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苑》2012,(4):7
2012年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3.
正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我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发展至今天,已先后形成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静止轨道通讯卫星等卫星系列。卫星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气象卫星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计划发射5颗,即风云二号A、B、C、D、E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B静止气象卫星为试验卫星,风云二号C、D、E静止气象卫星为业务卫星。1997年6月10日、2000年6月25日、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2月8日,风云二号A、B、C、D静止气象卫星成功发射。风云二号E静止气象卫星计划于2009年发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声轰鸣,2004年10月19日上午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一"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起飞约24分钟后,"风云"二号C星已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卫星入轨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其实施了多次轨道捕获,在精密定轨技术的支持下,缩短了卫星完成定点任务的时间。 两天后,我们来到西安卫星测控  相似文献   

7.
天兵 《科学中国人》1997,(10):27-28
我国今年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1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多时次地监测可观测区域内地气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大大提高对灾害天气系统的监视能力。 “风云二号”卫星的功能 “风云二号”卫星定点在东经105φ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它是一个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重600公斤(发射质量1.3吨),采用自旋稳定,设计寿命3年。其有效载荷由观测分析系统,数传与云图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我国成功发射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前,我国于2007年4月14日成功发射了第1颗北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从这一年起,4月24日正式成为"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人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航天日"为何选在4月24日呢?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这次历史性的卫星发射,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通过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新加  相似文献   

10.
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这次卫星发射与以往有何不同?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将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0,(9):48-48
201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度过了他40岁的生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该型号卫星共生产两批,第一批两颗星已于1988年、1990年发射,分别工作了39天、165天后,因控制系统故障而停止正常工作。本次发射的卫星是该型号第二批星的第一颗,在性能上做了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短波     
正北斗距全球组网一"星"之遥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实现2020年"开门红"。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10日用长征四号乙火箭搭载发射的实践五号卫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两年时间内首次利用公用平台技术研制的小卫星,也是我国研制发射的第9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9,(5):1-1
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前,我国于2007年4月14日成功发射了第1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6.
宜课 《百科知识》2001,(2):15-1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技术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7.
正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开始进入空间时代。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其一经发射,就会围绕地球旋转不停,直至被收回。人造卫星功能多样,很大程度地便利了大众的生活,随之也衍生了多种学科,如卫星大地测量。  相似文献   

18.
晓科 《世界发明》1998,(12):5-7
据专家预计,在这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卫星发射将出现两个鼎盛时期,即出现两次“浪潮”。其中第一个浪潮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年发射到地球轨道的卫星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1991年以来,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年,全球卫星发射量或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减少到110颗以下,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1970年至1978年1月发射的八颗人造卫星轨道用地球宇层规律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并提高了精确度,运用地球宇层结构规律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结果是准确方便的,这说明这一规律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