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敦煌古代养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以及敦煌壁画、塑像中的养生健身行为,为研究古代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提供思考.结论:敦煌佛教养生包括身体疾病病、心理疾病、饮食、劳作和运动等诸方面的养生内容;敦煌道教养生注重道教教义,以养气、吐纳、导引、胎息等方法为炼养手段,结合按摩与肢体运动,以保全身体康健及生命之体为宗旨;敦煌壁画、塑像中的卫生保健等养生行为反映了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以及养生融入佛教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化中的道教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地区的道教及其文化,既是敦煌文化中中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敦煌文化中宗教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敦煌地区的道教及其文化,先贤时彦已多有研究。这里,笔者拟根据已有的成果并参以己意,较为集中地进行简要的论述。曾经在敦煌地区流传过的几种宗教中,只有道教是中国本土所产生的宗教。一般地说,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的中后期,距今已1800余年。但道教并不是一下子就正式形成,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酝酿的。战国时期的方仙道、东汉前期的黄老道,可以说就是道教的原始形态。如果把这种原始形态的道教也算上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4.
道教养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养生功效,被世人认可,本文用道教养生体育的养生观、理论、原则和方法入手,系统分析了道教养生体育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聂辽亮 《考试周刊》2014,(55):32-33
文章根据养生旅游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资源、区位、政策、客源四个维度剖析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的优势,指出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惠州罗浮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在罗浮山开展道教文化旅游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而在打造罗浮山道教旅游的文化个性时,可以道医养生文核心,树立葛洪、鲍姑、黄大仙、陈楠等罗浮道医品牌,营造道教养生氛围,开发多层次的道教齐生体验产品。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早期的总体文化格局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是原有的中原传统文化;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当时的敦煌地区道教流行不仅早于佛教,而且比佛教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有优势,既和儒家文化等共为当时敦煌地区总体文化格局中的主体和主导,又在当时敦煌地区流行的各宗教中居于优势地位。如果仅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的话,当时的敦煌地区是以道教为主的地区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道教气功是道教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为了增强人们对道教气功的认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道教气功的地位、定义以及理论渊源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现代健身气功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些词语语义隐晦,不易理解,有待诠释。本文选取了敦煌道教文献中的一些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这些词语的语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养生之道,是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道教“延年益寿,羽化登仙”基本宗旨的承载者,又是道教文化深入民心的现实工具。笔者将从道教思想入手,简述与之相应的养生原理和养生技法,并从中找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得出其内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化研究》第13辑是由陈鼓应先生领衔的《道家文化研究》编委会与姜伯勤先生为首的中山大学敦煌学研究室合作的结晶。全辑共收论文15篇,敦煌文献录校1篇,译文1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组:(1)对敦煌道教文献与敦煌道教历史等情况的总说,(2)对敦煌道书中的《南华经》、《化胡经》、《变化经》等几种有代表性经典的探索,(3)对敦煌道书中以灵宝经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升玄经》、《本际经》等为中心的重要经典的全新研究。以下试分组介绍。第一组文章共有3篇,分别是:苏晋仁《敦煌道教逸书略说》苏先生积多年之力,搜集、…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敦煌自先秦就称瓜州,盛产"美瓜",瓜文化名闻四方。通过法藏本、英藏本、俄藏本以及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关敦煌瓜文化的内容,可了解敦煌瓜文化众多记载流变,瓜文化的道教俗文化的历史背景,敦煌民俗歌谣歌咏的瓜文化风俗,敦煌唐人瓜农拥有瓜园的习俗及其佛教文化背景,以及现代流传的有关瓜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4.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当道教的养生活动是其宗教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面 ,是武当道教的最高宗旨———追求成仙长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各种宗教仪式等活动中 ,如宗教法事活动、生活习俗等等方面中 ,都蕴函着养生哲理。武当道教养生文化的四个主要表现特性是 :交融性、生活习俗性、宗教性、派系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唐宋间敦煌大众来讲,对于道教的信仰和理解,同样是在大众思想的层面上。由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唐宋间敦煌地区道教大众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既有着与世界其它宗教文化的相似性,更烙上了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痕迹。道教倡导的以修性养生为根本的炼养途径与它的以神仙信仰为宗旨的宗教教义是一个不可调和的文化存在,正是这种不可调和性,最终导致它的内容与形式分崩离析,道教的演变过程也就是扬弃其宗教外衣和产生以中华武术为主的中华养生理论的过程。武当道教文化的特色便是道教的历史归途。  相似文献   

18.
敦煌医学养生方剂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哲学、天文地理及多种学说的体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反映,其英译对敦煌医学和敦煌文化的外宣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文章以《敦煌医学研究大成·养生与杂论卷》中的养生方剂为翻译文本,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以“译者”为中心,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及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敦煌医学养生方剂的英译问题,同时运用生态翻译“十化”译法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阐释,译出整合度较高的译语。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民间山岳信仰很大程度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山神信仰与道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民间的灵山崇拜也融入了许多道教服食养生、神仙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早期道教神灵信仰、炼制丹药、法术等方面也可看出其对民间山岳信仰的吸收和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道教文化为主展开分析,进而对带教文化音乐中的养生机理中的性命双修、传统医学的形神、现代心理医学等多重方向进行研究。希望本文中道教音乐养生的理念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推动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