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进教师的经验报告会,每年都要听好几场。听得多了,我发现了一条规律:模范教师们讲的最多是爱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无条件地爱学生,尤其是“救世主”般爱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师爱的力量巨大到使人脱胎换骨的地步。这当然没错,而且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爱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爱护每一位学生,亲近每一位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才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作为班主任,最大的心愿就是使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每个班级,学生与学生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推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教学转化“后进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我们当前一个永恒的课题任务。  相似文献   

3.
谈情感教育     
教师若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就会关爱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实践证明,一个忠于职守的教师,必定会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慈母般的爱与情。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重要支点。老师爱学生。学生也会喜欢老师.这又会促使老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直接用“孩子们”代替“同学们”来称呼他们,学生不仅能接受而且会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3,(6):F0003-F0003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以培养人格健全、积极进取、乐学创新、能将爱与温暖传递的阳光少年为己任.紧密围绕着“阳光教育让我们拥有创造未来的智慧”办学目标,在“阳光德育”中努力做到管理规范化、活动创新化、教育人性化.用阳光般的爱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用温暖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以"爱"来教育学生,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对200多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竟有82%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偏爱”行为,惊讶之余,令人深思诚然,“爱的效应”、“爱的教育”早就有许多教育专家、有识之士在呼吁、在实践,作为教师也都知道只能“以心换心”、“以爱博爱”。然而,“知道”毕竟不等于“做到”,更不等于“做好”,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的人”,他们的敏感、多思、脆弱、戒备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料。请看他们怎么说:  其一:成绩好的学生的名字老师总是早就记熟了,而对我们成绩差的却叫不清楚,有一次上课把我的名字叫错了。  …  相似文献   

7.
陈向阳 《考试周刊》2009,(6):221-223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容易走进爱的“误区”,总是以为“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因为“爱”而过度紧张、承受一定心理压力并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暗示教育、赏识教育、榜样教育等“爱的教育”,可以有效疏导孩子的厌学情绪。让师爱与学生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8.
又逢周一,面前摆放着一摞堆得整整齐齐、码得高高似小山一般的日记本。每逢此刻,我总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唯恐一个不小心,忽略了那份学生寄予的信任,让一颗期待的心因为我的疏忽而凋零,像叶片般的飘落……教育原本就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民主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爱与信任的交汇。没有爱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没有沟通与交流的教育更是  相似文献   

9.
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常有人问我:“学了这么多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你认为先生最可贵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先生那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素质教育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很多班主任平常可能比较注重对学生爱的教育,但容易忽视对单亲学生爱的教育,这给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如何解决好这些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良语利育人     
罗菊 《贵州教育》2010,(7):47-47
众所周知,教育良语就是以鼓励、表扬、赞许、肯定为主的评价性(教育)用语。北师大一位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曾多次呼吁全国教育工作者及一线工作的教师们:“应该提倡教师使用良语,用爱的语言感染教育学生。爱,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的宽容和理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四年来,我总是把满腔的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下面,就用两件事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2.
吴婧 《江西教育》2023,(5):53-54
<正>李镇西老师曾说过:“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教师和学生相处过程中,发挥爱的力量总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带着爱心、耐心、信心,我迈步在漫漫职教路上。  相似文献   

13.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教师部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用各不相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着爱的教育。这些爱的经验是教育的宝贵财富。汇聚这些财富使之相互补充、交流融合,是一件极为有益的工程。为此,我们决定共同发起:在上海的小学教师中举行一次“金爱心的故事”征文活动。金子般的爱心可以催发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从小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涛 《宁夏教育》2008,(2):26-26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是热爱儿童。”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满腔热忱的爱,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心。教育植根于爱,教育需要爱来做支撑,教师的爱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叶晓洁 《师道》2003,(8):39-39
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我们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相似文献   

17.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季冬梅 《新疆教育》2012,(13):167-168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这是每个为人师者皆知的道理。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这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 町是,当我们面对那些爱调皮捣蛋、“兴风作浪”不止的“头疼孩子”,有不少老师总有深深的挫败感,不由得“望生兴叹”,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常被人们称颂为教育的专家,这是因为他们能巧妙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塑造一代新人。归纳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无非是很善于在“爱”“察”“韧”三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爱”,即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对每个学生投入以严父、慈母般的爱。“爱”是贯穿在每一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条红线。班主任热爱学生,这是古今中外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感到和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20.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的精髓是:“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就是说,师爱是无私的,每一位教师应该把自己在对教育事业上所有的爱的激情,洒向她的所有的学生。但是,有时候对于我们的爱学生是不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爱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