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笔者以《彩色的梦》为例,浅谈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导下,创设主题情境,探究文学语言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陈敏 《现代语文》2009,(1):117-1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6.
杨芳 《江苏教育》2022,(61):47-5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关键期。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短撇》一课,由形及字,层层深入,通过读帖、临写、比对、调整四步法教会学生“临摹”;适时引入经典碑帖《颜勤礼碑》,初步感受颜体笔画变化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的感受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感受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因为教学进度、高考压力等原因,仅仅对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必须能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感受·鉴赏目标是明确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可见,阅读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仇爱平 《现代语文》2013,(10):119-1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高中生应"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而当代高中生普遍对古文缺少兴趣。笔者尝试将《赤壁赋》作为剧本的来源,将之变成有声、有色、可看、可感的电影,给经典古文穿上时髦的外套。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相似文献   

14.
申清丽 《海外英语》2013,(7X):193-194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伟大的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讴歌了坚贞美好的爱情。该文从审美的视角对其语言美、意象美和修辞美进行分析,以感受诗歌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陈蓉  叶琳 《作文》2022,(12):60-61
<正>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优秀散文写作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表达之美。通过散文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情韵美,进而在艺术之美分析与表达中感受散文写作的艺术,获得较强的散文阅读能力。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在以审美为教学重点的散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获取散文审美性阅读的方法,促成学生在美文欣赏中获得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精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参读《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老子智慧》(姚淦铭)、《庄子品读》(刘厚琴),感受《老子》《庄子》中的辩证思想和突破俗见的表达,感受道家文化的审美创造与时代意义。【预习任务】1.熟读《〈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以八个虚词为主)。  相似文献   

17.
黄涛 《现代语文》2013,(7):107-108
一、阅读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感受·鉴赏和思考·领悟中分别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等,由此可见,语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性情,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朗读是一门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面对一篇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感悟作  相似文献   

19.
赵振翔 《现代语文》2008,(11):75-7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而诗歌是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感受鉴赏”方面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而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难点在于怎样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中教师所能做到的是创设审美环境,即特定的时空环境、心理环境,提供审美内容,铺设审美通道,同时尊重学生在审美体验中的个性差异,包容他们在审美体验中的多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