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赋自问世以来,几经演变,到唐代出现了被称为律赋的试帖赋,稍后又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返璞归真,由骈俪趋于散体,于是出现了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唐代文赋的代表作。此作除思想性强外,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  相似文献   

2.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文赋"始于唐代,是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篇赋借古讽今,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赋是我国古代文体之一,赋韵与同时代的诗韵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唐代李德裕在当时的文赋(古赋)成就是较高的,故研究他的文赋用韵不仅可以挖掘出他个人作品中的深层语音系统,而且对揭示中晚唐语音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赋各体(骚体赋、汉大赋、骈赋、文赋)兼备,其中文赋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文赋是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宋代文赋作家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新体文赋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文赋是伴随着古文运动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在唐代形成,在宋代成熟的一种新兴赋体。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文为赋,将散文笔法运入辞赋,以议论哲理为主,风格平易,自然流畅,多散句,却大体抻韵。本文对文赋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理论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成就引领文学革新走向成熟和兴盛,使得文赋在形式上突破骈赋、律赋的格式束缚,向着质朴化、散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赋体散文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的显著变化,世以“文赋”名之。苏轼是宋代赋体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体现了文赋的最高水平。苏轼赋体文学的改革创新在于:其游戏为文与文体解放之间的关系,议论为赋及融合景、事、情、理达到崭新艺术境界的特征与成就,为赋体散文写作拓展了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赋体文学发轫于战国,历经两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发展到宋元之际,在体式上已无创新的可能.宋赋把产生于唐代的文赋发扬光大,元赋则回归本源,祖骚宗汉,以古赋为主.作为赋体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流传至今的宋元时期狩猎赋的篇数较之前几代大为减少,其中对赋体文学特色的继承则一如既往,用典就是历代赋作的共有特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宋...  相似文献   

9.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0.
秦观(《淮海集》所存三篇文赋,按创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汤泉赋》、《寄老庵赋》和《叹二鹤赋》。其中,《叹二鹤赋》作于元丰元年(1078),而非熙宁五年(1072)。这三篇文赋,辞藻铺陈逐渐柔和,文字议论趋于精妙,呈现出“理渐胜辞”的变化特征。这与秦观少时博览强志的读书方法有关,也和他长于议论的丈风有密切联系。秦观的文赋创作水平不高,但他的《叹二鹤赋》也初步具备了宋代文赋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苏轼汲取了前人赋体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成就,运用古文的笔法,开创了赋体文学的新局面,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学体裁——文赋。苏轼文赋的主要特色是:追求平淡自然,通过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把古文的散句融入赋体之中,使得文赋趋于散文化。同时在一种理性思辨中力求淡化赋体的功利性,从而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性。而且这些艺术特色往往包孕于苏轼的文艺观和审美情趣之中,体现出苏轼独具特色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初识经典1.作品概说《文赋》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一篇赋体作品,主要讨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果说此前问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论专著(涉及文学史、文学创作、文学鉴赏等),那么《文赋》就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文学创作的著作。在这篇赋中,陆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隙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隙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朦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曚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文体虽然以诗文为主,但一些文学作品在句式、结构上已为赋的兴起和独立创造了条件。宋玉始以"赋"命名作品,不但继承了先秦文学的对问和讽谏传统,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发展,使对问和讽谏成为赋的传统。除此之外,宋玉赋专注写物、辞藻华美、句式整齐等特点都对后代赋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为文赋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试从形式和结构来分析宋玉赋对文赋体制形成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后白藤江赋》《续赤壁赋》都是越南汉文赋在题材与思想主题上借鉴了中国赋的好例子。与此同时,这两篇赋再次体现了越南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习惯,即其对历史性和真实性的追究,大大不同于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17.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在赋体作品中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既发扬了汉赋寄托讽谕的优点,又摒弃了汉大赋堆砌奇字、词藻的弊病;既有魏晋抒情小赋的清新风格,又有比魏晋小赋更为丰富的内容。它确实情真意深、文华词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人赞赏说“古今之赋,此为第一”。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将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体,而当代学者王力则推崇《阿房宫赋》“开了文赋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古文家们的创作理论如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等正是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石,而当时文坛上破体为文的创作风气以及律赋、咏史怀古诗、陆贽骈文的盛行等,也从实践的方面刺激了文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等方面看,二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所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中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矶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窥蠡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浅谈赋     
两千多年来,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进,从骚体赋到散体大赋、抒情小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它的产生与《诗经》是密不可分的,班固、皇甫谧、挚虞均认为赋是“古诗之流也”。刘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