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共有三篇文章,其中首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哲学论文,为典型的立论文章,...  相似文献   

2.
《谈骨气》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学教材经常选取的课文。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词锋犀利、讽刺辛辣的杂文 ,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怎样学习这篇文章呢 ?我认为应从标题入手。标题中一个关键词语是“自信力”。“自信力”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标题除了“自信力”之外 ,还有“中国人”和“失掉”两个成分 ,三个成分组成一个问句。对这个问句可以有两种答案 ,一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一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那么中国人到底失掉自信力了没有呢 ?同学们心中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可以参阅以下材料 :1 931年“9·1 8”事变后 ,蒋介石提出“攘…  相似文献   

4.
《谈骨气》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学教材经常选取的课文。《谈骨气》一文结构比较简单,因而初中教材常用。该文开篇第一句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为中国人,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豪感,仿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收录鲁迅九篇文章:《风筝》(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雪》(八年级下册)、《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见现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文是鲁迅先生于1934年9月25日,为当时某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悲观论调并进而指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样一个事实前提而写的一篇批驳性文章,目的是鼓舞民族自信心,其用心可谓良苦至极,其精神也可敬可佩,由此,本文被认为是一篇宏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篇章。  相似文献   

7.
两论相订是非乃见──《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两文的比较教学兰州市六中田玉明鲁迅先生的杂文《文学和出汗》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虽同属讽刺挞伐一类,但又明显地表现出同中之异。如何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比较,让学生理解鲁迅作为思想家博大精...  相似文献   

8.
【原文】“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爱憎分明,析理缜密,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对抗日前途失望的悲观论调,抨击了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赞誉了斗争中的中国人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心。这篇文章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共三课七篇文章,都是议论文。其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哲学论文,为典型的立论文章,系一般议论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杂文,为典型的驳论文章,系文艺性政论文;《不要秘诀的秘诀》等四篇也是杂文,但与鲁迅杂文不同,很接近评论与随笔,也很有独创性。前三篇是讲读课文。后四篇是自读课文。教学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阅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论述中国国民性的文字中 ,一般来说 ,比较多的是毫不留情地剖析国民性的弱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没有看到或忽视了国民性的积极的一面。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短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总的评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用题目将疑问给了读者 ,让读者带着疑问的阅读兴趣寻求作者的结论。显然 ,本文强调的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对这类中国人的热情讴歌就是明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寇加紧侵略我国 ,国土日益沦丧。 9月 2 3日 ,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讲道 :“此时必须上下…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之所以历来被高中、中专等教材屡次选中 ,其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该文所讨论的论题的严肃性 ,更在于文章论题本身构成反问结构形成巨大吸引力 ,在于文章内所罗列概念的准确把握 ,在于文章破立结合天衣无缝的典型反驳。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教学目的有三个:1.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明确哲学论文与杂文在写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2.理清各篇文章层次,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的语文知识;3.学习杂文“从实入手,以实论虚”从而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的文体特色。 本单元重点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问句的作用及全文的逻辑层次:《文学和出汗》由揭露论据的虚假性入手,从而批驳敌论论点的虚伪性的驳论方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写法:《杂文四则》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广征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为例,论述了比较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指出比较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我在讲授《杂文二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时候,选择了研究性阅读这一课型。选择这种授课形式,首先是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的。这两篇杂文不仅在结构、语言、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一定的难度,无论作为杂文还是驳论文,也无论用于  相似文献   

15.
综观初中教材中收录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几类,小说多是《呐喊》中的作品,如《故乡》、《孔已己》;散文多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雪》等;《杂文》则有《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相对来说,收录数量挺多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的中学生,今年暑假参加了“鲁迅读书奖”活动。这次活动是由上海市教育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和解放日报市郊版举办。参加活动的同学必须阅读鲁迅先生写的十二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讲课文。在单元导读中,编者提出了教学重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学习本篇文章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应该有: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论证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持  相似文献   

18.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中学和高校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文中对所谓民族精神幻灭的谬论的深刻的批驳,对浩气长存的“中国的脊梁”的肯定和讴歌,以及严谨缜密的逻辑论证,都堪称人们学习鉴赏的典范。本文试从推理的角度简析其逻辑特点。从标题强烈的反诘语气看,本文的反论题显然是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否定。但在接下来的行文中,鲁迅却并没有简单、直捷地指向题旨。因为,简单直捷的指向,虽然可以一目了然,但也容易丧失透辟和深刻。所以,鲁迅采用了近乎迂回的、层层剥笋的方法来反驳。如此,可使敌论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下文简称《自信力》)是射向敌人的响箭,是“民族脊梁”的赞歌。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鲁迅先生得力于驾驶语言的非凡功力和运用修辞手段的精湛技巧,把爱与憎,抨击与歌颂的异常丰富的内容浓缩在五百多字的短文中,以达到致论敌于死地,赞“脊梁”于忘情,针针见血、字字含情的艺术境地。一、选词造句的非凡功力托尔斯泰认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自信力》一文精选动词的范例俯拾皆是。例如: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鲁迅作品,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药》、《纪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等。学生升入初二,已经学过鲁迅的《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虽然这些作品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但是不少学生并不喜欢,他们觉得鲁迅属于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