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外记者会,60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11家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美联社、中央电视台、台湾《联合报》、新华社、法国《费加罗报》、《中国日报》、凤凰卫视、俄新社)的记者获得提问机会.李克强总理的回答颇为睿智、风趣,而国内媒体记者的提问,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李克强的回答比记者的提问更尖锐",记者的提问"大而空","表情很到位,问题还不够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2.
童玮玮 《东南传播》2011,(10):32-33
2011年4月27日,我国开始建立常态化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制度,更加主动地争取国际话语权。本文从例行记者会出现的必然性入手,进而从内容、记者提问和新闻发言人回答等三方面分析例行记者会呈现出的特点,并就平民化视角、分析舆情和发布手段多样化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勋亚 《今传媒》2009,(6):75-76
善于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犹如翅膀之于飞鸟,好的问题可以让新闻事件飞向更广阔更遥远的空间,并获得准确、全面、丰厚的答案.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编辑鲍勃·福尔斯曼说过:"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者的."可见提问对于记者采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政府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引导和建构媒介议程,从而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标榜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西方国家,也无不积极借助于新闻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有目的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引导本国及国际舆论,借以提升政府和国家形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以2010年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与全球媒体记者答问的问题为研究样本,从问题类型、提问媒体分布以及国际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究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舆论平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行业逐步进入高潮。然而,对于新闻采访而言,记者型主持人是表达新闻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会运用自身的技巧而在某些时刻巧妙并有效地进行访问。作为主持人自身来讲,其风格也应具有多样化。应将记者、主持人等各种身份相融合才能成就一个合格的记者型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外记者提问.记者会期间,正在现场的一位记者朋友给笔者发来几次手机信息,一是了解温总理引用的古语出处和<富春山居图>的情况以准确发稿,一是介绍会场动人的气氛让人先睹为快.记者会结束不到1小时,有关温总理答记者问中所有引经据典内容一一出现在一些知名网站上,国内外的报道和评价铺天盖地而来.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新闻采访的重中之重,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对于提高媒体自身竞争力尤为重要,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关键,记者的提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闻采访的效果,良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取得理想的采访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新闻媒体竞争力的提升。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所需的信息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记者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采访的进程和效果。由于采访对象的职业、年龄、性格差异,记者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不可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且由于每次采访的环境、地点、时间的不同,记者的提问必须因人、因地、因事而变化,做到具体事件具体分析,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使用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采访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记者的基本功.在这一点上,由于广播线性传播的特殊性,对于广播记者的要求更高.作为以声音传播内容的媒体,广播记者的提问不仅仅是发掘新闻线索的过程,也是成稿素材积累的过程.当下流行的将采访直接剪辑成稿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采访现场实录效果,以增强现场感,体现广播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记者的采访提问,包含了内容的开掘、提问的技巧、表达的顺畅简洁、现场氛围的合理运用与营造等,是一项涵盖多项考量的综合性艺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93-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文本为研究样本,对境外记者的提问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记者提问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且不同时期境外记者的提问也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境外记者的提问,可以观测地区因素对新闻实践的影响,考察境外媒体观看中国的方式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媒体平台越来越多,新闻行业的竞争也来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受众的认可,各大媒体必须从提升自身的新闻制作质量入手。对于一条完整的新闻而言,新闻采访既是新闻制作的初始环节,也是决定新闻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作为采访中的工作核心,提问艺术就成为决定新闻播出效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中提问艺术的内容和新闻记者采访中常见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新闻记者采访中提问艺术效果的策略,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而对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方记者,因为媒体的性质和市场的作用,其范围和受众都有局限性.虽然在贴近性、鲜活性、时效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优势,但就其传播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而言,地方记者较全国性媒体的记者就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8):18+20-21
焦点部委发布会回应民生热点3月5日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包括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在内的国务院部委负责人将相继举行记者会,就舆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提问。发改委主任张平在3月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希望房价能够合理回归;3月6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处理国  相似文献   

13.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14.
陈郁 《新闻传播》2009,(12):67-67
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采访是当不好记者的。对于记者而言,提问就好比是一块敲门砖.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使对方开口。如果把采访对象心中之锁比喻成一个矿藏.那么提问就是挖掘的铲子。如果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那么得到的必定有限。本文就是阐述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利用巧提问来顺利和出色完成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5.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国两会开幕第一天,人民大会堂采访队伍中一位帅小伙吸引了不少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及工作人员的眼球.他身着印有"打造手机媒体国家队"的黑色帽衫,与其它媒体记者一道"堵"代表、"截"委员、"抢"提问.这个小伙子是人民日报手机报专门派出的上会记者.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而言,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所展现的提问技巧是最能体现记者这一职业特征的,这也是每一位记者的基本功。从新闻采访种,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的基本任务出发,研究并分析了新闻采访提问的基本技巧与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融媒体成了广泛刷屏的高频词汇,更多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人士纷纷开始关注融媒体.融媒体是通过不断丰富媒体载体,将多种媒体传播方式融合起来的一种形式.融媒体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下,能够促进记者职业的全面发展,真正有助于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于记者而言,唯有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紧跟时代的发...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效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对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电视新闻的采访活动有着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和特点。新闻现场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技巧对新闻采访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阐释了媒体深度融合与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探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如何进行提问、记者提问技巧以及提高新闻质量的途径,并就融媒体对电视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9日,章启月主持了她在外交部发言人任期内的最后一场例行记者会。会后,许多中外记者一改往日会后匆匆散去赶回发稿的习惯,纷纷上台与她握手道别,还有很多记者则选择在这个时刻和她合影留念。第二天,不少媒体撰文表达了对章启月的喜爱和尊敬。外电记者评价章启月“很严肃又很亲切”,我想这是记者喜欢章启月的重要原因。外交部的发言人因为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的需要,要做到严肃是比较容易的。而章启月却没有止于严肃,根据见诸媒体的报道,她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从来不缺少笑声,不少中外记者喜欢和她一起聊天。作为同行,笔者煞是羡慕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