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报道,重要而难搞。如何才能跳出农业报道的老框框,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送去一缕凉爽的风呢?笔者认为,必须在题材上开拓,以“广”取胜;在主题上提炼,以“深”取胜;在写法上创新,以“新”取胜。 一、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开拓农业报道的交叉题材 农业报道的交叉题材,既有农业内部题材的交叉,如农牧业良性循环的报道,也有农业生产与其它部门或行业的交叉,如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粮食生产的报道,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林果业的报道;既有两个部门或行业的交叉,也有三个以上部门或行业的交叉,如“农科教”报道,“农工商一体化”报道等,就分别涉及农业、科技、教育和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部门或行业。  相似文献   

2.
“的”的用法范围广,“地”的用法范围窄。只有在偏正结构里,这两个字才可能发生混淆;在别的位置上,只能写“的”,不能写“地”,一般不会弄错。所谓偏正结构指的是下面这样的格式: (1) 勤劳勇敢的人民 (2) 古代的文献 (3) 老老实实地学 (4) 特别地高兴偏正结构包含前后两部分:后一部分(“人民”“文献”“学”“高兴”)是整个格式的主体,叫作“中心语”,前一部分(“勤劳勇敢”“古代”“老老实实”“特别”)是描写或限制后一部分的,叫作修饰语。  相似文献   

3.
“连篇累牍”这个成语常被人误用,错就错在褒贬不分。例如:“在我国重要经济类报刊如《中国经济时报》……上揭露上市公司和金融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的报道真可谓连篇累牍、屡见不鲜”(《吴敬琏:股市不能太“黑”》,《南方周末》2000年11月2日第1版)。 笔者以为,这里的“连篇累牍”属误用。 “连篇累牍”亦作“累牍连篇”。此中“篇”,是指古代把写有诗文的竹简用绳子或皮条连在一起,“牍”,则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狭长木板。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知晓,  相似文献   

4.
对文是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今文言文学习中,对文训释已被广泛使用。“对文”还有“相对为文”、“相对成文”、“对言”、“对举”等名称。“对”就是“相对称”;“文”就是“文字”,也就是文字所表的词或词组(古代大多字词不分)。故“对文”是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对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对字。一般来说,所对之文应是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单句内对文(又叫句中对文)和多句对文(又叫句间对文)两种。前者一般是一…  相似文献   

5.
“风云际会”比喻贤臣适逢其时,得与明主相遇合;也比喻遇到好的时机,得以施展才能,建功立业. “风云”语本《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段话的意思是,水向低湿处流,火向干燥处燃,云随龙而生,风从虎而起,声气相应,各从其类.后凝缩为“风虎云龙”或“风云”,比喻明君贤臣相得相合.例如《后汉书·耿纯传》:“大王(按,指李轶)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按,指李轶兄弟)称王.”  相似文献   

6.
古代人有名、字、号的区别.现代人除名字以外(现代人的名和名字指同一称谓),很少有人再起字、号,而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后还有“号”.在名、字、号的命名和使用上也有区别.现笔者逐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金书铁券”是古代遗留至今、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属独一无二的特殊载体的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何谓“金书铁券”,不妨先从“书”说起。所谓“书”,一是指“在铁的质料上刻字过程”,近似今天的“书写”;二是指“金书铁券整体文字内容”。所谓“金”,一是指“涂在字体上的黄金粉末”;二是指所有字体涂完后,“铁券通体金光辉煌”。所谓“铁”,是指“载体的质料”。所谓“券”,《辞海》释义:“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此正符合金书铁券的特征与作用)。”如将这四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9.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10.
公会·工会——公会,古代指因公事相会晤。《三国志·吴·诸葛瑾传》:“建安二十年,(孙)权遗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现代指同业公会,是同一行业(或种族)商议大事、同舟共济的组  相似文献   

11.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12.
“编辑”这个词,按古代的解释,“编”指古时用以穿联竹筒的皮条或绳子,“辑”与“集”同。“编辑”联用就是收集整理的意思。如果按这个解释,那末我国做编辑工作的人很早就有了。《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文学史上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集,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史记》等书记载,也系由孔子删定。这些说法虽然  相似文献   

