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解释现实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数学素养的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会有哪些表现?如何评价学生数感的发展水平?本文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文献,构建了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每个维度下又设置了主要观测点。依据数感的主要观测点,通过表现性任务与评价量规的开发,积累数感评价案例,以期对学生的数感发展水平做出客观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发展“数感”就排在第一位,可见,“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数学素养中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以“数感”为例,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中承载数感培养的典型材料,分析了体现数感进阶的重要维度,提出了数感的表现标准。依据数感表现标准,整体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核心任务序列和评分量规,实现评—学—教一体化,使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4.
教材插图不仅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启蒙读物,而且是帮助低年级小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桥梁。数学教师一定要利用好例题插图,充分挖掘例题插图的信息内涵与教学辅助功能,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与数学思维能力,把新课标倡导的“四基”“四能”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数感,即是指一个人对数学思维的敏感度,其中包含数学与运算的综合理解能力。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核心素养之一,更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这种基本的数学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相联系,利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数感的培养是在逐步的学习与认知中发展起来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他们所熟悉的数,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随口可以说出来的。而实际上,对数的感知能力,还有待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如何沟通学生的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难题。而课堂上被人们忽视的学生“数感培养”,恰恰是连接这两种世界的重要桥梁。鉴于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数感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通过生活引入、直观操作、关注算法、加强估算等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通过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练习运用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提 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过程性评价,是实施科学课 堂中“微观”精准教学的需要。课堂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言之有 理”为依据,通过设计评价内容,依据水平量规,开展多元评价,实现课堂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冯燕 《天津教育》2022,(11):73-75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培养小学生“数感”核心素养,帮助其理清数字与运算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增强其数学学习能力水平,逐渐发展智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深度践行素质教育。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介绍“数感”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剖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结合案例来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数感就写进了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课程目标之一。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提升、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核心所在。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数感,已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11-20各数的认识》这节课很多老师都执教过,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够10根捆成一捆"呢?课堂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学生对数的感知,是基于大量经验形成的思维直觉,是一种潜在的智能。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当成核心的教学目标来落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引入趣味情境,让学生在“看思”中形成数感;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摆思”中建立数感;设计互助活动,让学生在“做思”中加强数感;依托问题探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展数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梳理中积累数感。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引导学生投入多角度、多层级的学习中,助力学生构建良好的数感基础,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首,是学生对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感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学生从根源上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一个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水平进阶的化学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中,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级水平为理论基础,基于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核心素养水平进阶分析,明确教学和评价目标,形成教学和评价思路。依据目标和思路,基于教学提示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包括课中和课后),创设真实情境,问题驱动,针对性设计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师生深度对话,开展素养评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阶。  相似文献   

15.
<正>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主要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数据意识等。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因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量感”,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量”。本文就如何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促进“量感”的培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婷 《理科爱好者》2023,(1):215-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内容,再次丰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直观的两大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对于量感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将量感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量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三大主科之一,知识点较为复杂,更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体上看,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粗浅,无明确数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自多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力.文章探究了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意义,提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策略,为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中的关键词,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相比,也是唯一增加的一个关键词。我们思考:量感的内涵是什么?“课标2011年版”中已经有发展学生“数感”的要求,“课标2022年版”中为何还要专门将发展“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表现?量感与数感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量感需要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怎样的数学活动?以下就这些问题,结合实践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数感”自2001年以来为一线教师所熟知,在新课标中仍是核心素养表现的核心词之一。但名称看似不变,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如何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发展及深化“数感”,本文提出三种方式,分别是直观式、浸润式、启悟式,旨在使看似“虚”与“玄”的“数感”得以生动、深刻地生长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相似文献   

20.
吴艳玲 《考试周刊》2014,(79):74-7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问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