接地气”与“高大上”,是电视节目极难兼顾的一对矛盾.《味·道》以美食为切入点,解读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节目既满足了全国百姓了解文化的需求,又改变了过去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本刊记者最近专访了该节目总导演张涵冰.  相似文献   

11.
央视《朗读者》火了,这多少有点意外.深究细想,感觉也不意外.既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能火,《朗读者》也能火,因为这仨节目倡导传统文化的旨趣是相近的,加之有央视当家“花旦”董卿倾力且倾情的主持,这个节目火爆其实不算什么意外.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受市场欢迎的节目形式在不断的演变中,逐步构筑为被国家政府部门认同,并扩大运用于主流文化.重庆的《中华红歌会》与重庆市委提倡的“唱读讲传”活动及其打造的“红色文化”紧密相连,不再只是一个媒介平台,而成为一个政府和地方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成功策划《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优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之后,央视历时两年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坚持创新意识,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国宝活起来",形成了现象级传播话题.《国家宝藏》从节目形式的编排、节目风格的定位到节目角色的设置,都力图推陈出新,分析其创新之处,对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吉星 《青年记者》2016,(29):71-72
《晓松奇谈》是爱奇艺王牌脱口秀节目,是高晓松在2014年5月结束与优酷合作后推出的一个全新自媒体视频节目,是他继《鱼羊野史》《晓说》后开办的又一档历史类脱口秀节目.该节目于2014年6月6日在爱奇艺开播,开播一年后总播放量突破2.5亿,单集播放量平均500万,创下脱口秀节目单集播放纪录,成为视频网站中点击量率先破亿的脱口秀节目.该节目呈现了许多观点新颖的话题,如高晓松自诉家族历史的“朝花夕拾”、讲述人类历史上最大渡海迁徙的“离骚1949”等.《晓松奇谈》中的许多话题都被网友热议,节目热度持续攀升.作为一档脱口秀节目,被网友持久关注其实并不简单.本文从节目传播策略、节目内容、主持人个人魅力、受众定位等方面来探究其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是《文化大世界》直播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是我们沈阳经济台新创办的。面对这个新的节目,该怎么办,开始时,我除了知道“文化大世界”应该注重文化外,心里有点茫然。因为文化的范围可以很宽泛,也可以只把它局限到狭义的“文化”概念中去,或者只搞文学艺术即可。而且  相似文献   

16.
郾城电视台2011年1月31日隆重推出了一档杂志型电视文化节目《品鉴·文化》.该节目时长30分钟,在周一、周五黄金强档播出.节目开播后,成为我台收视的增长点,在收视效果和节目创收上都有不俗的表现,而文化节目的收视飙升也带动了我台整个频道市场份额的大幅上扬.该节目的成功开播,在漯河地区乃至全省业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力作。这档节目以唐宋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主旨,精心设置了融知识性、艺术性、可看性于一身的节目形式,并广泛选拔了来自全国的诗词爱好者,邀请嘉宾对诗词进行解析,同时凭借央视强大的视听技术支撑进行传播,所以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2016年6月10日刚刚落幕的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上,《中国诗词大会》将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揽入囊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正是借助诗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基因,坚持了央视传统文化系列节目的优良品质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创新,把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做出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张帆 《现代传播》2003,(4):116-117
“电视文化新闻”节目 ,近年来发展迅猛 ,已成为引人瞩目的新的电视景观。目前 ,此类节目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诸如CCTV的《综艺快报》和新近推出的《文化报道》节目 ,它是对画展、歌舞演出、音乐会、图书资讯等国内外文化资讯进行的一般性报道是传统“新闻”的分支 ;另一种是像《娱乐现场》、旅游卫视的《娱乐任我行》、湖南台的《娱乐无极限》、凤凰台的《娱乐串串烧》等节目 ,是报道影视歌领域流行歌手、影星日常活动等内容的娱乐文化资讯 ,是“时尚娱乐”的分支 ;再有一种就是介乎两者之间 ,如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化播报》节目。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原创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继第一季成功热播之后,2017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弘扬传播传统文化,带领全国观众重温经典,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相似文献   

20.
但敏 《传媒》2016,(2):65-67
电视公益节目作为电视节目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电视媒体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发展,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央视《春暖2007》进入公众视野,随之,电视公益节目在电视屏幕上纷纷盛开,央视推出《梦想合唱团》,湖南卫视组建《天声一队》,浙江卫视唱响《中国梦想秀》,东方卫视点燃《闪电星感动》……但无论节目形式如何,这些节目大多数是“公益主题、娱乐外衣”,在迅速发展的背后产生了若干问题:过于单一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商业化运作也让观众难以接受,“公益热”开始渐渐降温,我国电视公益节目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