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的"先验逻辑"可谓是逻辑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在康德批判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康德对传统逻辑的批判以及在这种对传统逻辑的批判下对先验逻辑的提出和说明,以及先验逻辑的基本出发点——"范畴"与"直观"的分析,以期望达到对康德先验逻辑的正确、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强强  李霞 《科学学研究》2019,37(3):399-405
科学实践哲学强调科学知识的“地方性”,认为科学认识中不存在先验因素,这实际上倒向了经验主义或者说自然主义。众所周知,经验主义不但难以克服来自怀疑论的挑战,而且缺失对科学知识得以可能的“先验前提”的论证。有意克服怀疑论的先验主义是理解科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关键。在康德那里,科学知识的“普遍性”体现于主体的认知框架,即面对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时的别无二选。在由改造康德哲学而来的先验语用学那里,科学知识的“普遍性”体现于主体间的先验语言游戏。然而,科学知识的现实存在以“数学在自然科学中不合理的有效性”为代价,代价起因于知性认知的奠基本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本性之间的错位。上述的探究启示我们应尝试将经验主义、先验主义与对科学知识的实际状况的反思结合起来,这样能更为全面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地方性”和“普遍性”及二者对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海美 《百科知识》2023,(27):9-10
<正>哲学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只有经过漫长历史的考验和时代的磨难,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康德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理论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从自由问题着手研究,能够有效地贯穿康德整个批判体系。自由这种特殊的活动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人的灵肉二重属性,彰显出先验与经验、在场与缺席、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张力关系。康德的自由对不同时代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康德留给世界弥足珍贵的一份财富。康德的自由观涉及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邓晓芒把康德的自由观分为三个层次:自由意识、先验自由及实践自由。他从理性的角度研究了先验自由的必要性、实践自由的现实性和审美自由的自然目的,建构了康德哲学体系中的自由。一、先验自由自然科学领域的辉煌成就,被认为是引领“理性万能”的幻觉,通过理性理解把握整个世界。但康德在形而上学的困境中审视了人的极限,开始了理性的自我批判。康德与教条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清楚地看到了人的局限性,而理性不存在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究其原因,是对立双方混淆了现象与事物本身,利用仅适用于经验现象学的先验知识原理把握先验事物本身,并将一切归结为遵循自然因果律的机械决定论。一切都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的先验哲学中想象力与时间的重要意义.先验想象力要有存在意义必须与时间同一,同时也要与时间视域的构建和敞开有关.这样的时间构成了先验自我的本质,使自我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性的有限自我.这样的自我其实就是此在的变式.由此,康德的先验哲学动机就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关联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康德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直观形式,而且时间只是内直观的形式,空间只是外直观的形式。康德的这种时空观导致一些实质性的错误,其中之一是,他断言欧氏几何学和牛顿力学都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验综合知识。文章将“时间”和“空间”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知性层面,将它们加入先验范畴的行列,并且对“时间”“空间”的内涵和康德的整个先验范畴体系作了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的任务是要解决认识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采用的是纯粹理性的先验批判立场,他的使命就是为牛顿力学的合理性进行哲学辩护;马赫完全立足于感觉经验的基本要素,试图解决感觉如何形成认识的问题,采用的是反对形而上学玄想的经验批判立场,并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深入批判。彭加勒把数学中的递归论证看作是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用约定主义取代康德的先验批判。他们都影响了爱因斯坦的早期哲学,并塑造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立场。随着广义相对论的建立,爱因斯坦充分认识到数学在理论建构中的作用,转向斯宾诺莎的唯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在理解康德先验想象力问题方面比较值得注意的关键点,主要是它的生产性和亲和性,并将之与时间问题关联考虑,从文本基础上找到与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一书中对同一问题论述的对接点,即:时间的先行性与绽出性,从而评论两位思想家思想角度的一致与差异,最后兼而论及想象力问题在哲学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学军 《科教文汇》2007,(9S):200-200
人的认识是由一系列的判断组成,并由因果联结导致逻辑联系。但是,认识是凭借什么而产生的呢?在德意志古典哲学中,一切出发点来源于“先天综合判断”,意即:这种判断即有分析判断的必然性,又有综合判断的溶合性。康德认为,人是凭借这种判断为框架,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先验统觉”,同时,经验材料被给予我们,一切科学知识才能成为可能。那么,这些经验材料是如何给予我们的呢?康德认为,那是凭借“经验的直观”,而人只能有经验的直观,意即:凡作为现象给予我们的,都只能是直观的。但是,康德说,还有一种“理性的直观”。而这种能力或许上帝才有,人是没有的。作为西方古典大师,在他考察人的诸能力时,是十分全面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康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而黑格尔则运用传统理性主义对其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也是德国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康德哲学思想影响和改变着黑格尔哲学,并使黑格尔在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也不断继承与超越其哲学理念,对促进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康德哲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体系.康德试图利用自身的哲学理论去调解各种具有矛盾的哲学,如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名论和唯实论以及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这也表明康德哲学就是一个混合的理论体系.后代西方学者也不断从康德哲学中找到自身研究所需要的东西,发现其都与康德哲学非常相似,但两者之间又会有明显的矛盾.这也导致很多哲学家不断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黑格尔,其在批判康德哲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并完成了形而上学体系,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逻辑哲学中,所谓中心问题指的是存在于逻辑系统内的具有有效性的形式论证和存在于系统之外的非形式原型的符合问题。逻辑形式论证主要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语言及相关没有经过任何形式化的科学语言,且该科学语言存在实际论证,即为形式论证。逻辑形式论证同时又可以对非形式论证进行概括,同时也是对非形式论证的一种反映。逻辑哲学实质上就是应用哲学对逻辑进行反思,其侧重点体现在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对相关逻辑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恰当性问题就是在形式系统内实施的相关推理的有效性是否能够与非形式原型的相关问题相互符合。  相似文献   

