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手、妙手、俗手”围棋三法,“本手”合乎棋理,“妙手”出人意料,“俗手”通常受损。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若忽视本手则难免出俗手。这一道理不仅是学棋的准则,亦是青年为人处世之道。初学者应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新时代青年立身处世亦是如此。打好基础,不急不躁,厚积薄发,才能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齐白石磨炼心性专画技,大器晚成成画圣;史铁生十年磨一剑,脚踏实地登峰顶;  相似文献   

2.
<正>围棋有“三手”——本手、俗手、妙手。本手是指基础的正统下法,俗手是看似合理实则有损的下法,妙手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之举。只有对本手理解深刻后,才能避免俗手之劣,创妙手之举。而这也恰合我们的学习之道。以本手为基,方能避俗手之劣。学习上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蕴含的正是这个道理。历史上、现实中因为不以本手为基而终沦俗手的例子比比皆是:仲永从父之志,只追求少时的妙手扬名,  相似文献   

3.
<正>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三个术语的内涵与联系,启示着围棋棋手以本手为基,再创妙手,更启示着当代青少年应打好基础,再求深造。本手是妙手的基础,打好基础是我们行万事之前提。本手即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对于围棋手而言,本手是“万变中的不变”,是最基础的下法,初学者都应从本手学起,方能习得围棋本真。而对于其他方面不也是如此?“下足笨功夫,才有真功夫。”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根本,原理是基础,只有熟悉原理,  相似文献   

4.
<正>人生正如一张偌大的棋盘,走每一步也即着每一粒子,着棋想制胜,往往需要夯实基础,以顾全大局的本手为主,脚踏实地,避免俗手,同时发挥想象力,敢于创造妙手,从而稳中求胜并胜得漂亮。围棋如此,人生亦是如此。青年想成为栋梁之材,走向胜利,也需脚踏实地,下好“本手”,避免“俗手”,更思“妙手”。  相似文献   

5.
李立 《中学时代》2022,(12):45-47
<正>[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相似文献   

7.
<正>人生如棋,落子有法,行事有道,治国有方。踏实做好每一步,方为本手;化本手而用,便谓妙手;引本手而不精,便为俗手。在这盘棋局中,需重视本手,才可能避开俗手,成就妙手。以本手为基,真抓实干显本领。初学棋者,按固有方法下棋,则棋出有数,如水入万渠,各显神通,便如书圣王羲之,十年洗砚池边树,墨染成缸尽难数,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围绕了围棋的“三手”展开:本手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要从本手开始,本手是基础,只有把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才会有创造,才能下出妙手,如果不扎实基础一味追求妙手,往往得不偿失,下出俗手.解数学题,就如同下一盘棋,同样需要扎实本手功夫,打好基础知识,才能融汇贯通,提升能力,下出妙手.  相似文献   

9.
<正>在2022年高考中,江苏省宜兴中学高三学生丁润阳的考场作文《以本手沉潜,以妙手行远》获得满分;而且,他也获得了今年江苏文科考生的总分最高分。为给广大学生以启迪,现对《以本手沉潜,以妙手行远》一文的诞生之谜作一探究。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丁润阳对棋道的了解何以如此透彻、融通?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围棋业余5段。丁润阳的围棋启蒙老师、无锡市棋牌协会副会长孙卫东回忆,丁润阳起初到围棋班学棋时,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语文新高考Ⅰ卷以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为作文题目,其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笔者由此想到,在数学的解题教学过程中,不也会经常遇到的正规解法、精妙解法、以及貌似合理却错误的解法吗?笔者便从“本手、俗手、妙手”三个角度分别入手,来探究一道对称双变量条件最值问题,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围棋中的“本手、妙手、俗手”蕴含着无穷的生活智慧。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俗手损全局,故在生活中,我们应学好“本手”,下出“妙手”,避免“俗手”,方能走向成功。学好本手。本手是妙手的基础,正如建房须打牢地基,“本手”便是生活中合乎法理的正规、常规方法,是一切的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能学好本手,深刻领悟本手,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可视化教学,可以实现“本手”向“妙手”的转化。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典型的司法案例创设可视化教学情境、设计序列化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案例中分析思考、在交流中理解感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思政课教学从“本手”向“妙手”转化。  相似文献   

