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情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能在学生群体内部形成群体压力,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微信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微信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创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舆情管理机构必须创新舆情管理 机制以适应新形式变化、进一步采取应对策略以提高舆情管控效果。【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从管理过程和信息生态系统机制融合角度 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为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的 理论视角,对实践层面的舆情应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重要岗位职责和历史使命。步入全媒体时代,媒体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舆情更加复杂多样、随机难控,高校辅导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可以尝试采取树立良好形象、建立预警机制和运用网络手段等对策来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笔者从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引导的效果和成败与引导主体的引导能力密切相关。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人,从党团组织到辅导员,从专业教师到学生干部,引导主体要形成互动共振的合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许灿荣 《科教文汇》2011,(16):20-20,33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引导的效果和成败与引导主体的引导能力密切相关。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人,从党团组织到辅导员,从专业教师到学生干部,引导主体要形成互动共振的合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沈全  高洁静 《科教文汇》2012,(33):17-19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调控和引导是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舆情主体缺乏引导性、舆论监控缺乏常态性、舆情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高校德育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策略与机制,需要从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权等角度系统考察,强调网络德育运行的畅通、网络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管理服务一体化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移动通讯高度发达的当代,高校师生几乎人手1部手机,网络舆情对其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相关主体进行分析,建立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最终表明提高高校信息公开程度,降低网民的舆情关注度和媒体作用力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在移动环境下应对网络舆情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刘冰  李凤娇 《大众科技》2021,23(1):142-145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得到了极大提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维权意识促使他们积极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意见,而社会阅历的不足往往使其舆论走向非理性,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地方高校受到经费及人员的约束,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时更加捉襟见肘.为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实效性,地方高校应该明确舆情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理清其职责.从参与主体角度出发,在组织领导、专业队伍、文化建设、校地互动、制度保障等方面发力,促进校园网络舆情走向理性的同时,也助力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13)
互联网时代衍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络舆论,负面的舆论被称作为"网络舆情"。近年来,网络舆情在高校里时有发生,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医学院校也不例外。然而,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很多高校舆情管理者在处理不断出现的舆情事件时缺乏科学应对策略,使高校陷入舆论的旋涡里,不仅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而且大大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笔者在深入研究舆情理论的基础上,对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和引发根源的特殊性,以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过程(发轫期、扩散期、爆发期、回落期)为轴,提出互联网时代医学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以及高校辅导员如何走进学生生活、增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管理好学生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目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以领导主体、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为核心的三位一体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体系,探析舆情潜伏期、爆发期和消退期三个演变时期的应对策略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黄鑫  宋宁 《大众科技》2013,(11):135-137
当前,各种微博、QQ、微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爆发性、隐匿性、表层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对于实现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准确把握其特点,及时防范和管控,掌握和采取确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形成一套防、管、控机制,有效化解危机,同时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网络舆情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动、发展、消弭中的影响,及时防范网络不良舆情快速扩散和演化。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采取事前、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干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出现的新问题,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马旭 《情报科学》2022,(12):120-125
【目的/意义】高校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焦点问题,任何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问题往往会酿成重大舆情,引起社会关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演化和处置,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被外界舆论打扰。【方法/过程】本文主要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和演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动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且其共同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为了降低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高校及其管理者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完善。【创新/局限】目前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对高校突发事件展开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征,因此,探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对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颜廷亮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30-330,1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大学生沉迷网络不仅导致荒废学业,同时引发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本文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出发,探索“网瘾”的宣传、预防工作以及“网瘾”初期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话语体系是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施途径与交流工具,具有独特性、时代性、时效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将主体间性这一哲学范式引入辅导员话语体系建设之中,突破了传统主体哲学将"他人"排斥在"我"之外的局限性,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助于化解工作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产生的矛盾冲突并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大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增强高校各项学生工作的实效,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