11.
卡尔-奥托·阿佩尔先验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佩尔认为,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学转向”并未使哲学重现繁荣,为使哲学走出困境,惟有改变传统哲学中的“唯我论”倾向。为此就必须倡导语言语用学并赋予它以先验特性。他所建构的先验语用学将促进“语言学转向”的彻底完成,并使之成为第一哲学的第三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同“纯粹统觉(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在知性为现象立法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在纯粹理性对意志的立法中,作为“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的“纯粹统觉”也起了相同的作用,即:作为这一立法的最高原理。实践理性的诸原理及概念均可从“纯粹统觉”(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对先验主体的纯形式的把握和规定中推演出来,康德认为只能作为理性的唯一事实来接受的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也可以从“纯粹统觉”找到根据,得到阐明。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哲学研究的重点,康德的翻译是哲学研究翻译的重点。韩林合教授推出《纯粹理性批判》新译,并进行了大量注释,这对于康德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韩老师的学术研究风格及国内学界康德翻译的情况,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对康德哲学研究及其翻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脑—机接口"(BCI)在为人类带来新的生存境遇之时,其发展边界问题同样需要被纳入考察范畴.本文通过借鉴康德先验哲学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基本划分格局,对"脑—机接口"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经验之我"取代"先验之我"的发展模式做出探析,并指出"先验之我"的取缔有可能造成"自由意志"的缺失,而"脑—机接口"作为人类增强不同于人工智能,其价值旨归促使其发展边界就在于"自由意志"的留存.  相似文献   

15.
克里普克及其支持者接受“描述论”以性质描述命名自然种类的方案,并以本质性质代替表观性质对之做出推进。在相关讨论中,自然种类的命名成为关联语言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的纽带。相比之下,HPC更注重从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角度命名自然种类。从语义研究的角度看,命名自然种类需要一定的先验条件;自然主义则要求基于科学探究的经验命名自然种类。诉诸自然种类词项的解释功能,则给出了一种兼顾二者命名自然种类的可能性,HPC为此开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有限性是康德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用有限来指人认知有界限,尤其是指人只有感性直观。相反,康德主要却是一种理念用法——世界在时间与空间上有限或者无限。海氏刻意误读的理由在于:首先,时空的有限或无限均是基于世界概念的推理,而世界的此二义则自相矛盾。对此海氏则用自然世界源于生存世界独特的解决;进一步地,认识之有限也与时空作为直观必须是无限的相矛盾。这通过将时空的无限性回溯到生存的有限来解决。故而海氏以认识的有限性,取代了康德自相矛盾的理念,将认识之有限回溯至生存的有限上,强调人而不再是上帝。  相似文献   

17.
对文明信息的哲学论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人文哲学观念的阐述及论证,确立了文明信息在宇宙时空中是以人为根据的存在,同时也着重强调了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动地位,以及文明信息是宇宙信息域中的最高信息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8.
齐美尔的《货币哲学》不只是要从哲学出发讨论货币问题,更是要从货币出发切入最深刻的哲学问题。齐美尔延续康德的问题,把货币认作"价值何以可能"的先验条件。齐美尔认为对象的呈现形式就是主体与客体如何拉开距离的形式,而就价值而言,其距离化就是经济活动。货币通过升华事物的相对性实现了价值的绝对化。齐美尔通过追溯古代到现代的经济史,揭示出货币观念和价值意识的关联。货币的普遍化促进了现代人的自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齐美尔认为货币是一种最纯粹的手段,但现代人将其逆转为最空洞的目的。齐美尔试图通过重新肯定货币作为"存在之相对性的历史象征物"的意义,恢复生活和价值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冷战前后迅速兴起的建构主义,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非主流地位,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学、哲学是建构主义深层理论结构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言语构造及其作用的哲学思想,语言哲学以及康德哲学从不同方面为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内动力,构成了其深厚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把休谟对康德的提示定位为“因果公理的处理”是不正确,因为这种定位与康德直接读到《人性论》这一史实不符,而且也无法解释康德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醒来的真正原因。正是《人性论》第1卷第四章中的心理原子主义和同一性理论所造成的怀疑结论使康德认识休谟的经验论和莱布尼茨哲学的相似理论基础和后果,从而最终使康德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