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①教学环境充分民主自由,让学生放飞思维、解放行为;②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③数学学习融干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学习内容重新整合。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为学生学习提供具体的情境。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上册)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如“分类、位置与顺序、统计”等,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充分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被约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经调查许多学生几乎没有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意识和经历,许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对数学不感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去经历、体验、认识。我校特别开设了“生活中的数学”课,教师在本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融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为此,我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数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教学环境充分民主自由,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数学学习融于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7.
数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有“做”数学的机会,而且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将数学与生活对接的过程,使课堂呈现丰富生动。从价值论的角度讲,怎样的数学活动是真实有效的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数学活动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9.
郭飞 《新疆教育》2012,(16):176-176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生活化成为我们数学课堂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赵云峰 《云南教育》2007,(9S):13-15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快乐应该是成功的愉悦体验。然而,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学都有其特定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形式。数学也不例外,常有学生感叹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表现出对数学的情感很淡薄。这除了教材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教师把数学教得太玄,联系生活实际少,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缺乏亲身的体验,因而激发不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困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使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大力提倡知情合一的“体验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切实体验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熟视无睹,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生活和数学割裂开了。我们知道,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和感悟,体验和感悟是时刻伴随认知的两种生活形式。如果数学教学只有认知,没有体验、感悟,那么我  相似文献   

15.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16.
李浪 《教育现代化》2006,(11):91-92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让教学教学贴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侯正海 《江苏教育》2000,(11):32-34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关注这一点,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深化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林文伟 《云南教育》2002,(13):21-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乏味,产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这是新世纪课堂教学追求的理念之一。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设趣导入设计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其目的是激…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要联系身边的生活,创设科学有趣的"体验"学习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充分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推理、验证,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