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了与信息搜寻(information seeking)和搜索(information search)环境(context)及情境(situation)相关的研究,阐述人们对环境和情境的理解。作为环境或情境的重要要素,工作任务(work tasks)已成为信息行为相关研究的起点。文章论述了工作任务的定义,并将相关研究概括为直接研究和间接研究,以帮助理解该领域的研究途径和方式,促进其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学习型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力强 《现代情报》2003,23(4):167-167,156
本文从历史和社会这纵横两个领域上探讨了学习与信息的关系,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信息使物质(材料)和能量(能源)更加丰富,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性条件,反过来,“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又会使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在其创建的过程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3.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从其对空间组织的创新到重建人与空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升华到借建筑空间表达人类理想,重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的运转方式,即“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  相似文献   

4.
当今,信息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信息和资本一样成了战略资源。因此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的学者认为他们已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通信广播卫星和光纤通信已取得重大突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视技术的结合(C~2TV)将会带给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委在制定《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时,将我国的私人办学、私立学校、民办学校、企事业单位办学校及其它杜会力量依法举办的各种教育事业,统称为“社会力量办学”。在这些办学机构中,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学或学院,我们称之为“社办高校”,而那些国办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可称之为“国办高校”。 一、“社办高校”是“民办公助” 由于国外私立大学存在的现实,人们往往把我国的社办高校称为私立高校,甚至将从事这项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6.
概念是对各类事物的心理表征。人们的概念知识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可对物体快速归类的显著的视觉特征(如颜色、形状和运动方式等),还包括人们不易从感官直接获取的信息(如“可食”和“危险”等)。例如,当我们想到“狗”的时候,我们能回忆起狗的知觉特征(如四条腿,毛茸茸,会吠叫等)、功能属性(追逐猎物,警戒看门等)、联想关系(人类的朋友,对主人忠诚等)以及百科全书式的信息(哺乳动物,有不同的品种等)。所有这些概念知识的记忆都属于“语义记忆”,其特点是缺少特定的时间信息或与自身经验直接相关的信息。例如,当我们想起诸如“原子结构”或“英国的首都”之类的知识时,一般不会回忆起习得这些知识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情报工作和图书馆工作都必须适时地进行变革,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情报和情报工作情报是一种知识(具有知识性)、对人们是有用的(具有时效性)、是通过传递、交流而表现其价值的(具有传递性),因此情报的概念可以这样描述:“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就是情报。所谓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与规律、社会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简言之,知识就是一种认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既包括通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问题是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所谓生产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劳动能力”单纯看成体力、体能方面的能力,把“生产资料”看成有形的如机器设备、矿山、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生活处处有发明,只要用心寻找就一定能创造出改变生活的作品.然而,很多伟大的发明都不是“用心”发现的,而是从意外中获得.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意外的发现说不定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切进步的源泉。科技发展对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创新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又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甘肃省科技事业发展与创新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洪虹 《内江科技》2024,(3):116-118
<正>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锻炼心理需求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在性别、年级、居住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意义,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源头着眼,建立“全民健身”意识,逐步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的联动,保障“五育并举”的全面开展。1前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孙慧 《科教文汇》2005,(2):14-16
上个世纪,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把地球连成了一个“村”;今天,网格技术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未来网格将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动态集成起来,让世界成为一个“超级计算机”。“网格之父”伊安.福斯特预言:“网格这种看似神奇的技术将会在十几年后和水、电、煤气—起影响人类的生活,人类社会也会发生‘网格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吗?通常人们会讨论家具、装潢、摆设、陈列甚至花园等等,却不太讨论建筑,不自觉地将建筑看成高深莫测的话题,似乎建筑和自己切身的世界无关,但其实大众无一日不身在建筑之中。首先,如果没有人和生活,建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另一方面,建筑学在所谓的学术精英圈子里,被认为可以用来致力于预言或者推动对现存美学景观的革命性改变,并由此进一步改变社会和生活。安东尼奥·高迪则肯定相信建筑能改变生活,这位西班牙建筑大师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相信历史可以美好的发展下去,因为科技进步的成果,加上欧洲工业化社会对海外殖民势力拓展快速,而新大陆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意涵资源的丰富与无限性。所有这些因素,促使18、19世纪欧美先进工业化国家,出现了极度乐观的意识型态与历史进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进入了丰裕社会的时代,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来临,方才宣告结束(1945-1973)。几乎是在丰裕社会结束的后期时刻,西方工业化社会面对环境危机问题的出现,而引发对人类未来命运与生存的悲观疑虑,这就是所谓的“末日症候群”(Doomsday Syndrome),而具有改造社会理想特质的“适宜科技”观念,成为解决末日危机的方式之一。本文试从历史演进与变迁的角度,针对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环境危机的环伺之下,“末日症候群”论述的出现与要点,以及科技观念因应其影响而产生的新发展与特点等几个面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球与数字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数字地球” ,就是人们希望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 ,把分散在地球各地的从各种不同渠道获取到的信息 ,按地球的地理坐标组织起来 ,既能体现出地球上各种信息 (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 )的内在有机联系 ,又便于按地理坐标进行检索和利用。这是研究各种地球变化的需要 ,是 2 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字地球有全球、国家、城市三个层次。按照“数字地球”的思路 ,建设“数字中国”是一项必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好“数字中国” ,才能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也才有可能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策划相应的数字化建设 ,如“数字上海”、“数字北京”等 ,为在 2 1世纪建设“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从其对空间组织的创新到重建人与空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升华到借建筑空间表达人类理想,重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的运转方式,即“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国外电子商务发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Internet)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人们用数字信号在网上交换邮件、讨论问题、阅读、写作甚至游戏。商业活动,作为人类最基本、最广泛的联系方式,自然会渗透到这个空间中。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以及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现代科技中最有生机、活力的领域,强烈地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力量与全球化工具.同样,网络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传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书馆迈向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婉芬 《情报科学》2003,21(3):263-265
由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人们对潜在的网络图书馆与现实的图书馆之间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现代条件下,“变”与“不变”的问题,所谓变,是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形态,读者的需求,管理技术,图书馆人员的观念的变化,所谓不变,是指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的体系来维护,发展和开发来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20.
叶红 《内江科技》2009,30(3):40-4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现代社会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即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了人们终身体育的理念,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使得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等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