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望岳》和《春望》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两首诗,标题中都有一个"望"字,前者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后者写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编者将这两首诗并列,有什么用意呢?这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由"望"字切入,将这两首诗整合教学,会开拓出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2.
正在引导中学生赏析诗歌时,如果经常采用比较法阅读,可以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在比较、质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后,诗歌知识可以更好地得到引申与拓宽,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春望》和《望岳》的作者同是杜甫,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但又有一些不同点,可作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  相似文献   

3.
许多诗人面对岳阳楼吐露心声.历古常新,至今广泛传诵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现将它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一比较,以飨读。  相似文献   

4.
文本从物态层、形象层、生活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的角度,通过对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认为李白是主观之诗人即理想家造境,杜甫是客观之诗人即写实家写境,然后揭示出李白雄奇俊逸的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杜甫《登岳阳楼》一首在修辞上很有特色。全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此诗的修辞艺术。首先,诗人在词语的锤炼上颇具匠心,巧妙的词语锤炼增强诗的修辞效果。仅以动词的选用为例吧,如“吴楚东南坼”中的“坼”和“乾坤日夜浮”中的“浮”都用得极有韵味,一方面它形象地写出了洞  相似文献   

6.
绳传冬 《职业技术》2006,(20):83-84
本文从李白、杜甫所生活的不同时期缘起,阐述了二人不同的创作道路,并以二诗为由,比较论证了同一题材所产生的“两种风格别样情”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李白、杜甫所生活的不同时期缘起,阐述了二人不同的创作道路,并以二诗为由,比较论证了同一题材所产生的"两种风格别样情"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遭际、国家命运,将诗歌境界描绘得有大有小。这种大与小对称,绝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9.
唐人咏赋洞庭湖壮观景色的名作不少,而其中以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尤为后人所传颂。孟浩然的一生主要是在隐居漫游中度过的,他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那年,到长安谋取功名,失意而归。当时与他交谊甚深的张九龄立朝正直,是开元贤相之一。有着积极用世之心的孟浩然,因得不到仕进的机会而苦恼。所以,他在游览洞庭湖时,写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希望得到张丞相在政治上的援引。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  相似文献   

10.
《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联。宋人刘须溪说 ,此联“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今人评论多承此说。我倒是很同意王夫之《姜斋诗话》的观点 :吴楚句“乍读之若雄豪 ,然适与‘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洽。”“乍读之若雄豪”说得很有意思 ,言外之意是细读来并不雄豪。我认为这一联从情调看不是雄浑豪放 ,而是悲壮凄怆。从内容上理解是 ,洞庭湖把吴楚坼离开来 ,华夏大地像在湖面上飘浮、动荡 ;诗人由此联想到国家的破碎 ,自身的漂泊 ,忧从中来。下面试略作说明。姜夔在《白石诗话》中说 :“一家…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诸多诗词版本(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课本)在选杜甫的诗时也有意无意把这两首诗并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从“望”字切入.我们会开拓出这两首诗词教学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12.
13.
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官涪州(今四川宜宾)别驾,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后徒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崇宁元年(1102)春蒙赦东归。当他途经巴陵(今湖南岳阳)时,冒雨登上岳阳楼,临眺气象万千的洞庭湖,一缕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遂凭栏吟就七绝两首: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  相似文献   

14.
美术有留白艺术,音乐有以无声代有声,文学有言有尽意无穷。文章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剖析文学作品的留白效应,阐述了怎样从有形的"网"中捕到无形的"鱼"。  相似文献   

15.
唐朝的繁盛气象铸就了李白杜甫的大诗人地位。我们读这两位大诗人的青春之作,能够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冲荡力量。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盂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盂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瀛奎律髓》卷一)可见,二诗皆美,且同中有异,各有千秋;含英咀华,启人良多。  相似文献   

18.
留白作为文学创作手法,通过有意省略具体细节,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采用了留白手法,其艺术效果在情感、意象和主题方面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相似文献   

20.
读《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是杜甫用律诗形式来反映现实的不朽作品之一,它和《三吏》《三别》等名篇一样,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沉郁顿挫”的特有风格。全诗八句,首联破题,总写“春望”之景,情在景中,饱含着诗人忧国伤时的沉重心情。颔联具体写春天的花鸟,睹物伤怀,“国事”“家事”并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十分动人。颈联直抒胸臆,慨叹战祸连绵,生灵涂炭,复感家人分散,音信难通,情意绵绵,忧虞又生。尾联形象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