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研中的“工具论”是导致传统教学方式出现误区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必有之义,倡导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建构即是注重对人的丰富情怀与高尚精神的培养。因此,需将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与塑造健全人格上;推行情境式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语文教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研中的"工具论"是导致传统教学方式出现误区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必有之义,倡导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建构即是注重对人的丰富情怀与高尚精神的培养.因此,需将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与塑造健全人格上;推行情境式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语文教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4.
5.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天然具有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语文成了应试的工具;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精神培养割裂开来,以致学生思想苍白,情感贫乏。杨东平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主要体现在 :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8.
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人性是语学科的本质属性。当今语教学中出现人精神失落的现象并造成种种不良后果。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语教学中人精神的回归,要做到确立人的主体性,弘扬民主、个性和创新,注重感悟、审美和积累,深入生活和参与实践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是教育界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更好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实践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要充分挖掘出教学内容、教学观念、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及教学手段中的人文精神因素,并要通过语文的创新教育、情感教育、公民教育、审美教育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与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相比.当前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树立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四个方面入手,一点一滴,熏陶、感染、渗透、感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人文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贯彻教育目的,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等方面阐述了人文精神培育的价值,并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蔡健强 《文教资料》2012,(13):48-49
本文阐述了现代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及"工具论"的影响所造成的消极状态,以解决实际矛盾为基本前提,从语文教材内容入手,提出人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应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及审美教育方面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着力探索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语作为最重要的化载体,其本位特征之一就是人教育。所以,在语教学中回归人精神,渗透人教育,应是当前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职教语学科多年来在倡导人精神方面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严重弊端。本文列举了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缺失状况,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必须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植根教材、走向生活;重视朗读、紧扣情感;尊重个性、注重体验。  相似文献   

17.
关秋 《文教资料》2010,(34):235-236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失败的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是目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当今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立新 《职教论坛》2002,(10):26-26
语文教学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文精神的失落。何谓人文精神?概而言之,它是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其主要内涵有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关于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可以这么说,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文精神的体现程度。据《中国青年报》4月3日报道,湖南省株州市第二中学某语文教师就曾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含有这种观点的论文《入学教育课》不久前还获得了株州市中学语文教研论文二等奖。由此,…  相似文献   

19.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特性 ,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就必须坚持语文的人文性。进行语文人文性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思维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1,语文学科的性质之争论关于语文的性质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统一,语文教育界陷入工具性与人文性孰为根本属性的争论之中无力自拔,谁也不服谁。近年来语文教育的大辩论实际上还是工具人文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