13.
<正>人生途旅,一步一趋相结合,似棋局一手。或出本手,合乎棋理;或出妙手,出人意料;或出俗手,损己不知。放眼全局,须固本手以强基,方得行稳致远,又或妙手生花。稳住本心,不冒进,恒抓本手,力求成功。为了坚守那个“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张桂梅驻扎深山执教二十年,为迷途中的山区女孩拨开迷雾,助她们走上更加明朗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去巴黎,竟看上了一只手套。一对老年夫妇并肩而行,两只相挨的手臂,从手腕上边的地方各自伸进两个用毛线织成的“V”字形小袖笼里,袖笼下端相连,呈一只手套状。好奇地凑近细看,老人停下来友好而夸张地把手套索性举到我眼前。“手,你们的手?”老太太慈祥地笑着,用她脱出来的那只手拉我的手进去,向老头儿使个眼神,我的手瞬间就被另一只温热的手掌攥住。这不是一只现成的情侣手套样板和现成的情侣手套广告词吗?中国如此之大,北方人口如此之多,北方的冬日如此之冷又如此之漫长,有多少情侣因为严寒需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不能在冬日的路上牵…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长于国泰民安的乐土,青春时节亦是年岁温柔。只是,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走向成熟的途中,亦会遇到种种纷扰与误解,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心有惊雷,生似静湖。青年目,应及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中,明史而知今,知理而升华,通才达识,胸藏韬略。著名作家李敖曾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此言气贯长虹,风度慨然,试想,若无文化诗词浸润,无文墨诗书熏陶,无深厚文学底蕴,怎会有如此近乎霸道的自信?当代青年应如是,若无青春时的苦读,厚重文化的填充,又何来后来的功名大业?少了书籍的滋润,不过是无根之树,无基之房罢了,终泯然众人矣。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能够成为一名得“天成”之文的“妙手”无疑是一种幸运。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文章“妙手”呢?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文学创作,是一种塑造自己也塑造别人和灵魂的活动。想一想,表情达意,妙笔生花,行行文字,使人哭,使人笑,使人深  相似文献   

17.
<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手”亦如树之根,扎根越深才越牢固;“妙手”便如树之干,根越牢固,树干才越硕大。人生亦如此,若要树长得好,棋下得妙,必先恒久忍耐,方可灵光乍现。本固而后图妙,方能有所创新。有南仁东将多年岁月奉献于实验室,与思考和研究度日,才有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有苏翊鸣长久以来在雪场上的不懈坚持与刻苦练习,  相似文献   

18.
人生靠51%赢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极致的智慧。而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一个谜。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良久才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为什么呢?妙手是最高效率的棋啊!""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记者愣住了:"只求51%的效率?"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然后,便再不开口了。为什么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却是世界第一?十多年前,我看到上述报道,困惑不已,近日似有所悟。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的新高考Ⅰ卷的语文试卷作文部分向我们科普了围棋中的三个术语:本手(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棋道,蕴含万般变化,万般计算,如人生之道,亦如解题之道.本文从棋道的“本手”与“妙手”两方面对2022年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第12题的求解进行探析,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1.教一班中学生与私塾里的几个小孩不同,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点评】"台上有个样子"是什么样子?这里不仅包含了教师的衣着,更包含教师的谈吐、行为习惯,都得有一个正经的样子。其实这是教育伦理学的基础。末一句"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可谓是妙论,何止师生如此?校长与老师又何尝不是?长官与下属又何尝不是?如此,方有师生之和谐、课堂之和谐!另外,万不可将一己之不愉快带进课堂,教师之情绪会传染给学生,所以要带就带快乐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