13.
《河北科技图苑》2003,16(5):71-71
火星冲日 ,是指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 ,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火星冲日时 ,太阳、地球、火星三点一线 ,地球处在火星与太阳之间。从地球上看 ,太阳一落山 ,红色的火星即从东方升起 ,整夜可见。火星冲日时 ,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 0 .5 5亿公里到 1亿公里之间 ,二者距离最近的冲叫“大冲”。火星每1 5年或 1 7年发生一次大冲什么是“火星大冲”?  相似文献   

14.
潘树广 《出版史料》2001,(1):101-102
有些书籍在论及校对的历史时,认为古代称校对工作为“校雠”或“校勘”,而“校对”则是出现得很晚的词汇。例如《校对手册》(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版)说:“校对工作我国古代就有。古代的校对工作叫‘校雠’(雠即仇)或‘校勘’。”又如《辞源》(修订本),收录“校雠”、“校勘”,却不收“校对”。按《辞源》的“出版说明”:“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此书不收“校对”,表明编者将它视为鸦  相似文献   

15.
“峨冠博带”意思是头戴高高的帽子,腰系宽大的衣带.指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语见宋·邹浩《送刘归美序》:“世之所谓读书者,峨冠博带,周旋于规矩之中.”例如元·关汉卿《谢天香》一折:“恰才耆卿说道,好觑谢氏,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你与老夫说咱.”  相似文献   

16.
奇葩·奇芭错例: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芭。辨析:“奇芭”应为“奇葩”。“葩”(pā)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奇葩异草“。又常用于比喻义,喻指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芭”读bā,虽与“葩”字形相近,但却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现多组成“芭蕉”一词,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这种植物的果实。由此可见,例句中的“奇芭”应为“奇葩”。乞求·企求错例:翟某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苦苦企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辨析:这里的“企求”应为“乞求”。“乞求”与“企求”读音相同且词义相近,但用法有所…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总得时时绷紧自己的那根“新闻神经”。可惜对我们许多记者来说,“新闻敏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真撞上了新闻,只怕未必“敏感”得起来。比如说,人们常从宴会中得到新闻,却很少有人注意宴会本身的新闻,更很少有人从宴会本身的新闻中去挖掘出发人深思的主题,提出促人猛醒的问题,并从中提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翻开5月18日人民日报,《宴会必须改革》的大字标题赫然入目。这标题,象是评论文章;而副标题《营养学家评宴记》,又表明了它是一篇通讯。细看内容,方知并非某某单位专门组织了一批营养学家评宴,而是记者在一次偶然的宴会上,记下了营养学家们触景而发的高论。说者也许无心,然而听者有意。记者记了,并据此调查了,思考了,然后便写了。  相似文献   

18.
(四)、查古代事物 事物,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汉语大词典》) 古代事物,即在历史上存在过、发生过并见于历史记载的古代自然、社会现象,包括: 天文:日月星象,风雨四时等; 地理:山原河海,城乡边塞等; 人事:国事家事,文治武功等; 文化:诗书礼乐,文学艺术等;  相似文献   

19.
“模式”是指一种基本固定的式样、套路.如今的影视娱乐界的“模式”是很常见的.“模式’差不多充斥着大多数晚会:几名主持人,一唱一和,一说一笑;邀请几位名人作嘉宾,坐于两旁显著的位置,回答节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前面是服饰统一或不统一的捧场观众,如何坐,如何站也基本是一个“模式”.至于内容也是有“模式”的,照观众顺口溜概括的是:“唱歌跳舞做游戏,东调西侃扯几句,拉出名人出效应,明明无戏硬凑戏”.甚至节目主持人似乎也有一种“模式”,通常是先爆芝麻般说上一通话,然后“拉”出一位歌手,或一首歌曲,或一个游戏,这样说说唱唱玩玩闹闹重复多次,便一声“再见”.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天学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谓天学,包括星占学(古人称为“天文”,本意指天象,引申为据天象以占人事之学,含义与今日“天文”一词大异)以及为预先推算日、月、五大行星位置所需要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古人称为“历法”、“历术”或“历”)。翻开历代官史,各《志》中打头的总是《天文志》和《律历志》;在各种综合性类书以及百科性质的著作中,最前面的部份也通常是“天部”。此外在古代政务中、在朝廷职官机构和政治运作中,乃至在古代数术系统中,天学都是特别重要的部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