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诗歌运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理解“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抒发”的结构特点。2、理解诗的语言特点。3、品味诗人深沉的乡愁。教学重点 :1、结构特点。2、语言特点。3、情感品味。教学难点 :情感品味。课  型 :诗歌赏析课。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钟 (多媒体播放序曲《故乡情》 ,动画显示课件背景及授课标题。教师低向调整序曲音量 ,进入课堂“导入”)同学们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之所以“最美”是因为它有着精湛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在新诗的长廊里 ,有一首集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讲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了中心,抓住它就抓住了“牛鼻子”。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不难发现:当时帝国主义百般阻挠,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当地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詹天佑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这  相似文献   

4.
5.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二、设计思想 这首抒情诗精练形象、富有激情,讲究音韵,所以: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笔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等方面对经典名篇《乡愁》进行了剖析以下是该课时的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9.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思乡之歌中的一首。余光中是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后任大学教授,主讲英文诗及现代文学。著有诗集多种。《乡愁》选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这首诗精短却不乏韵味,在鲜明的意象中寄寓了诗人炽热深沉的情感,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经是中老年教师的年岁了。我们所任的初中语文教材已经记不清换了几茬,诸多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层出不穷,万千教法在我们教师中诞生并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都是新诗。新诗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教学中,如果把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怎样贯彻“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怎样去实施创新能力培养?以《乡愁》的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朗读这首诗。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去理解诗歌内容。3、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蕴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情感,懂得孝敬老人、珍惜家庭、报效祖国。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后8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号"。  相似文献   

14.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公元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又号沧海。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一个塾师的家庭。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中进士后,见仕途污浊,乃弃官归里,主讲于台湾书院。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惧敌求和,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丘逢甲闻讯奋起抗议,并率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出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把又长又宽又深的台湾海峡说得那么浅("浅浅")这个"常识性错误",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从而探究出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的真正主题.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又有多少游子离人羁旅他乡,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且不说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显雏形的《诗经》中的乡愁诗,也不说汉代得到长足发展、唐宋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乡愁诗,单说今天台湾诗人笔下的乡愁诗。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已半个多世纪,两岸同胞至今仍只能隔海相望,咫尺天涯,两地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乡愁也就成了台湾诗人情有独钟的创作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当我死时》《舟子的悲歌…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以倾吐炽热真挚的眷念祖国的情绪而著称.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间.作者从五四运动发生前后几年直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一直旅居在日本博多湾上.作为一位敏感的哲人和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郭沫若当时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脉搏的跳动,正确地看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浪漫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屏幕上出现诸如“明月”、“海峡”、“小桥流水人家”、“匆匆而过的人流”等富有意境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和画面的遐思之中。乐毕。学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师导入:听了这首曲子,真的使我想家,催人回家,如果身处异地他乡,一腔乡愁便油然而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常有背井离乡的无奈,离愁别绪也就会常消常涨。因此,“乡愁”这种情结也就成了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抒写乡愁的诗。二、增设情境,简介背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简介背景…  相似文献   

19.
20.
黄晓莲 《湖南教育》2003,(21):51-5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浪漫萨克斯演奏曲《回家》,屏幕上出现诸如“明月”、“海峡”、“小桥流水人家”、“匆匆而过的人流”等富有意境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和画面的遐思之中。乐毕。学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师导入:听了这首曲子,真的使我想家,催人回家,如果身处异地他乡,一腔乡愁便油然而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常有背井离乡的无奈,离愁别绪也就会常消常涨。因此,“乡愁”这种情结也就成了文学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抒写乡愁的诗。二、增设情境,简介背景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简介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